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alen静脉动脉瘤样扩张一例

 闫振文 2020-12-04

Galen静脉动脉瘤样扩张(VGAD)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血管病变,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婴幼儿及儿童约占90%,成人约占10%。

VGAD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因此及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笔者现就1例成人VGAD影像学表现联合动脉导管栓塞介入治疗后病例予以报道并文献复习。

女,52岁。农耕时突然出现头痛后晕倒,神志呈朦胧状态,呼唤睁眼,言语不清,精神状态差,嗜睡;GCS:自发睁眼3分,言语不清2分,疼痛定位5分,总分10分。既往无高血压病史。

入院体检:T36.5℃,P86次/分,R20次分,血压120/80mmHg。颈抵抗阳性,其他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未见异常。

影像学检查:CT平扫可见第三脑室后、四叠体池及小脑蚓部类圆形高密度肿块(图1A),大小约1.5cm×2.0cm,大脑大静脉池区可见不规则形密度增高影,周围见迂曲蚓状高密度影,周边低密度影环绕,双侧脑室轻度扩大。

增强与CTA:肿块显示更加清楚,CTA可清楚显示供血动脉、扩张的静脉以及邻近静脉窦异常,中线可见与圆形肿块相连扩张的直窦,部分狭窄;大脑大静脉呈橄榄形扩张,双侧大脑后动脉分支、脉络膜后动脉与病灶相连,直窦及上矢状窦轻度扩张,大脑大静脉呈橄榄形扩张与上矢状窦、直窦相连形成“棒槌”样改变(图1B、C)。

MRI及MRA示(图2A~F):大脑大静脉池内见团状、蚓状血管流空影,并与上矢状窦后相连,上矢状窦明显扩张、直窦扩张T1WI为略低信号,病变压迫中脑导水管致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张,病变周围可见多个流空的异常增粗血管断面。

MRA示大脑大静脉呈橄榄样扩张,迂曲扩张的静脉呈边界清楚的粗大管状样,双侧大脑后动脉分支、脉络膜后动脉明显扩张与球样病灶相连,直窦及上矢状窦扩张,病灶及直窦、上矢状窦信号显示略低于大脑动脉。

Galen静脉动脉瘤样扩张(VGAD)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是1919年由Dandy报道的。VGAD是指中线部位的动静脉畸形(AVM),或向中线引流的脑膜动静脉瘘(AVF),引流汇入正常发育的Galen静脉。

但由于其下游流出道机械性梗阻(闭塞或狭窄),从而继发地引起Galen静脉扩张,使得动脉的血液返流入其他静脉,导致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不同于“真”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该病多见于青少年或成人;因Galen静脉流出道梗阻,血液返流入脑内其他静脉,多伴有直窦后部狭窄;其扩张的程度是可变的,取决于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程度。

VGAD很少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儿,而通常发生于后颅内出血,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发育迟缓者。“真”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发生于新生儿,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且具有较高的动静脉瘘。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也可能发生在后天生长过程中,如发育迟缓,脑积水和大头畸形。

此外,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可能出现头痛,认知功能障碍,但很少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然而,在VGAD患者中,很少观察到心肺功能不全及癫痫。

血管造影和静脉造影MRI通常能够指示静脉囊的结构和动脉馈线的大小,同时还能够对脑实质和脑室系统进行详细评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构成了评估颅内血管,尤其是血管内治疗的黄金标准。

VGAD属于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需要借助放射学区分“真”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

本例VGAD为中脑AVM与Galen大脑大静脉相连患者,其静脉流出道狭窄导致该静脉的病理性扩张,静脉回流由左侧横窦回流,右侧横窦闭塞,直窦后部狭窄;MRI表现为大脑大静脉池及周围异常粗大的或网络状流空血管影,脑室周围低密度影环绕,呈脑积水样表现,MRA可直观显示Galen静脉瘤瘤体及伴发的动静脉畸形。

结合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来看,病灶有一定的显著特性,均显示大脑大静脉呈球样扩张,与直窦相连形成“棒槌”样改变;必须注意的是应行增强扫描,以区别实性肿瘤。

动态MRA及CTA效果最佳,多角度旋转的血管成像能分辨供血动脉,并指出瘘口部位以及合并的静脉异常改变。再结合临床表现即可做出准确诊断。

VGAD治疗的关键是栓塞动静脉瘘口,避免损伤引流静脉;DSA是诊断与引导介入治疗该类疾病的金标准。

本例患者经动脉栓塞术后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图3A~C、4A);术后1个月复查CT(图4B),无出血与并发症。治疗VGAD需要多学科合作。治疗方法主要是血管内治疗,以手术疏散颅内血肿,或治疗脑积水或栓塞为主。

血管内治疗,再加上全面的、多学科的方法,可显著改善VGAD患者的预后。选择适当的检查,仔细评估血管造影结果,并在最佳时机采取干预措施是取得最好临床效果的关键。

图1A~CA.大脑大静脉池区可见不规则高密度影,周围见迂曲蚓状高密度影,周边低密度影环绕;B、C.示大脑大静脉于动脉期提前显影并呈橄榄形扩张与上矢状窦、直窦相连形成“棒槌”样改变,双侧大脑后动脉分支及脉络膜后动脉与病灶相连,并向后引流至增粗的直窦区

图2A~FMRI及MRA所示大脑大静脉池内见团状、蚓状血管流空影,并与上矢状窦后相连,上矢状窦明显扩张、直窦扩张T1WI为略低信号,病变压迫中脑导水管致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张,病变周围可见多个流空的异常增粗血管断面。MRA示大脑大静脉呈橄榄形扩张,双侧大脑后动脉、脉络膜分支明显增粗与病灶相连,直窦及上矢状窦扩张,病灶及直窦、上矢状窦信号显示略低于大脑动脉

图3A~C经DSA动脉期及静脉期检查,证实大脑大静脉瘤样扩张,大小15mm×25mm,供血来源双侧大脑后动脉分支双侧脉络膜后动脉,其中左侧呈优势型

图4A、BA.确诊后联合动脉导管栓塞介入手术治疗,经静脉入路置入弹簧圈进行栓塞;B.1个月后复查CT显示小脑蚓部原畸形血管团影消失,见栓塞材料伪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