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木铎金声 以文化人” 华东师大书法篆刻研究生教学成果文献展暨“颉籀书踪”陈建胜作品展

 朝歌淇水悠悠 2020-12-03

「木铎金声 以文化人」 
 华东师大书法篆刻研究生教学成果文献展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二楼展厅

11月23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硕士教育中心主办,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美术学院书法系承办的“木铎金声 以文化人——华东师大书法篆刻研究生教学成果文献展暨颉籀书踪——陈建胜作品展”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开幕。

华东师大书法篆刻研究生专业上海文联上海书协的支持下于2014年艺术研究所创设,同时组建了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并斥资两百万用于华东师大书法篆刻专业学科建设。艺术研究所所长阮荣春与上海书协秘书长潘善助担任中心主任,张索任常务副主任,并负责日常工作。书法导师有张索、顾琴、程明震、曹院生,并邀请了韩天衡、陈忠康、曹锦炎、沈培方、戴小京、仲威、俞丰、钱伟强、王客等担任各专业课程导师。

2017年艺术研究所与美术学系合并组建美术学院,组建了中国画与书法系崔树强加入书法专业导师团队。2019年下半年组建成书法系张索任系主任。目前书法系采用“导师组制”,书法导师组现有张索、崔树强、顾琴三位校内老师和多名外聘专业课程导师组成。六年来,本专业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借力”延请名师,开设特色课程,建立良好教风与学风,同学自觉到教室去,老师主动到班辅导或随班听课,树立“持敬养正、师古鉴今”的教学理念。教学工作始终围绕“重传统、重基础、重研究、重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日常书写与创作并重,以毛笔日记为抓手,努力践行传统文化在书法教育中的有效落地,实施专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积极鼓励同学参加各类专业展赛与学术研究,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500多人次入展国家、省部级展览,部分同学摘金夺银; 50余篇论文出版发表。目前书法专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上海市书法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备受业界关注,被誉为“华师大书法军团”。

展览现场

 成 果 归 纳 

一、教师团队

构建教师团队 实现开放办学

6年来,研究生教学采用导师和导师团队教学模式。张索、顾琴、崔树强、程明震、曹院生五位作为校内导师,校外聘请了韩天衡、陈忠康、曹锦炎、沈培方、戴小京、仲威、俞丰、钱伟强、王客等担任专业课程导师,最大程度发挥每个导师的专业特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专业指导。近年来,本专业锐意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团队建设,书法研究生教学逐渐从“导师制”变成“导师组制”书法系教师和谐团结,通力合作,出色完成了教学科研以及相关社会活动。在全国重要的展览、学术活动和上海市各类重大活动中都有华师大书法系师生的声音。2019年书法系荣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团队奖”(张索、 顾琴、崔树强),张索个人获得 2017年度“上海书法教育奖”。

二、课程设置

明确培养目标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中国书法篆刻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基础及社会人才需求,书法篆刻专业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延请名师,开设了技法与文化并重的特色课程,填补诸多教学盲区,努力使传统文化教学有效落地。经过6年的实践,专业课程设置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至2020年已开设的课程和新版增设课程综述如下:

《书法临摹》《书法创作》《篆刻临摹》《篆刻创作》《中国书法史》《中国篆刻史》《历代书论导读》《历代经典碑帖导读》《碑帖鉴赏》《商周金文导读》《说文部首源流》《诗词.题跋》《书法文献整理》《论文写作》《文化考察》《专业实习》《书法教学法》《书法活动策划与运筹》《日记.书仪》《中国花鸟画基础训练.梅兰竹菊》《书画与鉴定》《中国画艺术市场专题》《博物馆与美术馆和艺博会实践》。

三、优良学风

营造最佳空间  师生其乐融融

为了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教风,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懒散现象,书法篆刻专业始终倡导以教室为核心的学习空间。同学养成到教室学习的习惯,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享同学图书,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同学“早出晚归”,老师随班听课下班辅导,教室已成为同学们最重要的创作、学习、交流场所。

