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特斯拉首席设计师:效率,竟然是特斯拉设计的灵感来源

 cheyunwang 2020-12-03

为什么特斯拉的车设计得这么好看?

这是无数个特斯拉身上的“为什么”之一,在特斯拉崛起的这几年,我们问了许多以这三个字开头的问题了。在不是一般人的马斯克领导下,特斯拉在方方面面都那么与众不同。而在我们与特斯拉首席设计师Franz von Holzhausen进行了一次跨大洋的沟通之后,我们似乎有些理解了开头的那个问题。

“特斯拉式”的设计

Franz von Holzhausen,最开始就职于大众集团,8年里参与了新甲壳虫、奥迪TT、Concept One以及大众最经典的Microbus等众多项目。后来他加入通用集团担任设计总监,设计了Pontiac Solstice、Saturn Sky、Opel GT等。再加入特斯拉之前,他是马自达北美设计总监,设计了Kabura 概念车,主导了马自达Nagare设计语言的创立和RX-8、Tribute、马自达 5的车辆改款,参与了2009年款马自达 6和马自达 3的设计开发。可以说Franz在传统车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Model 3到Model X,特斯拉的车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了,辨识度非常高,整个目前上市的Model系列都呈现出非常类似的设计语言。但其实,特斯拉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设计理念来限定特斯拉车辆的外观设计,只要是漂亮的、吸引人的、隐形但能解决问题的,都是好设计。而且考虑到电动车的特性,在漂亮的同时,特斯拉着重考虑了空气动力学原理,以降低风阻、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最后得到的也就是现在Model系列的外观造型。

但这些并不是最核心的。在与Franz短暂的交流过程中,他反复提到了一个词——效率,一个互联网企业中最经常听到、也是最讲究的词。这在一个设计师嘴里说出来似乎有些意外,还是反复强调,而并不是那些什么美学、线条、内涵那些的,效率或许竟然是特斯拉产品设计最核心的理念。

于是,我们看到所有的设计都在为此服务,用第一性原理将一些工程设计的原则融合在设计上,用最好、最简单的方法来让设计理念真正落地。举个例子,Model S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运动员。运动员的体格和外形非常讲究效率,没有任何肌肉是多余的。所以Franz在设计产品时,一方面设计要有吸引力,一方面要符合空气动力学效率。此外,他们希望车辆的尺寸不是非常大、可以方便停车,但内部空间又非常大,因此有了Model X的鹰翼门,也是效率和美观的结果。

关于Model 3引领的极简主义

在Model 3推出时,它极简风格的内饰设计给消费者带来的冲击,相比Model S和Model X都要强大。在设计Model 3时,Franz思考了三个问题:我们希望车辆的内饰设计有一些创新,让车辆变得更高效;我们认为自动驾驶是趋势,所以我们在思考未来的内饰设计变化趋势如何;我们在重新思考如何让乘客在车里拥有更佳体验。

而将这三点结合在一起来看,我们会发现很多传统车的设计,硬件、镀铬金属等很快就会看起来老旧。Franz想做永不过时的设计,给用户空间感、让用户真正可以关注整个车机系统。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车机系统能够不断改进、升级,包括用户在车内和屏幕之间互动的体验都可以升级,而其他内饰是我们让它刻意不要那么明显。

Model 3极简内饰的背后,是绝不简单的底层逻辑。Model 3的中控台摒弃了一切燃油车内饰既定的布局形式和繁杂设计,采用更先进的交互技术,从而定义全新的汽车内饰形式。其背后的设计之源,是马斯克一直推崇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即看透事物的本质,把事物分解成最基本的组成,从源头解决问题,而不是按照既定规则或经验主义解决问题。那么,汽车中控台最基本的组成是什么?是提供驾驶信息和车辆控制,只要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一切设计和布局都能颠覆。而在智能汽车时代,信息的重要性更为核心,这就是Model 3内饰设计的“指导思想”。

又一次,在Model 3的内饰设计上,体现了Franz口中的效率。另外Franz还提到了几个让他感到骄傲的地方,整车无真皮,车辆内饰中没有用到任何的动物皮毛,哪怕是合成的皮革也可以看起来很高级;隐藏式出风口,而不是传统的出风口;玻璃天窗,第二排座位上面也是玻璃车顶,营造非常宽阔、比实际空间更大的视觉效果,与Model S异曲同工。

