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刘合聪的随笔《鄂王故里,震古烁今》

 黄石新东西 2020-12-03

鄂王故里,震古烁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金路”和“丝路”一样是研究中华文明的两条重要线索之一。鄂王故里,冶邑铜都。“天地一洪炉,造化为大冶”,“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鄂王故里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不讲鄂国铜都,中华文明形成的青铜时代就讲不清楚。鄂王故里,震古烁今。鄂王故里是讲中国历史的好地方,鄂王故里应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力。  
鄂王故里因楚国在鄂国故土大冶市金牛镇所建鄂王城而闻名于世。鳄,又称蛟龙,是长江文明的古老图腾。鄂国是青铜文明时代长江中游赣方言区建立的第一个有文字记录和实物求证的国家。鄂国版图主要在今鄂、湘、赣中南三省交界环绕天岳山(又称幕阜山)的三角区。鄂国属赣方言区,鄂国民众相传为女娲氏后裔。鄂国核心区在湖北境内包括武昌、赤壁、阳新、鄂州、大冶、黄石等湖北江南约十县之地。鄂国境内的铜绿山是夏、商、周三代中国“金路”的主要起点。占领战略要地,控制战略资源,掌握核心技术,历来是强国之道。得鄂国者得天下。鄂国因地处中国地理棋盘中心的战略位置以及境内蕴藏大量的铜、铁等富国强兵必需的战略资源而成为改变中国东、西、南、北四方力量平衡的关键砝码。鄂地易主,必然天下震动,往往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鄂国和楚国在发展过程中都曾多次长距离迁都,都有多个阶段性的都城。鄂国的迁徙路线同时也是中国青铜时代一条主要的青铜运输路线和民族大融合的路线。“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夏、商、周中原三朝,吴、越、鄂、楚、巴、蜀长江六国,鄂国是连通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一个关键国家。  
鄂王城作为长江流域一个强国的都城,要读懂鄂王城需要有王的胸怀,王的视野,必需要有大历史观。腾蛟起凤,楚国的崛起主要是通过整合另一个“不服周”的国家鄂国原来势力范围的力量。楚国在江汉平原的三大水口附近建立的丹阳城、秭归城、鄂王城、江陵郢都四处都城,形成拱卫江汉平原、经营中南、进取中原的大格局。鄂王城是大楚格局的重要一环。立国800余年的楚国是长江中游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具有大格局观的楚国在鄂、湘、赣中南三省的布局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鄂王城是先秦两汉时期鄂东南一千多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埋没鄂王城,长江五千年文明线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就遗落了;埋没鄂王城,楚国八百多年的历史有一百多年就讲不清楚;不讲鄂王城,鄂东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就讲不清楚。“万山磅礴看主峰”,在古文化中立国800余年的楚文化对湖北文化的影响最大。鄂王故里,震古烁今。鄂王城是江南第一个以王号命名的都城,是鄂、楚结合的象征,是楚国崛起和自信力的显著标志,是鄂东称东楚的最好历史依据,是武汉城市圈讲楚文化的最好历史依据。  
鄂州有吴都,大冶有楚都。做好鄂王城的文化品牌,意义重大而深远。    

刘合聪,湖北大冶人,鄂王故里百年老校大冶二中教师,《鄂王城》期刊副主编,《大冶二中教学月报》副主编,2002年大学毕业后来二中工作至今。作者喜读文史著作,好游历山川,考察地理形势,对东楚历史文化名镇鄂王故里金牛镇,楚文化,“中三角”,长江文明等有研究兴趣,有个人作品50余万言。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