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资保险公司将全面进入内陆市场!是“利好”还是“利差”?

 今日说保 2020-12-04
本文大概
1433字
阅读需要
5分钟

前几天,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说“未来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将放宽至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今年年底以前,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两年代表处的要求。”

易纲这番表态语出惊人,事先并无任何征兆,这意外着国内保险业全面开放外资的时代来临了!

博鳌亚洲论坛

从保险公司数量来看,目前国内保险公司仍然以中资占主导,其中:

  • 57家纯中资寿险公司,以及28家外资寿险公司;

  • 63家纯中资财险公司,以及22家外资财险公司。

从保费规模来看,2017年全国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6039.55亿元,其中,中资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4105.89亿元,外资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1933.66亿元,占比仅有7.43%

中、外资保险公司原保费比重(2017年)

从股东结构来看,虽然国内有28家外资寿险公司、22家外资财险公司,但是股东占比绝大多数都是50%:50%,或者中资股权超过外资股权。

“谁的拳头大,就要听谁的”,这是谁都懂的道理。在一家合资保险公司中,股权大的自然话语权就要大。而50%:50%的比例,导致谁都是老大,谁又都不是老大,有时往往会影响到公司的战略决策部署,损害公司的竞争力。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保险公司是由外资占主导,比如中德安联人寿,其外资方安联保险集团股权占比为51%;再比如中宏人寿,其外资方宏利人寿保险集团股权占比也达到51%。

唯一的一家纯外资保险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友邦,而友邦保险能够在1992年就以全资身份进入国内保险市场,是有着时代背景的。

友邦保险

彼时的中国正迎来深化改革的浪潮。时任副总理朱镕基高瞻远瞩,在某一保险行业的会议上提出要让外资保险进来,让我们看看先进的管理和技术。

当时人保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曾撰写了一个报告,认为开放外资保险的时机不成熟,要开放最多只能采取合资形式,而不能是外资独资,其实这里面隐隐有一层担心无法和外资保险公司竞争的因素在里面。

但是,当时决策层看得更远,坚决支持引入外资看看。这样的背景下,友邦在中国拿到了唯一的全资牌照,时至今日仍是独此一家。

此次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易纲的发言让国内保险业迎来了开放的时代,而“三年后不再设限”的表态更是让3年后再次出现全资外资保险公司成为了可能。

这样的消息对我们而言,是利好消息吗?

放开外资,是好消息吗

从积极的层面来说,外资的全面引入,保险业竞争态势更为严峻,势必加速国内保险公司改革和人员素质的提升,如果再不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保险队伍,势必被外资PK掉。

从保险产品层面来看,为了与外资保险成熟、丰富的产品线相抗衡,国内保险产品会加速更新换代过程,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将会有更加多元化的保险产品选择

但是,全面引入外资,是否一定是利好消息,还有3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 外资股权比例放开限制,国内现有保险公司外资方必然想增加股权,而中资方同样也不想让出话语权,这种情况下,是会“和平演变”,还是会“内斗不止”?是否会加剧保险公司内耗?

  2. 国内保险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效应,外资保险对国内市场“人生地不熟”,政策、法律、文化了解不深,管理成本高,是否敢不观望而直接杀入内陆保险市场?是否一定能取得成功?

  3. 从近20年来,国内外资方占比较高的几家保险公司来看,并未展现出高人一筹的绝对硬实力,软实力方面也未展现出绝对的优势,且高保费一直为人诟病。此次放开限制,是否能够改善这点呢?

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观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