关于新世纪皮卡Cybertruck

目前为止,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特斯拉产品必然是Cybertruck,它打破特斯拉原有设计风格的空前造型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其实特斯拉考虑做皮卡已经很久了,也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想办法去解决纯电动皮卡遇到的挑战。

首先,美国市场中的福特、雪佛兰、克莱斯勒、道奇等厂商在皮卡市场很强,特斯拉想要进入皮卡市场很难。不过,这些皮卡大多过于雷同,传统的造型几乎五六十年都没有什么改变,F-150和RAM 1500乍一看也都差不多。这就是机会,特斯拉看到了打破这种常规带来的巨大机遇,看到了皮卡市场的突破口。

其次,皮卡应该是非常强悍、耐用、粗犷的,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现在皮卡外面普通的车漆涂层很脆弱。因此特斯拉希望皮卡要有一个非常耐用的外观和非常强的外骨骼,要非常非常耐用,最好是弄不坏的。首先他们想到了不锈钢,但是不锈钢很难成形,于是他们又去想怎么样可以设计最简约的外观,去参考了其它的一些车,包括战斗机,最终成了Cybertruck的灵感来源。

Cybertruck用了不同寻常的形状,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选择的并不那么容易成形的新涂层材料,因此这辆新世纪皮卡看上去简洁、有线条感、浑然一体。这让车云菌不禁想到了也曾经轰动一时的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同样的几何造型、特殊的涂料,Cybertruck让大家看到其实皮卡不一定是按照70年以来固定的模式设计,皮卡也可以做的非常不一样,而且同时不牺牲任何它所有的功能。

如果放在传统车企中,Cybertruck的设计显然不符合“家族式”设计,与Model系列、哪怕是Roadster和Semi也大相径庭。不过特斯拉没那么死板,Franz表示Cybertruck上的设计元素也可以用来设计Model S,只不过考虑到生产问题和材料选择等原因没有选择这么做。只要是能打造出好的产品,就是好的设计,同时拥有最独特的吸引力,未来我们可能看到更多像Cybertruck一样,甚至拥有全新设计语言的特斯拉产品。

设计师与工程师的“恩怨”

Franz还谈到了设计部门与工程部门这个自古以来“相爱相杀”的合作关系。特斯拉在跨学科、跨部门的通力合作上做的非常好,设计师也有工程的思维,工程师也会考虑到设计,大家都是开放的、以问题为导向的。作为一个团队,而不是个人,共同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的方案,没有独立的或者是孤岛的思维,才得以打造伟大的产品。

这就又不得不提到上文中Franz不断强调的效率,没有繁文缛节、部门斗争,不同部门、不同学科领域的人都站在同一个立场,为最终的产品服务,尽可能地拥有美学设计,也能在工程上落地实现。比如开发原型车就是设计和工程部门一起开发的,Franz团队先发挥自己的设计创意,接下来和工程师一起去打磨,使脑海中的想法最终可以实现量产。

包括马斯克本人也是如此,他拥有很多的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不断推动员工想出超越极限的解决方案,想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未来非常需要的东西,可以给予设计乃至工程人员很多启发。作为设计师,Franz希望设计出最酷的、最创新的产品,所有人都希望参与在内,而这些往往需要一个团队通力协作,需要工程专家、生产制造专家,将理想和现实结合在一起。

Franz还专门提到了一个概念,设计和艺术之间是有差别的。艺术是非常高度个人化的,它不一定需要解决问题,但是优秀的设计师要解决问题的,再加上审美和艺术元素在里面,一定要让用户感到有所收获。这个收获就是用户可以操作便捷,可以轻松高效解决他们的问题。

车云小结

不可否认,特斯拉做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引领设计,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似乎也成为了它们的一种习惯。当别的设计师在讲解他的作品如何拥有流线型线条、融入了怎样的哲学理念、怎么运用了光影效果等等,Franz则不断地强调一个相对笼统而抽象的效率,像一个“主人翁”。我们相信特斯拉在未来打破我们传统思维的时候还会很多,当马斯克的一大人生目标全自动驾驶实现之后,我们谁又能想象汽车的形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全新领克01 走向全球

车云榜|比亚迪能否超越特斯拉?第三代哈弗H6何时上榜?

独家:华为激光雷达上车,价格或低至数百美元
宝马:当“背景”?不,我要带节奏


最后,为大家献上车云&电动邦联合准备的福利~

高合HiPhi X创始版 亮相广州车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