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陶渊明的诗,回家的感觉真好

 读书工 2020-12-04

古人写回家的诗比较多,我们今天只说陶渊明。因为陶渊明回家比较独特,他为此决心很大,付出的也很多,而且回家以后还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陶渊明二十九岁就出仕了,担任江州祭酒,掌管一方的教化。到四十一岁时调到彭泽县做县令,但是只做了八十多天就辞职回了家。

他说不能够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回到老家种他的一亩三分地。为此他还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表达自己的志向,而且一边种地一边写诗。

辞去官职在历史上多少人都只是说说而已,实际做起来很难。这功名没有了,为官的俸禄也没有了,一家人的生活就失去了依靠,但是陶渊明就做到了。

陶渊明流传下来的诗歌散文等有一百三十来篇,多是写的隐逸情怀和田园生活。因此他也被后人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和山水田园诗歌的创始人。

在陶渊明的这些作品中,有一组诗歌叫做《归园田居》,它一共有五首,都是记录他辞职后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我们下面就来欣赏他的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是生活在晋朝,那个时候像唐朝那样的格律诗还没有形成,所以都是写的古诗。这首诗一共有二十句,是他辞官后的第二年即公元406年所作。

诗的开头四句就说自己落入到世俗功名利禄的罗网里,还做了一个小官吏,一陷进去就是三十年。这三十年应该是包含读书在内,因为此时陶渊明才四十二岁。

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认为这三十年可能是十三的笔误,因为陶渊明入仕正好是十三年。他393年任职江州祭酒,405年辞去彭泽县令归田。

陶渊明从小就性格开朗,不喜欢那种拘谨而勾心斗角的世俗生活,乐于在自然世界里畅游,所以诗中把自己先前十几年的仕途说成是误入罗网,不得自由。

那些关在笼子里的鸟雀都怀念以前的树林,养在池塘里的鱼儿也还想回到从前的深潭。言外之意就是,我陶渊明又何尝不是日夜想念回到自己的故乡呢。

因为他真诚而又清高的性格与世俗格格不入,所以他还是更愿意回到老家的原野里去开荒种地。诗中的“守拙”是自谦的说法,也是从侧面反映官场的圆滑机巧。

接着写自己老家简朴的生活。有茅草屋八九间,茅屋周围还有十几亩田地可供耕种。虽然比不了官府里的豪华富丽,但春天有桃树李树开花,风景优美。

夏季有榆树柳树浓荫遮蔽,也是一派农家田园风光。抬起头来往远处看,还依稀可以看到零星散布的村落,以及它们屋顶上徐徐升起的炊烟。

村庄人家更是朴素,石板巷道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狗叫,鸡有时候也扑腾着翅膀调皮地飞到树杈里去。庭院里也是显得十分热闹亲切,悠闲舒适,绝对没有官场的那些机心和烦恼。

所以诗人陶渊明最后感叹说,我就像一只鸟,从现在开始终于摆脱了束缚,从笼子里飞了出来,回到了大自然里,回到了我的故乡,重新得到了自由。

回家的感觉真好。家里不看上司的脸色,没有同行的竞争,我就是我,不需要伪装和设防。有的是榆柳成荫,桃李无言;有的是袅袅炊烟,鸡鸣狗吠;有的是简朴亲切,一片田园风光。

诗人辞官后如释重负,热情洋溢地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官场世俗生活的厌恶,对乡土田园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从此他一心与农民为伴,自食其力,直到终老,再也没有返回官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