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颅内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MRI成像特点及诊断意义

 闫振文 2020-12-04

在神经外科, 三叉神经痛属于常见面部的神经痛, 在中老年人群体中比较容易发病, 并且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主要见于单侧。在疼痛发作以前, 没有明显的征兆, 起病骤停与骤发, 如针刺样、刀割样或是灼烧感等痛感[1]。通常三叉神经痛病因包含继发性与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 目前主要应用外科血管的减压手术治疗。而为了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前需要重视患者的评价, 而MRI属于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尤其联合全脑容积的增强扫描、多种序列, 效果显著[2]。文章所选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入该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6月—2018年6月, 旨在探讨颅内血管因素的三叉神经痛MRI成像的特点与诊断意义,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方便选取的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 全部患者都采取MRI核磁共振诊断。所选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 女性患者32例;年龄35~73岁, 均值 (52±2.61) 岁。全部患者都已经经过手术证实为三叉神经痛。该次研究对象都事先了解了此次的研究, 患者与家属都同意参与研究。

1.2 方法

实施MRI的诊断时, 医务人员取患者的仰卧位, 联合8通道的头颈部线圈以及线圈(HD8NV) 。该次诊断所用核磁共振的扫描仪是GE SiGnA 1.5T, 40 mT/m/ms的梯度切换频率。其中FSE T2WI参数如下:4 000 ms的TR、102 ms Slice的TE、6 mm的thickness、GAP等于2 mm、24 mm×24 mm的FOV,整个大脑都扫描。FSE T1WI参数为:1 750 ms的TR、24 ms的TE、6 mm的Slice thickness、GAP等于2 mm、24 mm×24mm的FOV, 扫描整个脑部。FSE T2FlAiR如下:8 500 ms的TR、145 ms的TE、6 mm的Slice thickness、GAP等于2 mm、24 mm×24mm的FOV, 扫描整个脑部。DWI参数如下:6 000 ms的TR、Minimum的TE等于、6mm的Slicethickness、GAP等于2 mm、24 mm×24mm的FOV等于、600 mm2/s的b, 扫描整个脑部。3D-TOF如下:21ms的TR、3.3 ms的TE、1.0 mm的Slicethickness、20 mm×18 mm的FOV, 局部扫描三叉神经。3DCOSMIC如下:6.69 ms的TR、3.26 ms的TE、1 mm的Slice thickness、18mm×18mm的FOV, 局部扫描三叉神经。3D-FSPGR如下:11.24 ms的TR、Minimum的TE、1.2 mm的Slicethickness、24 mm×24 mm的FOV, 扫描整个脑部。

1.3 评估图像

诊断所得图像在评估分析时, 相关医生需要有5年或是5年以上的诊断经验通, 主要是观察三叉神经的信号、形态、位置与附近血管的起源, 同时和临床的手术结果对比, 分析核磁共振检查血管因素的三叉神经痛临床应用的价值。

2 结果

该次所选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 有69例患者有异常血管压迫了三叉神经痛, 有1例异常静脉压迫了三叉神经痛患者出现漏诊, 9例有2支血管都对一侧的三叉神经产生压迫, 1例一次的三叉神经受到三支血管压迫。43例为动脉压迫, 其中, 小脑上的动脉19例、小脑前的下动脉10例、迷路动脉3例、小脑后的下动脉5例、椎动脉3例、基底动脉的延长扩张2例、1例患者永存的三叉动脉。23例患者是静脉压迫, 桥静脉17例、脑桥三叉的静脉3例, 中脑外侧的静脉1例, 漏诊小脑中脚的静脉2例。血管畸形3例, 动静脉的畸形2例, 海绵状血管的畸形1例。该次所选70例患者中没有发现动静脉瘘、动脉瘤以及颈动脉的海绵窦瘘血管等因素的三叉神经痛。

3 讨论

3.1 三叉神经与颅内桥池段的三叉神经MRI表现

在临床上三叉神经主要指的是混合的神经, 为第5对的脑神经, 这种神经面部相对粗大, 主要包含涉及特殊内脏的运动、常规躯体的感觉两类。能够对咀嚼肌、脸部、鼻腔以及口腔运动产生支配作用, 同时把头部感觉传送到大脑[3]。三叉神经主要包含下颌支、眼支以及上颌支, 对口裂以下、眼裂与口裂间、眼裂之上的咀嚼肌自身作用进行调节[4]。通常颅内桥池段的三叉神经MRI诊断会有以下的表现:图像显现梭形,与脑中线平行, 处于3D-FIESTA的序列之上, 尤其基于脑脊液的衬托, 三叉神经容易显示等信号, 附近的血管呈现出低信号, 然而, 一旦血管压迫造成三叉神经痛, 会使得三叉神经的夹角、形态、面积以及位置出现改变[5]。在T2FlAiR、T2WI以及T1WI序列上呈现出等信号的变化, 而3D-TOF与DWI序列上的信号等于脑实质的信号, 如果三叉神经受到压迫以后, 产生变性的脱髓鞘, 那么T2FlAiR的序列上呈现线状信号则是高信号, 同时会加大DWI上的信号, 产生等信号[6]。3DCOSMIC的序列上则显示降低了信号与正常的脑实质信号, 但相较于血管流的空信号依然较高。可见两种序列均可以清楚显示出三叉神经和血管相关性示, 静脉的血管尤为显著, 对于神经外科的手术治疗比较有利[7]

3.2 血管因素的三叉神经痛MRI表现

对于三叉神经痛而言, 其主要病因就是血管因素, 占比在80%~90%之间[8]。动脉性的三叉神经痛经常会涉及到迷路动脉、动脉瘤以及椎基底的动脉等, 并且这些动脉会扩张, 引起疼痛, 若其中一条血管紧贴或者是压迫到邻近三叉神经, 会导致三叉神经变形或是无变形, 引起移位或是不移位[9,10]。畸形血管性的三叉神经痛表现是海绵状的血管畸形、动静脉的畸形、静脉的血管瘤、动静脉瘘以及微小动静脉的畸形等, 紧贴或者是压迫了周边三叉神经, 导致部分三叉神经发生变形, 也有可能不发生变形, 引起移位或是不移位[11]。该次研究中显示, 该次所选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 有69例患者有异常血管压迫了三叉神经痛, 有1例异常静脉压迫了三叉神经痛患者出现漏诊, 9例有2支血管都对一侧的三叉神经产生压迫, 1例一次的三叉神经受到三支血管压迫;该次所选70例患者中没有发现动静脉瘘、动脉瘤以及颈动脉的海绵窦瘘血管等因素的三叉神经痛。曲德明等人[12]选择了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 经过MRI诊断显示有79例有异常血管压迫了三叉神经痛, 有2例异常静脉压迫了三叉神经痛患者出现漏诊, 10例有2支血管都对一侧的三叉神经产生压迫, 2例一次的三叉神经受到三支血管压迫, 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颅内血管因素的三叉神经痛MRI成像能够清楚显示患者各种动脉压迫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同时磁共振的成像可以准确分析与评价颅内血管因素的三叉神经痛情况, 特别是与全脑容积的增强扫描、多种序列联合, 可以提升静脉压迫的三叉神经痛血管的显示率, 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