四、创作参展

积极参加展赛 成绩丰硕斐然

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展赛,提高创作能力,通过展赛,古为今用,形成了相互鼓励、相互探讨、增强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的良好氛围。6年来书法篆刻专业学生在全国以及省、市级各类书法篆刻专业展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包括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八届全国篆刻展,第三届全国册页书法展,全国第八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上海第九、十届、十一届书法篆刻大展,全国大学生书法篆刻展,全国书学之路高等书法教学成果展,西泠印社评展等国家、省部级专业展览。

五、科研成果

加强学术训练  成果不断凸显

6年来,历届同学积极参与各类课题项目,加强学术训练,其中有《千年书法图史近代人物卷》《汉字之美》《海派名家系列——马公愚集》《中国篆刻聚珍一方介堪集》《钵水斋书翰选粹》《全国大学生家刻大展作品集》《高中美术教材》《语言与图像关系》《软笔书法考级教材》《中国书法篆刻史》《历代碑帖集字创作丛书》《华东师大美育课程“中国篆刻”课程建设》等编纂与释读工作,大部分书籍已正式出版发行。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厚成果,2015级陈建胜同学在校期间完成了毛笔小楷书写编著的《说文部首源流一字体演变与形义图释》上下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书法文字学界产生了较好反响。李默、陆传福、徐步雪、念晨、罗宁、张东升、郭楚楚、金诚立、李培根、张恒、王雪纯、周心瑶、王竞雪、董汉泽、杜浩、柴小山、袁迪分别在核心学术期刊和有关杂志、报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国家书法唯一核心期刊《中国书法》杂志2018年第六期刊登了题为《持敬养正一华东师大书法研究生教学》专题,共计26页,选取了张索、顾琴、崔树强3位教师论文,25位同学的学习日记摘录,49位同学的书法篆刻作品,并配有教学活动图片12张,《 中国书法》杂志以如此大规模关注报导高校教学,前所未有。

六、以展促教

展示教学成果  丰富校园文化

本专业六年来自主主办了十多场次教学类和主题类展览活动,以展览方式凸显教学成果,并紧扣主题和使命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有“把吉祥带回家 让传统留下一楹联展”系列活动、“形管风雅——女生书法展”、“新岁展庆——教学结课展”、“华师大建校六十六周年纪念展”、“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法篆刻展”、“喜迎十九大书法主题展”“永和风流——晋砖题跋展”、“敬书——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研究生教学汇报展”、“师古鉴今——华东师大金石篆刻展”、“纪念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专题篆刻展”、“爱祖国 迎国庆——现场篆刻创作活动”、“木铎金声以文化人——华东师大书法篆刻研究生教学成果文献展”等等,参展人员覆盖书法篆刻专业全体在校研究生。这些活动成为华师大校园里靓丽的文化风景,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七、系列讲座

聆听名家讲座  开拓研创视野

自本专业创办以来先后邀请了一批全国名家学者来校进行多场高质量专业学术讲座,其中有:

陈忠康《写尽幽微——王羲之书法的形式密码解读》(2014年10月26日)

高克勤《漫谈中国古典文献》(2014年11月7日)

戴家妙《理解中国书法史的两种途径》(2014年11月14日)

张如元《传统书家的治学之道》(2014年11月21日)

金鉴才《中国书法解读》(2015年3月11日)

王俊宇潇《中日绘画比较及水墨画形式》(2015年3月14日)

韩天衡《篆刻的几种刀法》(2015年3月20日)

韩天衡《我的收藏经》(2015年6月5日)

林霄《近墨者言——略论书画收藏对艺术史研究的影响》(2016年3月19日)

俞丰《舌尖上的盛宴》(2016年4月16日)

何国庆《万历万象——多元开放创意的盛世》(2016年4月24日)

曹锦炎《古玺与古玺文字》(2017年6月15日)

朱培尔《云外放歌——关于当代书法状态的对话》(2017年10月14日)

丁小明《云中谁寄锦书来——明清民信札欣赏丛谈》(2017年10月24日)

邱振中《书法:深究与印象》(2017年12月22日)

张廷银《日记的史料价值及其整理》(2018年5月28日)

姜寿田《书法韵的生成与嬗变》(2018年11月6日)

