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折射率镜片与视网膜病变

 万宝全书 2020-12-03

       最近10年的全世界研究,已经肯定一点,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视杆细胞的暗电流反应导致的,并且已经从分子生物角度得到验证。

      在暗环境下,视杆细胞暗电流出现,细胞去极化,大量钠泵打开,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视杆细胞长期处于暗环境下,就会出现新生血管。在青少年,新生血管可能表现为眼球发育,所以动物实验就出现形觉剥夺性近视。而在中老年,新生血管可能表现为过度炎症,视网膜病变。

      目前国际上已经出现一种新的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手段,PBM,也取得了一些临床效果。

       任何有孔径的光学系统,视网膜照度都不是均一的,中央亮,周边暗。对于人眼这样一个既有孔径光阑,又有入射窗的光学系统,视网膜周边的亮度极其不均一!由于渐晕系数的作用,视网膜在离开中心凹5mm以外区域的照度不到中心凹的1%不到。而视网膜5mm以外区域还有大量视杆细胞存在!这些视杆细胞长期处于去极化和兴奋状态。这也许就是眼球发育和任何人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是不是长期处于暗适应的视杆细胞越少,眼球发育越缓慢?视网膜病变也越缓慢?

       横断面研究发现,高度近视与视网膜病变有一定联系。如果视杆细胞的去极化水平是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因素,那么高度近视的矫正模式就非常重要!戴框架镜,那怕是戴平光镜,也会导致视网膜周边亮度降低,这是因为镜片对光的反射率是跟随光线的入射角增加,越是周边的光线入射角越大。而且越是折射率高的镜片,反射比也越大。这也是一个很基础的光学原理。

       所以近视矫正的过程中,如果从增加视网膜周边照度的角度,尽可能使用低折射率镜片!当然除了折射率,镜片的配曲方案更为重要。当然采用RGP矫正是最佳的,人角膜和RGP前表面大约7.6mm曲率半径,杜绝了周边光线在角膜和RGP表面的反射。非常有利于增加视网膜周边照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