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说不对孩子“吼叫”,但每次都控制失败!是老母亲我脾气不好吗?

 宽哥撩育 2020-12-04

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每次对孩子吼叫完,等自己心静下来之后总是后悔?当时为什么不克制一下?为什么要那么冲动?孩子做的事真的有那么让我生气吗?不,答案都是否定的。

我们之所以忍不住对孩子吼叫往直白了说:就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这个情绪的始作蛹者却不一定是孩子,可为什么承受怒火的人却是他呢?很简单啊,因为孩子是弱者,人都有欺负弱者害怕强者的心理。不信,你自己认真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内心深处的声音是因为被表面的覆盖物迷惑罢了。

作为一位母亲,我必须承认,每次让怒火中烧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自己的脾气,它才是最大的列敌。因为,很多事情真没有自己发脾气时候所说的那么糟,如果当时我脾气好一点,如果当时我能共情一点,如果当时我理智一点,每件事情都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而不是使出大吼的杀手锏来镇压孩子。

我举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例子来说吧:

比如,早上孩子不愿意起床,或是起床后一直磨蹭。你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再过10分钟校车就要到门口了,而他这时可能还在刷牙。在这种情况下,我敢肯定80%以上的妈妈会忍不住唠叨催促:"快一点,要迟到了。" 如果孩子配合还好,如果没有加快动作,你的情绪此时必定呈上升趋势,但是你还能压制它,真正让人生气吼叫的,是后面一系列没时间观念的拖拉。你心里有个声音在不断地说,我都告诉他快迟到了,为什么还是那么慢,就不能加快点速度吗?

然后在临出门的2分钟内必使出杀手锏。最后,一个早上的好心情就这样没了,你看着孩子出门后那无辜且受伤的样子,继续硬起心肠板着脸,满脸都写着你现在很生气、很生气,而你的脾气消失,可能是在孩子上校车离开一会儿后。

你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默默的自责,哎,我为什么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然后,对自己说,下次一定不要这样了,要温和的解决问题。那为什么,我们明知道大声吼叫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不好,可还是难以控制情绪呢?下次碰到情绪上来时,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

有的,试试这5招

当我们的体内开始燃起熊熊怒火,眼看着马上就要爆发时。

首先,请放下引起你情绪的这件事,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无论是鼻子还是嘴巴都可以,深深的吸一口气,想着你此刻就在一片竹林里,正吸收清新的空气,这时你的心情会变得没那么躁动。呼气的时候要完全地、彻底的吐出来,就好像是在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排出体外。

其次,离开让你控制不住脾气的地方,离开时可以和孩子说:我现在有点生气,我需要自己一个静会儿。" 然后走进其他房间或者用冷水冲把脸,再或者出去跑两圈后再回来。

其三,当你感觉到自己的耐心快被孩子磨光了的时候,打开音乐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音乐有让人神经放松的效果,舒缓而轻快的节奏能抚平你紧绷的弦。

其四,最简单的方法,数数,慢慢的从一数到十,再从十倒数回一,也能让情绪得到缓解平复。

最后,假装成平和的样子,当你快要吼叫的时候,想像自己现在就是一个平和的母亲,你会对孩子轻声的说话,你会理解孩子的行为,你会有办法解决目前困扰你的问题。然后,假装一段时间后,你可能就真的变成一个平和的妈妈了。

什么,我说的这些你都试过,没用?脾气来了才不管你三七二一,哪里有这各种讲究。

好吧,既然这样,那我告诉你一句心法:当我们看孩子不顺眼,其实代表自己的修养不够。

那就先来提升自己的修养,从内而外的改变才是根源。那么,我们需要明白,为啥总是控制不住脾气,喜欢大声吼叫其背的心理是什么?

"孩子半个小时才写了2个汉字"

"晚上睡觉时间到,总是找各种借口到11点以后才入睡"

"在商场里看到玩具、不健康的零食非要买"

"吃饭了,喊了好多次还是没有去洗手上桌……"

等等,这些生活的琐碎事,是不是都是我们生气的原因呢?只是这样来看,这些事情,是不是根本不值得我们生气?

吃饭时间不上桌,说明他现在肚子不饿不想吃,那就不吃呗,一餐不吃又不会怎么样,要是实在担心就热着晚点吃好了。

半个小时才写2个字,第一说明孩子可能不认识这个字,或者说不理解这个字。第二,孩子心里装着其他事情,比如想玩游戏、想看电视,所以心是飘在外面的。那么,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我们解说一篇,再把字的笔顺给孩子理一遍就好;如果是第二种,那就问清楚孩子心中所想,看半个小时电视或玩半个小时玩具再写作业呗,谁规定了必须写完作业再看电视?与其做没有效率的事情不如不做,两边耽误时间。

我记得我小时候,晚上追还珠格格,到了播出时间,我直接拿着作业本边看电视边做,尤其趁着插广告的时候赶紧多写一点。这不也没听说现在就养成了坏习惯?没有什么一心不可二用之说,只要孩子自己觉得不耽误、不影响就可以。

其它的事情也是一样,有时候父母退让一步,事情其实很好解决,没必要非得和孩子拗着看谁坚持的时间长,谁就赢了。如果你非得这样做,那我只能说,你发脾气的背后其实就是缺少了一种共情能力。

什么是共情能力?

它是一种设身处地体验别人处境的能力,简单地来说,就是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去感受和理解他情感的一种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当父母的就是因为缺少这种能力,所以理解不了孩子许多行为。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要求孩子,才会彼此伤害(当你发脾气大声吼叫时,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

我们忘记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他做的每件事背后也都有自己的动机,在你看来他早上磨蹭到快迟到了才出门,而他可能是因为脑海中没有时间这个概念;或者是觉得每天都是这样啊,每次也没有迟到;再或者是他没有体验过迟到会面什么样的处境。所以,你说的再多,不如放手让他体验一次迟到带来的后果,可能下次速度自然就上来了。

只有与孩子共鸣,我们才能谈教育,否则一切都是扯淡。因为你被孩子认可了,你的教育才能起作用。而我们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对你言听计从。我们谈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分辨是非、让他明白事情,是为了刺激他自身的能量以便更好的成长。

所以,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他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呢?为什么我们不跟在孩子身后而非得让他们来追赶我们的脚步呢?记得一篇文章叫《牵着蜗牛去散步》,我们的孩子就是那只蜗牛。下次当你忍不住发火的时候,可以去看看这篇文章,也许你的心就静了,也能体会到夜里微风的温柔。


推文千万条,好看排第一
阅文后转发,小编泪两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