林剑丹《我的篆刻创作观》(2019年5月27日)

张廷银《信之学术价值及其整理研究》(2019年6月23日)

吴绶镐《笔要松心要恭——花鸟画创作漫谈》(2019年9月26日)

李洪智、何学森《高等书法教育纵横谈》(2019年9月17日)

鲍贤伦《走进展厅》(2020年11月11日)

此外,还邀请了《西泠艺丛》编辑部、《大学书法》编辑部来校进行合作意向的研讨恳谈会,开辟同学论文发表途径。

八、文化考察

寻踪大地碑碣  体悟书道魅力

6年来书法篆刻专业文化考察备受业界关注,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取得良好的考察成果。我们先后考察了济南、曲阜、邹城、泰山、徐州、郑州、偃师、登封、洛阳、西安、宝鸡、天水、石门、兰州、武威、张掖、敦煌、金昌、永登、镇江、南京、无锡、苏州等地的书法文化遗迹,将书学与实践相结合。各位同学写出了3000余字的考察报告,带队碑帖导师俞主完成了10余万字考察纪实,先后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书东师大美术学院书法文化考察团法》杂志、《中国书法报》和上海书协公众号等媒体刊载,俞丰老师著《华师大书法考察实录》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

九、专业实习

瞄准对口方向 培养实战能力

为了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我们十分重视实习环节,包括“自主实习”和“统一实习”两大部分,鼓励同学到与专业相关的机构部门进行自主实习;同时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结合个人意愿,让学生选择实习课程和相关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习,并要求写出3000字的实习报告。6年来,我们先后在上海博物馆、韩天衡美术馆、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艺教委以及相关中小学等10余处设置实习点,这一方案为同学选择确定工作方向、培养实战能力提供了有效的经验。

十、毛笔日记

回眸一日之迹  促进日常书写

华师大书法专业目前采用的是以毛笔记录学习历程为主的“毛笔日记”。首先,它与其专业密切相关,让学生每天能接触毛笔,进入日常书写状态,转换语境。从内容上看,这种方式使日记变成一种可呈现、可交流的形式。其次,“学习日记”能够帮助书写者改进学习方法、记录学习内容、反思问题,同时记录与专业相关的人文活动等。这种毛笔日记方式已成为华师大书法专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备受同行关注。

十一、一日一印

体悟印宗秦汉  铁笔自有千秋

对书法篆刻专业来讲,日课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加强篆刻的临摹和创作训练,在篆刻临摹创作课授课期间,要求学生“一日一印”,使每位学生在篆刻方面的得到有效训练,这是书法与篆刻平衡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许多同学在篆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学们创作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展览,获得了上海第一、二届篆刻展,上海青年篆刻展的最高奖,在全国大学生篆刻展中12人作品入展、2人获奖,共计80余位同学参加了《友声印谱》《纪念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篆刻作品集》《力量之源组印》《学习四史印谱》的创作活动。

十二、印坛盛事

首创篆刻大展  开启多项先河

为了在新时代大学生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由张索老师策划,征集100万专项资金,于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年1月1日举办了“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启动仪式”,“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评选”,邀请全国30余位高校一线书法篆刻专业教师举行“全国高校篆刻教学研讨会”,“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现场篆刻大会”,并进行现场同步直播,“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开幕式”,“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系列讲座”等,还分别邀请了韩天衡、黄惇、李刚田作学术讲座,编辑出版了《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作品集》。此活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新闻网、央广网、澎拜新闻、中国日报网、《中国美术报》《书法报》《西冷艺丛》《书法》等多家重要媒体做了报道,称赞“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系列活动开启多项先河”。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书法》杂志做了大面积宣传报道和作品刊载,此活动已成为华师大乃至上海的篆刻文化品牌,被篆刻界称为“2019年最重要的文化事件”。

十三、筹创基地

创建部属基地  践行文化传承
由华东师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牵头,以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为依托,并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团委、图书馆等多部门协同支持下,2020年9月成果获批教育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篆刻项目。通过篆刻文化普及,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落地,建造篆刻传承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促进校园篆刻文化环境建设。完善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篆刻教学课程体系,健全传承教学机制,推动篆刻进课堂。此次入选“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是对我校“篆刻艺术传承与发展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育人作用,通过篆刻文化普及,打造篆刻传承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促进校园篆刻文化环境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十四、毕业回眸

