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住乡愁|几幅老照片,看哭赣榆人

 静思斋012 2020-12-03

周明军 

谁没有一方故土?

谁没有一种深情?

记住乡愁,就系住了一个人精神生命的根!

赣榆的老照片几乎涵盖了榆城的所有记忆。

它们记录着城市的历史与印记,也珍藏着人们的回忆和梦想。

每一幅图片都有一个关于赣榆的故事,

它们曾经是城市的血脉,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骨肉相连,

见证了时代的风雨,感受到岁月的沧桑。

乡愁生活在寻常百姓的成长记忆里、流传的乡间民俗中,

维系住了这些绵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脉。

1945年二地委领导在青口的合影(大家知道这是青口哪儿?这地方恁漂亮的)

乡愁里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眷恋,也是跨越时空的记忆象脉。

什么是乡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什么是乡愁?

赣榆人有新的定义。

   赣榆 警民一家亲

民族英雄,南宋进士赣榆人单公选在船上向大海奋力一跃,诠释了什么是乡愁。

明嘉靖四十三年赣榆举人董志毅,不畏强权,“清白世家”乃赣榆人的乡愁。

清康熙九年赣榆进士倪长犀,面对贪官,敢于亮出一身正气,讴歌了什么是乡愁,

光绪八年的青口举人许鼎霖说:“外洋以重商而富强,中国以轻商而贫弱”,虽然身在外地,心系家乡,海州、赣榆水灾,许鼎霖率先捐银一万两,连续在各大报纸呼吁募捐,集赈灾款整修了赣榆的朱稽河、青口河下游,海州的蔷薇河。在海州、赣榆设立粥厂,救活十数万人。他为了振兴民族事业、为了家乡的建设,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正如悼联“云先生为大善人即今遍地哀鸿嗷嗷待哺、撒手竟长辞忍敎百孤寒皖北江南齐下泪”但他的人格魅力留在了家乡的大地。这就是赣榆人最好的乡愁。

 留美博士赣榆人佘守宪,响应新中国号召,毅然回国,报效国家,到北方交通大学任教,开创交大物理学先河。

在上海学习、工作了大半辈子的方敬,毅然回到家乡,投身当地教育事业,用尽了毕生积蓄和全部心血,知恩图报 反哺桑梓,一个普通的赣榆人走进了中国好人榜

乡愁,不仅仅是送你外出工作还久久地站在村口远眺你的白发老娘。

乡愁也许还静静地流淌在青口河的河水里

乡愁也许是二道街的薄粉和豆腐脑的余香;

乡愁也许是老海边晒黑的干瘦的脊梁。

赣榆人说:我就是乡愁,把院落说成是当天子;

把土块说成是坷头子,把厨房说成是锅屋,生气了说了声该拜了!

1937年赣榆红十字会成立合影

在武汉疫情肆虐的时候,我们赣榆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线!

有一种担当:叫“逆行而上”

有一种坚守:叫“用生命去守护”

她们是黑夜里的一束光;

她们是孩子的母亲,

---也是母亲的孩子

谁说女儿不如男?

她们用行动诠释了赣榆新时代的乡愁!

赣榆人,不要忘记,请记住乡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