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2600年前古城墙土窑内,耄耋夫妻耳不聋眼不花,长寿秘诀两个字

 大河乡土 2020-12-03

长寿有遗传因素,更有后期生活习惯和心态的影响。在山西平陆张店镇,有一对在2600年前古城墙墙体挖出的土窑洞里生活的耄耋老夫妻,他们前半生吃过苦、挨过饿,在抚养孩子们成人并相继成家后,晚年的他们生活恬淡,与世无争,在窑洞中慢慢享受着平静的“二人世界”。“现在的日子这么好,有吃有穿,有啥想不开的?我们就很知足,知足常乐,常乐才没病没灾,活得长。”老人笑着对摄影师说。

老人叫丁有绪,今年95岁,老伴赵花梅,85岁,夫妻俩育有三女一儿,都已经成家单过。虽然夫妻俩现在是儿孙满堂,但因为喜欢安静,身体也没啥大毛病,耳不聋眼不花,就没有跟着孩子一起生活,而是住在了1984年从生产队买下的窑洞院落中。图为夫妻二人。

“买的时候花了700块钱,当时只有一孔半窑,是生产队的磨坊和牲口窑,后来我又挖了一孔半。”丁有绪老人说,当地有“窑无三孔不成院”的说法,所以买下后他将一孔半窑扩成了三孔,成了一个标准的农家窑院,“这个窑特别结实,因为是在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城墙里挖的,几十年了都没有渗过水、掉过土。”图为老人居住的土窑院子。

丁有绪老人说的古城墙是春秋时期的虞国所建的城墙。虞国,也称北虞,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在公元前655年被晋献公借道南下讨伐虢国时被灭,给后人留下了“假道灭虢”、“唇亡齿寒”两个令人深思的成语。虞国都城遗址现坐落在中条山下平陆县的古城村。图为2013年被列入国保单位的虞国古城遗址碑石。

丁有绪老人说,他小的时候还看到古城墙一直通到张店镇,后来城墙陆续被毁,被改造成了耕地,“我们村是在以前的遗址上发展起来的,以前的人也不知道古城墙的价值,生产队、村民都沿着城墙挖窑洞,慢慢的才有了在城墙下居住的一户户人家,现在年轻人很少住窑洞了,也就没人再挖了。”

说起以前的生活,丁有绪老人的老伴赵花梅非常激动,她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曾盘踞在中条山一带将近8年,丁有绪老人十几岁时就被日本人拉去干苦力,干不好还挨打,可受了不少苦;58年大炼钢铁时,在矿山担石头把腰也累坏了。“以前真的是吃不好、穿不好,日子苦着呢,哪像现在要啥有啥!”

丁有绪老人为了生活、为了家,一辈子勤勤恳恳,身体虽没大的损伤,但腰长期使不上劲、干不了重活,手指也严重变形,目前十指伸展已非常困难。

“现在好了,虽然我们年龄大干不动啥了,可儿女孝顺,不缺吃不缺穿,他每月有90元的养老金,我有80元,不害大病的话,零花钱也够了,我们是活着活着就碰上了好时代。”赵花梅老人说,平时,她和老伴还常去镇上逛集市,嘴馋了会买上一碗羊肉吃吃,觉得很开心。图为老人生活的窑洞内设施简陋,两口老式箱子还没舍得扔掉。

“我们现在啥都不想了,就是偶尔遇到事情也能想得开,从苦日子过来的,还有啥可争来争去的?所以我俩都很知足,知足让我俩快快乐乐的,也让我们能活这么久。”赵花梅老人说,前一阵子老伴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摔出了毛病,经过治疗休养,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杖走路,“没事我就扶着他在院子里走一走,这样恢复得更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