展现华师风采  备受社会欢迎

目前毕业生中,有七位同学进入高校工作,分别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温州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廊坊师范学院、深圳本焕佛学院、渭南师范学院。四位同学继续深造读博,还有的就职于上海博物馆、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杨浦区文化馆、上海长宁区少年宫、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上海、深圳、厦门等地中小学校担任书法教师。就业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他同学自主创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从事与书法篆刻相关工作。

2017届毕业作品集——敬书

2018届回顾-链接

持敬养正 |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毕业展作品欣赏

博学稽古——陈弘受 |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汇报专题

正心诚意——陈王庆 |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汇报专题

不离绳矩——郭砚评 |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汇报专题

敬逊时敏——韩龙伟 |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汇报专题

砥砺锋颖——计颖媛 |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汇报专题

志尚清宁——罗宁|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汇报专题

滂沛方寸——刘亚晴|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汇报专题

念我初心——芮念晨|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汇报专题

行者无疆——许耕硕 |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汇报专题

梅吟雪舞——徐步雪|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汇报专题

笔歌墨舞——周妍辰|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汇报专题

2019届回顾-链接

王斐斐 | 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高榕 | 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张凯利 | 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潘思斯 | 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张东升 | 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齐国鸿 | 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杨婉睿 | 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杨璐璐 | 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钱辰亮 | 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2020届回顾-链接

陈晨晨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黄贤志|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李成洁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吴娴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李培根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郭楚楚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张恒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张修宝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郑辉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张志开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个人毕业作品选展

十五、感恩母校

培养感恩之心  佳作捐赠母校

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只有入学,没有毕业”的爱校思想,因此每届毕业生在离校之际,都会在自己毕业创作中选出最优秀的一幅作品无偿捐赠给学校,并由档案馆或博物馆保存,一方面是学生感恩母校三年教育的表现,另一方面作为未来学校与校友交流沟通的重要纽带,以此来梳理华师大书法篆刻专业传承的历史足迹,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最佳的史料保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席开幕式的有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潘善助,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博物馆顾问龚若栋,校宣传部副部长陈颖,学工部副部长李燕,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培养办公室主任陈佳,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麒,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晶,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张索,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崔树强,美术学院副教授顾琴,上海书协理事、华师大书法篆刻专业《碑帖导读》课程导师俞丰,书法篆刻专业校友陈建胜、许耕硕、芮念晨、罗宁、高榕、项宁等,以及美术学院全体在读书法研究生。

策展人张索老师致辞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

时间虽然已进入冬天,但心里一直是春天。2014年春天我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开启了我人生第三次书法教育创业,与同事们、同学们携手走过了六年半的历程,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已招收七届学生,共计112名。前四届已步入社会,担当起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重任。

在此我要感谢华师大给我创造了良好的平台,要感谢上海市书协对我的信任,感谢艺术研究所和美术学院对我的大力支持,感谢顾琴、崔树强、曹院生、程明震等老师的相互协助,感谢外聘老师的无私付出,感谢同学们不懈努力,感谢还有很多,今天要感谢的是MFA艺术教育中心的经费支持,感谢华东师大博物馆、双创学院为这次展览提供良好的展示空间,作为一次回顾展,我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华师大书法篆刻专业的发展历程。

华东师大书法篆刻研究生专业在上海文联和上海书协的支持下于2014年在艺术研究所创设,并组建了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并斥资两百万用于华东师大书法篆刻学科建设发展,艺术研究所所长阮荣春与上海书协秘书长潘善助担任中心主任,2017年艺术研究所与美术学系合并组建美术学院,2019年下半年组建成书法系,目前书法系采用“导师组制”。

