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散, 侯氏黑散

 青青草somjmsyx 2020-12-03

【处方】麻黄15克 大黄7.5克 杏仁15克

【制法】上三味,先捣麻黄大黄为散,别研杏仁如脂,纳上药末,又捣,令调和,纳密器中。

【功能主治】治小儿变蒸中挟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

【用法用量】一月儿服小豆大1枚,以乳汁和服。抱令得汗,汗出温粉粉之,勿使见风,百日儿服如枣核;以儿大小量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证治准绳·幼科》卷二:黑散

【处方】黄连黄芩 大黄 黄柏各6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狐疝气,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者。

【用法用量】上药同烧存性,为极细末,加雄猪胆汁及蜜同调,敷患处。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二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准绳·幼科》卷二:黑散

【处方】黄连2钱,黄芩2钱,大黄2钱,黄柏2钱(同烧存性)。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偏坠,狐气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者。

【用法用量】雄猪胆汁、蜜同调敷。

【摘录】《准绳·幼科》卷二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千金》卷五:黑散

【别名】黑膏

【处方】麻黄半两,大黄6铢,杏仁半两。

【制法】先捣麻黄、大黄为散,别研杏仁如脂,乃细细纳散,又捣令调和,纳密器中。

【功能主治】小儿变蒸,中挟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小儿伤寒发热

【用法用量】黑膏子(《普济方》卷三六一)。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于变蒸之中复挟时行邪气,非急为开提中外,何以保全万一?方中大黄荡涤内结,用麻黄开发表邪,杏仁疏利逆气。盖大黄原有安和五脏之功,麻黄兼有破除症坚之力,杏仁交通中外,乃麻黄汤之变方,守真通圣、双解从此悟出。

【摘录】《千金》卷五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幼幼新书》卷十引《庄氏家传》:黑散

【处方】干姜半两,甘草1分。

【制法】上入瓷盒内,用火煅存性,为末,煅须恰好,过则力太缓,不及则性太烈。

【功能主治】慢脾风,目垂面白。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同卷(人卫本)作“黑散子”。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引《庄氏家传》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圣济总录》卷十五:黑散

【处方】天南星1枚重1两(锉),皂荚2挺(不蚛者,寸截,2味同烧,令通赤,放冷,细研,称2两),芎末1分,荆芥穗末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首风,头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腊茶调服,蜜水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千金》卷三:黑散

【处方】麻黄1两,贯众1两,桂心1两,甘草3两,干漆3两,细辛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产后下痢。血结于内,腹胀逆。

【用法用量】每服5撮,酒送下,日再服,麦粥下尤佳。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用于漆治绝伤而破血下行,桂心散结积而温理血气贯众腹中邪而散诸热毒,细辛利空窍而温散诸寒,甘草调胃气而兼和药性,麻黄开腠理而宣散逆气,此虽发汗重剂,然入于破血导滞剂中,亦必助干漆、贯众之势,以《本经》原有破坚症之治也。

【摘录】《千金》卷三

《医方论》侯氏黑散

《医方论》

菊花四十分 防风 白术十分 桔梗八分 人参 茯苓 当归 川芎 干姜 桂枝 细辛 牡蛎 矾石三分

上末,用温调方寸匕,服二十日;再冷服四十日,共六十日止。则药积腹中矣。

此方佳处,全在平肝息风。内风不动,则不与外风勾结,此便是阻截之法。喻西江盛称其用牡蛎、矾石堵御之妙。予请为进一解,当实卫气以为城垣,当养营血以坚壁垒。若使药积腹中,以为堵截,吾恐风不得入者,气血亦由此不通。无怪误解填塞空窍者之滋议也。

引用:《医方论》侯氏黑散

《金匮要略》卷上:侯氏黑散

【处方】菊花300克 白术75克 细辛23克 茯苓23克 牡蛎23克 桔梗60克 防风75克 人参23克 矾石23克 黄芩38克 当归23克 干姜23克 芎藭23克 桂枝23克

【制法】上十四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清肝祛风化痰通络。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用法用量】每次3~9克,用酒调服,日一服。

【注意】服药期间,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侯氏黑散

【处方】菊花40分,白术10分,细辛3分,茯苓3分,牡蛎3分,桔梗8分,防风10分,人参3分,矾石3分,黄芩5分,当归3分,干姜3分,芎3分,桂枝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驱风除热,通经活络。主大风四肢烦重,风癫,中风瘫痪

【用法用量】《外台》有“钟乳”。

【注意】忌一切鱼、肉、大蒜;忌桃、李、雀肉胡荽青鱼,鲜酢物;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手太阴、少阴、足阴药也。菊花秋生,得金水之精,能制火而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故以为君;防风、细辛以祛风当归川芎养血;人参、白术以补气;黄芩以清肺热,桔梗以和膈气,茯苓通心气而行脾湿,姜、桂助阳分而达四肢,牡蛎、白矾酸敛涩收,又能化顽痰,加酒服者,以行药势也。

2.《张氏医通》:方中用菊花四十分为君,以解心下之蕴热;防、桂、辛、桔以升发腠理;参、苓、白术以实脾杜风;芎、归以润燥熄火;牡蛎、矾石,以固涩肠胃,使参术之性留积不散,助其久功;干姜、黄芩,一寒一热,寒为风之响导,热为火之反间。用温酒服者,令药性走表以开其也。郭雍曰:黑散本为涤除风热,方中反用牡蛎、矾石止涩之味,且令冷食,使药积腹中,然后热食,则风热痰垢与药渐而下之也。

3.《医方论》:此方刘宗厚与喻嘉言俱谓其风药太多,不能养血益筋骨;汪(讠刄)庵谓用此方者,取效甚多。各执一见。予谓方中四物咸备,不可谓无血药也。若中风初起表邪重者,用之尚可取效,然石膏、细辛二味,必须减去。

【摘录】《金匮》卷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