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公社 | 对抗挫折最重要的不是打败它,而是接纳它

 文话童心 2020-12-04

最近,有一位妈妈对孩子学习拼音的状态非常焦虑。她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没有提前上过拼音班,本来准备让孩子一步一步学,可是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提前学了,所以老师经常说孩子“你怎么都不会?!”于是,孩子心里开始害怕老师。孩子内心非常想学好,所以家长心里更加难受,专程给都妈留言,咨询如何是好。

从问题的描述能够感觉到,相比起拼音的学习,家长和孩子对老师的评价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情绪,似乎更没有办法。尤其家长的焦虑,可能还会放大这种情绪,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首先,我安慰这位妈妈,拼音就是一个学习工具,学会是迟早的事。既然孩子内心是想学好的,那就行动起来。比如我在幼小衔接那篇文章里讲到过的一些学习方法,现在用起来也不晚。把声母韵母表贴在孩子经常活动的区域,没事就多扫两眼,会认会读了之后,再多练习拼一拼,跟孩子玩“快进播放”的游戏,连贯且迅速发出声母和韵母,嘴皮子一滑,读音就出来了。拼读之后就是书写,弄清楚拼音本上中下三个格的不同,多写多练,并注意声调标记的位置。

对于零基础入学的孩子而言,既然之前没有“抢跑”,那开学头两个月,比其他同学多付出一点,努力迎头赶上,这都是很正常的。何况,学习确实没有捷径,多认多读多写,这是真理。慢一些不怕,把学习的根基扎得更加牢固。若这些环节都做到了,您觉得那几个字母能把咱们的孩子难倒吗?他们现在一个个都人精似的,都是聪明的孩子,对不?

讲完这些,家长的情绪明显释然多了,但我们的交流没有止于此。因为,孩子已经开始害怕老师,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两代人要一起努力,把这个负面情绪给消化掉。这也就引出了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抗挫折能力。

抗挫折能力多指对待挫折的心理弹性或者说忍受能力,每个人从情绪异常波动到恢复正常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是不一样的,人与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就体现出了差距。人生过程中,挫折其实是常态,例如小时候被别的小朋友抢个玩具、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长大跟恋人或朋友闹个矛盾、受到批评或不公平对待等等。面对这些境遇,选择极端方式结束生命的案例近些年络绎不绝。惋惜之余,也有人跳出来指责这些孩子或成年人,心理太脆弱,经不起风雨,抗挫折能力太差。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真的是这样么?在他们选择绝路之前,或许发出过不止一次的“求助”信号。

我们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们白纸一张,遇到问题之后的应激发应,本质上源于原生家庭日常处理问题的方式。所以,当我们希望孩子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时,家长们首先应该想想,自己对待挫折时的态度。只有父母先过好与挫折和解这一关,才有可能陪伴和引导孩子面对问题,而不是面对情绪。

怎么做,两代人才能远离玻璃心,身处逆境还能保持内心的弹性和韧劲呢?都妈认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承认并接纳挫折

并非要拥抱苦难那么悲怆,事情已然发生,我们首要做的就是不回避,不自欺欺人,但切忌上来就让孩子反思失败的原因。睿智的父母往往会在此刻表明:我看到了、我感受到了挫败的存在,和孩子共情他们的难过与委屈,大大方方分享自己曾经的挫败经历,让孩子理解,起起伏伏、高高低低,这就是人生本来的样子。没什么了不起,我们最后也都健康长大了,还当了爸爸妈妈,对不对?这和群里张教授提到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一个功效。这样的现身说法,能让孩子放松下来,不再将挫败的影响无限放大。

2. 自我认知更重要

咱们作父母的,有时候要能扛扛事儿。在此,我不想过多地强调老师那句话欠妥,以及可能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为什么?因为一路成长,遇到的人和事太多了,你不可能将孩子永远放置在一个安全、友善、毫无攻击性的环境中。如果因为外人的一句话,孩子就否定掉整个世界,否定掉自己,那说明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问题。

我答复这位群友,我们重视老师的意见,尤其是一些批评意见,但是不要把它当作天大的事,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更加重要。孩子以后还要长久跟老师相处,不要让这种“在意”演变成一种恐惧,长久以往形成自卑型人格,能做好可能也做不好了。反过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说,你看老师很关心你,希望你变得更棒,所以指出我们的不足,接下来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对不对?回到开篇跟孩子分享拼音学习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从在意负面评价本身,引导到在意问题本身上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寻找更有效的方法,通过努力练习慢慢追赶上去。

或许这样有一点点阿Q精神,那又怎样呢?年纪越大越能深刻体会,人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套用时下综艺节目的梗,那就是:我不要你认为我怎么样,我要我自己认为我怎么样,哈哈。

3. 保持乐观和爱的能力

没有谁会天生喜欢批评、委屈或打击,但遇到之后怎么翻篇,心态决定一切。这里我想举一个群里妈妈讲的真实案例。她说儿子画画特别差,前几天美术课同学们群嘲儿子画得丑,老师也只打了良。但她劝说儿子,艺术不是只有画得像才叫好,毕加索画得更不像,但人家是大师。再说就算啥都不会画,会欣赏也一样好,你看有的画觉得开心,看有的画觉得美好,这感受力就很棒。于是,儿子原样学回去跟同学battle,同学们再次嘲笑他,啥毕加索,不认识!你们猜她儿子回来后的反应是什么?失落、受挫?No,他回来骄傲地告诉妈妈,他们都不认识毕加索哎!于是这事儿就从一个短板变成了儿子恢复自信的契机。逆境时,我们都需要这种契机,能抓住一些摆脱当下尴尬无措的救命稻草,而积极暗示的乐观心态,和认清真相后还能继续热爱的力量,正是孩子们勇往无前的坚硬铠甲。

4. 适度降低目标值

都妈曾经写过一篇《告别黄庄式焦虑,真“佛系”了解一下》(戳链接读原文),核心观点提到,“真的佛系,对人对事有着达观的态度和宽广的格局,他们清楚生命的价值在于丰富的体验和自我的实现,因此在亲子关系中,既能保持亲密,也能适度间离,留给两代人各自生长的舒适空间”。真正的佛系家长,已经早早明确了自己核心家庭的发展目标,并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长项和短板,顺势而为,不去较劲,尽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最终收获一个“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的生命。

有这样认知的家长,一般不会经历下图描述的认知曲线,包括笔者在内。我们从一开始就接受了普通娃的定义,朴素地相信,能把普通的人生过好,本身就已经不普通了。“完美”情结越深,人生就会越痛苦,这也往往是挫败感、压力感的源头。

现在的社会导向对于成功的解读和热捧过多,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宣传太少。就好比那么多机构和家庭,把“上岸”真经无限放大,却没有几个关注分母们的现状和心态。事实上,哪条路都能走到人生宽处,当我们回望一生时,满心温柔、无限风景,何尝不是人生的赢家!作为家长,家庭是培养抗挫折能力的起点和基础,孩子只有在家庭获得了足够的温暖,才有能量去抵抗人生的严寒。

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和孩子掌握对抗挫折的密码:不是打败它,而是接纳它!用磨砺为人生加点料,脚踏实地,快乐远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