六年来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借力”,延请名师,开设特色课程,建立良好教风与学风,同学自觉到教室去,老师主动到班辅导和随班听课。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日常书写与创作并重,以毛笔日记为抓手,努力践行传统文化在书法教育中的有效落地,实施专业可持续发展。积极鼓励同学参加各类专业展赛与论文撰写,六年来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五百多人次在国家、省部级展览展赛中入展,部分同学摘金夺银;三十余篇论文出版发表。目前书法专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上海市书法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我们本次展览共展出了十五个板块,有:教师团队、课程设置、良好学风、创作参展、科研成果、以展促教、名家讲座、文化考察、专业实习、毛笔日记、一日一印、印坛盛事、筹创基地、毕业回眸、回馈母校等。

特别可喜的是这两年在学术研究上,学术氛围渐浓,在论文发表方面有重大突破,使创作和学术两翼齐飞。今天我们成果文献展同时还展出了2015级陈建胜同学的作品展,其主要内容就是一部学术专著的手稿。特地在一楼展厅做一个专场,这也是我们同学书法创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典范,值得大家学习。

这次展览我们围绕着教学的主要内容,展出了金石题跋类作品21件,书法作品40件,印屏作品24件,印章原石45方,同学毕业生微信推送文本34本,43位同学的毛笔日记,设有论文专柜和作品集专区,还有主题性的《有声印谱》、《力量之源印谱》、《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印谱》等。 

2019年元旦我们成功举办了“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系列活动,被《人民日报》称赞为“此活动开启了多项先河”。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书法》杂志做了大面积宣传报道和作品刊载,此活动已成为华师大乃至上海的篆刻文化品牌,被篆刻界誉为“2019年最重要的文化事件”。这一活动为今年华东师大成功申报教育部篆刻基地奠定重要基础。2020年9月我们成功获批。这是对我校“篆刻”艺术传承与发展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今天的展览是研究成果的体现,也是经验的总结,愿华东师大书法篆刻专业在新时代传播大学美育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走在前列,努力使华师大书法篆刻专业朝一流专业迈进。谢谢大家。

 部 分 展 品 

书法



题跋

张凯利

砖文:永和二(大方)年丙午岁

 此为东晋纪年砖,直书一行云:“永和二大方丙午岁”。此砖作反文,字口完好,唯左下处稍残,风格高古,势连气贯,用笔圆规方矩皆有,得书写意趣,清朗俊逸。结构因势赋形,有大小之变,方扁之分,不失其正,尤“大方”二字,平添汉简之意,增其横势,率意潇洒。 己亥二月二十一日,凯利书

陈一鸣

砖文:永和四年八月

   余旧有书本兰亭序字帖,临摹数次;今有幸于华师大得蘭亭砖拓片一张。该永和九年砖文字古拙强健,大气纵逸。已亥二月廿一陈一鸣题

潘思斯

砖文:永和五年八月廿日造作

题跋:余同窗竞雪之尊大人独爱古砖旧瓦,藏至数百品,其中尤以晋穆帝永和纪年砖为贵。今暮春将届,师友商办“永和尽风流——晋砖拓片题记展”,余得永和砖墨拓一件,文曰永和五年八月廿日造作,其文苍劲古拙,未脱隶意,造作二字为异体,别有奇趣。《兰亭》虽远,而执此墨拓,似得与书圣相近矣。岁在己亥二月廿一日思斯记。

王誉儒

永和三年,适居丧之前扬州刺史殷浩致书羲之也,浩言其为护军将军。王至此数年不仕者也“吾素无廊庙志”“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王知其“道穷矣”,乃发愿道:“若蒙驱,关陇、蜀皆所不辞。

王一朴

砖文:晋永和八年九月廿日太岁在壬子谢氏

右东晋砖拓,隶书“晋永和八年九月廿日太岁在壬子谢氏”,质坚硬,性粗糙,通体完整,文字朴拙,体态别致,惹人怜爱。永和八年乃王羲之作禊帖前一岁,学书人凭此一纸,得窥古风,亦幸事也。魏晋法书,墨迹流传至今者廖若晨星,唯古甓金石得以长存,故虽破砖断瓦,岂不可宝,况如此砖之精完,实属难得者。

张恒

砖文:永和十年

题跋内容:右永和年古砖拓片,其文曰,永和十年,其字宽扁,横长竖短,排列工整,书风既静穆质朴,又舒展灵动。观其线条飞舞,颇具文人潇洒浪漫的艺术审美精神。今有幸观此古砖,特撰拙文以记之。

