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该明白:学会花这几种钱,也是一种能力

 知阳时光铺子 2020-12-03

之前有看过一个纪录片,分别记录了两个“隐居”的人。

其中一个是位自由摄影师,在归隐山林的同时,用镜头记录下了很多自然风光。

在满足了人生爱好的同时,还能通过售卖版权获得收益。

而另一位隐居者,则是一位厌倦了世俗毅然决然归隐之人,但却因为没有收入,在存款消耗殆尽之后,无奈重归世俗打工挣钱。

前一位因为有持续的收入,所以能够持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后者则因为没钱而只得放弃。

有句话说得很好:“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几两碎银,能解世人万千惆怅。”

很多人都厌倦为了生活而被迫弯腰的日子,但只要你还想活着,就不得不为了金钱而烦恼。

尤其是当人到中年,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小孩要抚养之时,才明白:赚钱很重要,花钱也很重要。

可以说,人到中年,学会花钱,也是一种能力。

以下这几种钱,是不能省的。

01:投资自己的钱不能省

身边有很多“暴发”的人,大多在挥霍无度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趋于平凡。

甚至因为习惯了大手大脚地花钱,在没钱的时候都很难再找回曾经甘愿奋斗的心态。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这些人其实就是在有本钱、有时间精力时没能够投资自己,于是才在经济状况不佳之时难以再度“翻身”。

一个不懂得投资自己,不提升自我的人,是没人会在乎的。

特别是在婚姻关系中,这种投资自己的钱更加不能省。

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有提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源于思维模式的差异。最常见的两种思维方式,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懂得在投资自己方面花钱的人,就是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

只有不断成长、不断提升,才能保持最大的魅力,才能在婚姻关系中让自己更有吸引力。

所以不论是为了自己的人生成长,还是为了婚姻感情的维系,都不应该省“投资自己”的钱。

02:提升生活品质的钱不能省

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高档奢侈便是品质。

但其实,真正的品质生活不一定是奢侈无度,而是一种仪式感、一种走心的生活方式。

人到中年之后,需要花钱的地方确实不少,所以很多人为了节省,降低生活品质来储备更多的金钱。

实际上,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节省虽是好事,但并不能带来更多财富。

反之,在生活压力与日俱增的当下时代,提升更多生活中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表面上看似多花了一些钱,但却能让你的生活过得更舒适。

有了舒适的生活,心情也更加开阔,在工作赚钱的时候,便能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保持更加充足的精气神,负面情绪也将远离自己,事情才会越来越顺利。

当一个人连基本的生活质量都无法保证时,那么就等于说是自己不爱自己,那么别人就更加不会疼你、爱你了。

所以当你步入中年之后,一定要注重生活的质量,也就是生活的舒适度,要让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

03:教育子女的钱不能省

随着家长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愈发注重,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需要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多投资的问题。

但因为信息渠道的狭隘,以及众多培训教育机构的宣传,很多家长并不懂得该如何有针对性地投资孩子的教育。

最后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报了很多课外学习课程,结果是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还让孩子苦不堪言。

那么要如何既保证孩子的教育得到合理投资,又不让孩子觉得疲惫不堪呢?

作为家长,建议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多投资一些。

一是运动方面。

比如给孩子报一个能增加运动量的兴趣活动,篮球、足球、乒乓球都可以。

当然除了金钱的投资以外,还有就是家长的陪伴时间。

跟孩子一起打打球、跑跑步,不仅能够让孩子得到适当的运动,还能增进亲子关系,一举两得。

二是阅读方面。

对于孩子的阅读方面,家长一定不要为了省钱而不给孩子买书籍来看。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图便宜或者图方便用平板或者电脑给孩子看电子书,这对于孩子的视力很不好。

最后便是兴趣方面。

包括像画画、音乐相关的兴趣方面的投资想必是众多家长最熟悉的教育投资了。

保持孩子充分的兴趣爱好,是对于孩子主观能动性以及潜能开发极其有益的,所以尽量不要省这方面的钱。

结尾补充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的主科学习补习班。

其实,在我看来这种补习班的存在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合理判断。

虽然当下的大环境始终还是以“分数”为主导,但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来说,学习习惯可能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些。

因此,我个人建议不必过早操心孩子的“分数”问题,而应该多从孩子的习惯入手。

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上了高年级时才能应对更沉重的学习压力,才能在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更得心应手。

当人到中年以后,虽说生活有诸多不得已之处,但也要理智应对。

俗话说:“钱要花在刀刃上。”

懂得在哪些方面合理地花钱,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体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