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的“定力”

 九州君子好人 2020-12-03

平日在家读书,我多半是没啥“定力”的,偶尔闲暇时随机泡杯茶、选本书,就着和煦的阳光往阳台沙发上一靠。可是没读多久便“神游”了,琢磨琢磨这事,想着还有那事儿没做,心里就不安起来,直至失去读书的耐心。某日,有文友邀我陪着去图书馆借书,随后又去了阅览室。室内读者甚多,环境也特别安静,文友在木架上找了几本书便找个位子坐了下来。我虽是初来,也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挑了几本可读之书找个位置开读了。

起先,我捧着书怎么也入不了神,思绪还是像在家一样开始“神游”,走不进文字,于是索性开始默默观察周遭。阅览室内静得犹如无人之境,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阅读,有的人还在边读边做笔记。有的人仅仅是来还书的,把书归回原位就离开了,有的人则是一进门便直奔书架选书,不过在这儿,不论年龄、职业和身份,大家的求知欲是相通的。当然,我还观察到来图书馆的人们走路时都像“拎”着脚,挪动座椅都特别小心翼翼。没人会随手把椅子一拖,发出摩擦地板的声响,因为都尽量不去发出声音,干扰别人的思绪。这不禁触动了我,兴许是环境的使然,兴许是“神游”的思绪回来了。我终于找到了感觉,耐着性子、心无旁骛地开始在铅字的世界里漫游。

有人说,如今的读书人不多了,源于心情浮躁,静不下心来阅读。我一度也觉得读书是件苦差事,枯燥得乏味。我所去的,是所在城市的南京图书馆。它的主体建筑西南侧距繁华的新街口商贸区只有两站路,位置可以说是闹中取静。透过阅览室东面的玻璃墙,就能看到不远处旅游景点门前熙攘的人群。若是想着他们正在痛快地玩乐,而自己却要静坐着苦读,这心里着实有点难以平静。可要是看看身边,室内之人都专心致志在书海里遨游,那还有什么理由敷衍呢?

我想,倘若在家读书,茶水、零食、音乐等,无一不备,这样读书就容易分心,需要较强的自律性。还有便是我一贯认为家里的书是自己的,没人催着要,不必急着还,哪天读都可以。这也容易让自己失去约束,以至在家读书总是虎头蛇尾,不能坚持。要是去图书馆读书,则没那么多的杂念,心思就会专注起来。加上“ 南图 ”有着大量的书籍,理当如饥似渴地去读,若是装腔作势,就觉枉来一趟,对不住付出的时间和这么多的图书资源了。的确,当我看到房间里那一个个埋头苦读的脑袋,就深感榜样的力量,情不自禁也赶紧细读起来。

那天,我在图书馆内读了《我的老师汪曾祺》一书,了解到汪老一生追求,从事文学的一些趣事,就想记录下来。可惜身上没带纸笔,于是我用手机拍下,回家再做抄写,总算没有什么遗漏。初次在“南图”读书的经历,也引发了我对图书馆读书的极大兴趣,它仿佛给了我读书的“定力”,能让我淡定、踏实和安心。后来每逢双休日,妻给我布置家务,我满口答应,就一个条件:得给我半天的时间泡泡“南图”。就这样。每周末,我都要去图书馆,感受那儿的宁静与好学的氛围,让思想在书的海洋里漫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