郝宇

砖文:永和九年七月廿五日作

余观一晋砖,此砖为长形,略有残破,其书曰:永和九年七月廿五日作,字字横势扁方,舒展灵动。忽想羲之于同年作兰亭序,其与友人在会稽山阴兰亭雅集,饮酒赋诗。此帖笔断意连,行云流水,出神入化,令吾辈习书者钦慕。

李培根

砖文:永和二年八月陈盛作

题跋:砖瓦文字于秦汉后大盛,其种多吉语文字与装饰图案,多为工匠所作,反应民间书写之状态。此砖为永和二年八月陈盛所制,其中“年”字与陈字“阜部”作反字,陈盛为工匠名,此种物勒工名制度上可追溯春秋时期,与当今质量监督体系作用相同。

夏青

砖文:永和九年

内容:此砖气魄宏伟,力量外张,布势饱满,笔力遒劲,以隶意作楷,静中取动,若魏晋名士。其中"九"为反文,尤为奇古。  

杨婉睿

砖文:永和九年七月

内容:此砖出自浙江,铭曰“永和九年七月”,文皆反书,尚存隶意,尤为奇古。明祝肇《金石契》曰:“趙文敏蘭亭跋云會稽内史創爲新體,蘭亭叙新體之最者。是甎與山隂脩稧同在癸丑,猶是分書,知當日所謂新體者特行于士大夫,陶旊小民尚未徧習,亦可證書道轉捩之跡也。”此砖可见晋人书风不同面貌,千年而下,岂不幸乎?

郭楚楚

砖文:晋永和三年辛未岁何氏作

此永和三年砖文,此书隶楷相参,隐隐有斜画紧结之态。置之书史,越一年,王兴之墓志刻成,又十年间,刘剋、李摹、王闽之墓志先后铭成,书势均与此砖文差近。寐叟谓“隶参楷势而姿生,此通乎今以为变也”。陈梦家云晋时篆、隶、草三体行用,简册作篆作隶,经籍以隶为之,故知此砖文之书虽以隶开相参,亦合乎书之传统,非世人所目为稚拙陋俗之属耳。

黄贤志

砖文:永和九年八月廿日

自有清碑学兴,金石文字考订之风愈盛。近世所出金石之众,或以古砖为最。而古砖又以记年者为重,尤以永和砖为贵。其年岁次癸丑,谢安、王右军等四十余人,于山阴兰亭雅集,流触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右军并以为序,名曰《兰亭》,江左风流,魏晋高尚,从此长传后世。此砖铭曰:永和九年八月廿日。观其铭书,虽于秦汉古风已渐远,然存魏晋天趣,兼隶草楷之韵,虽为一时工匠之迹,亦足资赏鉴也。

 己亥如月二十日于海上汲绠堂黄贤志识!

郑辉

砖文:永和八年晋故新夷令息石延作

此砖出于浙江绍兴,文为永和八年晋故新夷令息石延作。考新夷为县在今广东江门市,以息为姓,石延是其名也。此砖文书体似有张迁碑意,于篆隶之间,厚重不失灵动,意趣横生,浑然天成,书风朴茂端庄,典雅饶古意,朴拙见遒劲,有万钧不屈之力,当为永和上品。

吴娴

砖文:永和九年七月甲子朔十日辛酉作

永和乃吾国最为人熟知之年号,盖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上巳之日,王羲之与四十余名士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行修稧之禮。右军微醉之中,振笔直书,遂成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之神品也。此砖文曰永和九年七月甲子朔十日辛酉作,距雅集四月余,其字隶意浓厚,古拙生趣,与逸少流美之迹,别为一种。

张修宝

砖文:永和九年七月廿日                    

永和乃晋穆帝司马聃年号。此砖为江左所出,几无残损,文为永和九年四月廿日八字,并饰以钱纹菱纹,俗寓吉祥富贵之意。文字以古隶作之,穿插和谐,浑然一体,奇古生拙,得以窥汉晋金石之趣。地不爱宝,献之目前,岂非后学之幸耶?  

