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嫠簋铭文,58,叔

 史客郎骑行 2020-12-23

铭文的第58个字,这是叔字,叔伯的叔。

叔字在铭文的这个位置

叔字的演变

金文的叔字由尗和又二个偏旁组成,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尗字,金文有尗字,是个象形字,像豆类生长的样子,本意为豆类的总称,即五谷之一菽的本字。尗字加又字旁或者寸字旁,是手的形象,表示采摘豆类,引申为收拾。后来尗字不再作为单独的字,只用作偏旁。再后来叔字假借为长辈男性的尊称,加草字头另造菽字。

《说文解字》:“叔,拾也。从又尗[shū]声。汝南名收芌为叔。叔或从寸。”意思是说,叔,收拾的意思。字形采用又作边旁,尗是声旁。汝南一带把收芋头叫叔。叔的异体字采用寸作边旁。

本篇铭文中叔同音假借为素。叔巿,是素巿。郭沫若统计过,在传世的铭文一共有四篇是写成“叔巿金黄”的,应该是“素巿金衡”的假借。

介绍一下五谷,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黍、稷、麦、菽。古代华夏的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而是用麻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

· 稻:水稻的种植起源于华南,约4700年前的神农时代,可能更早。

· 黍(shǔ) :俗称糜子和黄米,现今我们常吃的玉蜀黍是近代由西方传入的。

· 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周族的男性始祖叫后稷。

· 麦:包括大麦和小麦,约在史前晚期或于盘庚迁殷以前传入我国华北。

· 菽:大豆,秦汉以前称菽,后来才称为豆。豆本来是放五谷的一种容器。

· 麻:指大麻,其种子无毒,可充作粮食,但叶有毒。

再介绍下伯仲叔季

a. 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

b. 孙坚的四个儿子: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

c. 如果有两个兄弟,那就伯、仲。

d. 如果三个兄弟,就是伯、仲、季,没有叔。刘邦叫刘季,很可能是老三。

e. 如果有四个以上,老大、老二和老四对应伯仲季,其余的都是叔,叔可以有多个,但伯仲季都只能有一个。

f. 孟和伯都有老大的意思,但伯大部分指嫡长子,孟指庶长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