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嘴唇干裂起皮出血,不只是缺水!可能是你的脏腑在求救

 谷山居士 2020-12-03

一到冬季,嘴唇就特别容易干燥开裂,还流血,大多数人都以为只要喝水就能缓解自己口干舌燥的问题,但往往越喝越渴。

要知道口渴≠缺水,它也可能是内在的脏腑器官在求救,想要恢复水润肌肤、远离干燥,还需对症调理。

口唇干燥+鼻干

如果你除了口感舌燥,鼻子还出现干燥、出血的情况,就是典型的“燥邪伤身”。

中医认为燥为无形之邪,当气候干燥之际,燥邪入体伤阴,导致身体中的津液(水分营养)损耗极重,“外不能润泽皮毛,内不能滋灌脏腑”,口干舌燥、脱皮、心烦气躁等各种“燥证”频发。


如何去燥?

去“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喝水,多喝水可以补充体液,使津液充足,从而让唇部可以保持润泽。

可是有的人说,我每天都喝足足的八杯水,为什么还是干燥呢?那是因为你身体锁不住水,喝进去的立马排出来了,一点也没滋润到全身。

小谷建议你多吃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这样能够锁住身体的水,让它在体内循环补水,肌肤自然水润轻盈。身体缺水人老10岁,除了补水更要锁好水!

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银耳、梨子、燕麦、魔芋、海带等水果蔬菜,有时间的谷友,可以熬煮银耳百合红枣汤食用。

口鼻干燥+口臭

有些人虽然也是干燥,与此同时还有明显的口臭、便秘等症状,这是“胃火重”的表现。

健康的身体就如同火烧水,“平素胃阴不足、津液亏损”,通常胃火重的人本身就有胃病,身体就一直缺水。

如果还常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只会火上浇油,让水液流失得更快,人就会出现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舌红少苔,严重时口角还会出现糜烂、发炎等问题。


如何去火?

既然火气是吃出来的,那么对付它也要从“吃”这个源头上抓起。

对于胃火,可以多吃豆类、小米等粗粮和绿色新鲜蔬菜、坚持清淡饮食,清热去火。

口唇干燥+流口水

中医讲脾在液为涎,流口水可能是由于脾阳不足,脾失健运,水湿运化无力所致。

《黄帝内经》中记载“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即通过看嘴唇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脾胃功能好坏。

所以,当嘴唇突然出现发红、发白、发黄、发紫,或者干裂出血、夜间睡觉易流口水等症状,都与脾息息相关。


如何健脾?

日常可以多吃山药、银耳、玉米、山楂等健脾食材。

山药是山中之药、食中之药,味甘,性平。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清热解毒之效。不仅可做成保健食品,而且具有调理疾病的药用价值。

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


通过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无论是脾、胃不适还是秋天的燥邪伤人,都需要多多食用滋阴润燥、健脾养胃的银耳。

滋阴润燥首选银耳

清宫侍女德龄著《御香飘渺录》说:'银耳那样的东西,它的市价贵极了,往往一小匣子银耳就要花一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

可见银耳自古以来都是润肤佳品,好品质的银耳尤以“古田银耳”最为出名。

古田县是'中国食用菌之都''银耳之乡',人工栽培银耳历史悠久,所以古田银耳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古田的银耳就生长在翠屏湖的边上,每天接受湖水的灌溉,看着太阳东升西落,这样生长的银耳清透嫩白、朵型圆整,所以也被称为“雪花银耳”。

自然生长的古田银耳易泡易煮、软糯脆口、清香宜人,稍稍煮一煮就会有浓厚的胶质,粘稠有弹性。

银耳山药莲杞羹


食材:枸杞3g、鲜山药12g、干银耳6g、冰糖适量、清水约1200g。

做法:

1.银耳用清水浸泡发后去掉蒂头撕小块。

2.把银耳莲子加入清水。

3.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

4.等银耳煮软后加入山药、枸杞续煮3~5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成。

 点击上图立即购买 

功效:和胃健脾、润肺止咳、滋阴润燥。

除了通过食疗来预防调理身体,滋阴润燥以外,防止嘴唇干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口唇开裂还得这么做

1、唇膏选择成分简单的

现今,市面上的润唇膏种类很多,建议选择成分简单的润唇膏,只需含有甘油等基础滋润成分,就能对嘴唇起到保护作用。

2、嘴唇干了不要舔

舔唇只会让唇部皮肤保持暂时的湿润,但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留在嘴唇上会加重其干燥,进而导致越舔越干。

3、嘴唇起皮不要撕

不要用手撕脱皮,这样有可能将唇部撕伤,可以先用热毛巾敷3至5分钟,然后用柔软的刷子刷掉唇上的死皮,再涂护唇膏。

小谷说

唇部总是发干的人最好不要涂口红。

如果唇部的皲裂、结痂症状长期不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尽早查清病因,对症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