葛豆豆

砖文:永和六年八月

题跋内容是:东晋永和九年上巳节,王逸少、谢安诸名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雅集修契,遂有千古名迹兰亭集序。此砖铭为“永和六年八月”,体势开张,苍劲古拙,有纵逸之势。晋人品藻嵇康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品此砖亦无不可。时在己亥二月葛豆豆识。

郑祥军

砖文:永和九年太岁在癸丑十月

江左风流,余素向往之,故每见六朝古物,则尤宝爱留连。同窗竞雪女兄,家藏丰硕,今以晋砖一拓相赠,铭曰:“永和九年太岁在癸丑十月”,此正《禊帖》兴作之年,千载同契,可称难得。余喜不自胜,聊占俚句一首为记,曰:“自出《兰亭序》,争相颂永和。同窗持手赠,慨此古风多!”

己亥仲春巫山郑祥军谨识

周心瑶

砖文:永和九年七月

晋永和九年七月砖拓,本秋隐山庄所藏,七字漫漶难识,拓本亦堪宝玩。逸少修稧岁癸丑,世人皆爱永和砖。余观此书藏拙于巧,以屈为伸,如世间大智若愚之士,念其乃出世俗匠师之手,而古雅一至于斯,昔贤语曰“道在瓦甓”,诚不我欺也。

张路宽

砖文:永和九年八月十八日

右永和九年晋砖拓其书率意简直,颇有天趣。此砖与兰亭盛会同年,今读兰亭文 ,思人生一世有惠风和畅 , 游目骋怀 , 咏而怀归之时,此诚可乐之事也。然所欣所乐之人之事 ,生灭不已,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百年忽忽, 不舍昼夜,刹那转瞬而已念此则世间人我是非贪嗔嫉妒?曷敢挂于怀者乎?  己亥二月廿二日路宽书于海上

王竞雪

砖文:永和二年丙午歲七月廿四日作

    家父好古,喜金石,藏晉磚數百,余自幼目染,今檢磚拓數十,邀同窗共題,以記風雅。

     右永和二年磚,為晉穆帝年間物,古越出土,現藏秋隱山莊。磚銘陽文隸書十三字,曰「永和二年丙午歲七月廿四日作」,字態生動,古趣盎然,具見先民匠心,可謂晉磚妙品。

金石之學始於宋,盛於清,乾嘉以降,藏磚者眾,吳缶翁詩雲:「缶廬長物唯磚硯,古隸分明宜子孫。賣字年來生計拙,商量改作水仙盆。」此見一斑也。

    晉永和僅十二年,然九年山陰之會,逸少蘭亭之作,江左風流,彪炳書史。今睹此磚,如沐永和古風,爰題數語,幸甚至哉。

杜浩

砖文:永和十二年丙辰岁

幸得王秋人先生秋隐山庄所藏永和砖拓,文为“永和十二年丙辰岁”,镌刻精美,质朴无华。其粗细界格曲直有度,行文飘逸,大小高低,各有其态。细品之,若与儒者对奕,于无声处,可听惊雷。

时在己亥之春杜浩题

柏小菡

砖文:永和八年魏氏作

此砖出土于浙江 砖文内容乃永和八年魏氏作 文字质朴沉着 天真自然少铅华而纹饰典雅精美 实乃晋砖中少见  亦可窥彼时民间书法气格之高迈制砖工艺之精良 此砖现藏于秋隐山房   今岁次己亥適值暮春 因永和尽风流晋砖拓片题记展之缘 遂欣然作跋以记   二月廿二于海上小菡识古 

林麟

砖文:永和五年七月造

惊眼永和一古砖,纵横纹饰有方圆。篆文七字称奇古,魏晋风流旧物传。林麟题。

汉镜铭有云:“寿如金石佳且好兮。”盖物之寿无过金石,玩索图文,娱情养志,故文人所以好古也。今适修稧前数日得晋篆书纪年砖拓片一叶,铭曰:“永和五年七月造。”图饰古朴,结字奇绝,乃古砖佳品也。己亥二月廿二鲤城林麟谨识于沪上。

