分享

终于去了一趟法海寺

 zdjphoto 2020-12-03


终于有机会去了一趟法海寺。虽说就在六环边上,但来这里参观的人并不多。去前担心预约不上,人多太挤影响观看,想来都是多余了。

我们这一场也就十几个人吧,打着冷光灯,穿着鞋套,像考古一般走在在漆黑的大殿里。除了讲解,就是啧啧的惊叹声了。

私以为,这是中国壁画绘画,成就的最高峰了。壁画技法至明朝已千年,又是皇家建造宫廷画师所为。作俑者大太监李童,倾其所有,意在留名后世,不计工本,极尽铺陈,才成就这般精美绝伦。

而相距六百年,保存如此完好,仍见于原址,实乃我辈之大幸。国内的专家说他媲美西斯廷,我觉的还是谦虚了。

整个壁画,我以为有三绝。一是用笔极细,纤毫毕现。比如上面这幅,是月天袖子上的局部。每一个凤团,已是极尽勾勒,然形态各异,无一雷同。

还有下面这幅水月观音,只见周身缠绕着一条朦胧的白色轻纱,纱上缀有一朵朵六菱花,六个花瓣,每个花瓣由 48 根金线组成,细如蛛丝,精妙至极。而如此精巧画工在壁画中,处处可现,蔚蔚壮观。

第二绝是壁画的立体效果。由于采用了沥粉贴金、叠晕烘染两大技法,整个画面出神入化,维妙维肖。

沥粉贴金,就是令每一条轮廓线,都独具浮雕般的立体效果。逆光时,能清晰地看到凸出的金线轮廓;而从正面看,金线隐藏在图案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只可惜图片很难感受到,还得亲自现场观赏才好。

金犼的每一根毛发一笔而成,功力遒劲

而说到叠晕烘染,就是将颜料层层叠染。法海寺壁画的画师,有时晕染达到七层之多,加之所用颜料,皆为上等的天然矿石所取,充分体现了皇家制造,为达效果不计代价的特点。

像下面这几朵莲花,当我们把光一齐打在某一朵的时候,花朵仿佛开在了墙外。整个画面流光溢彩,鲜艳夺目,层次分明,跃然纸上。

最后一绝,就是这画师,高超的画工了。整个壁画线条如行云流水,流畅自如,尽显吴带当风之气韵。细看无一废笔,也绝无二次描摹补涂。

画壁上共有 77 个人物,姿态各异,神情不一,虽似静止,却仿佛徐徐行进,冉冉飞舞。


再配以禽兽、神怪和草木等,不仅仪态美好,生意盎然,而且和谐自然,浑然天成,组成了一幅庄严肃穆,又不失清净安祥的,佛国仙境画面。

观者置于其中,不由得升起一股崇拜向往之情。我想宗教画寓情于理,教化于心的效果,在此淋漓尽致地体现了。

如果说前两绝,还可以依赖时间与物质来维继,那这第三绝,恐怕今世再无传承。2016 年,中央美院宗教绘画高级研修班,以一比一复制法海寺壁画,从线条到造型,尤其是妙象庄严,天人合一的面部勾勒,可以说气象全无。

我想这千年来,口手相传的绘画绝技,恐已失传,现代人再无人,用一辈子只画一幅画的魄力,来恢复传统的技艺了。

左新右旧,比较一下何为气韵生动

参观结束,颠覆了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印象。

我原以为中国工笔画,无非就是个细,不想我们虽没有透视法,也能立于纸上。没有解剖学,一样可以勾画出崇高的表情,刚健的肌肉、优雅的形体。西方的油彩,和我们的矿物质颜料,只怕是更逊一筹。

更难得的是作为宗教画,我们一样可以在气氛的营造、仪式的庄严、教化的宣传上做到天然合一,寓教于画。

不知道米开朗基罗、毕加索看了这壁画,会不会也顶礼膜拜呢。只可惜这千年的绝技已近失传,我们急忙忙去学西洋人的油画,祖宗的好东西却忘记了。

最后,附几张高清组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