马丽

砖文:永和八年七月廿八日

     斯砖拓为秋隐山庄主人所赠,纵九寸有五,横一寸有四,阳文九字:永和八年七月廿八日。字带隶意,并参楷法,一派天真,吾平日习隶多师法曹全,遂有拘谨之态,少宽博散淡之资,今见此甚喜,亦可师法也。

董汉泽

砖文:永和六年八月干氏

 右为永和六年八月干氏此砖出自会稽一带,其字势灵动又有天发神谶碑篆意,其书淳古秀茂体势雄健晋砖佳品,岁次己亥二月十九日于海上,识宜斋馥庵题记

刘虹妙

砖文:永和十一年闰月廿六日张

  时适暮春,吾校以永和风流为题筹办书展,同窗竞雪小姐拣出家藏东晋永和砖拓片数十,以贻同道征题。余得右拓可谓幸矣。

  此永和砖乃晋穆帝时所造,砖文十一字,曰:“永和十一年闰月廿六日张。”其字结体在隶楷之间,宽博大气,意态生动,虚实相宜,高古中不乏逸趣,犹见魏晋风流。余平时喜学书治印此砖亦可师法也。

  岁次己亥二月廿三日虹妙题于海上。

张亚琦

砖文:永和十二年八月一日作

己亥暮春竞雪女兄以永和砖见示,适逢兰亭雅会一千六百六十六年,故作此为题。亚琦记于樱桃河畔

三月初三修禊日,兰亭载酒见文心。溪边题句多风雅,曲水流觞传古今。

王雪纯

砖文:『晉故永和七年歲辛亥七月甲午朔鹿誠磚』

右为秋隐山庄藏晉故永和七年歲辛亥七月甲午朔鹿誠磚,系晉穆帝年間造。磚文結體承漢隸之勢,得天真之趣,於古樸遒爽間可窺魏晉散淡清逸,率真绝俗,实为上品。

宋周密詩云「王郎擅風流,筆墨美無度。殘磚與斷刻,亦有神物護。埋光八百載,復出疑有數。偉哉羲獻跡,並見山陰路。」今观此拓,虽区区一纸,足见魏晉風流,殊難逾越,聊记数语,以志眼福,時己亥仲春。

篆刻

颉籀书踪」 
 陈建胜作品展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一楼展厅

“颉籀书踪——陈建胜作品展”也作为本次教学成果展的重要部分设分馆独立展出,共展出51件作品。

展览现场

 部 分 展 品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介绍

华东师大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是上海书法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2013年6月,鉴于上海高等书法专业教育落后,中青年书法高级人才短缺的现实,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与上海书协拟合作招收书法研究生,该动议得到了华东师大、上海市文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随即启动2014级书法研究生招生程序和教师选调。2014年5月9日,上海文联与华东师大正式成立了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上海文联斥资200万用于华东师大书法篆刻专业的建设发展。2014年9月5日,第一批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入学,开启了华师大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的历史篇章。2017年上半年艺术研究所与美术学系合并成立美术学院,组建了中国画与书法系。2019年9月调整为美术学院书法系。

六年来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借力”,延请名师,目前校内导师有张索、顾琴、崔树强、程明震、曹院生,还先后聘请韩天衡、陈忠康、曹锦炎、沈培方、戴小京、仲威、俞丰、钱伟强、王客等担任各专业课程导师,组建强大的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全面的指导。经过校内外导师和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日常书写与创作并重,通过学生以毛笔写日记为抓手,努力践行传统文化在书法教育中的有效落地,为未来的学习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积极鼓励同学参加各类专业展赛和学术活动,六年来书法篆刻专业在全国及省市级各类书法篆刻展赛和有关学术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如全国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册页展、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全国第八届篆刻展等,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筹创了首届“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系列活动,被赞“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系列活动开启多项先河”。
目前华师大书法篆刻专业在校生61位(含12位非全日制),已毕业37位。毕业生就业情况十分喜人。绝大部分毕业生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单位或继续深造,就业率达百分之八十一,百分之九十以上从事与书法篆刻相关工作。书法专业从招生到就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上海市书法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来源 |群贤堂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