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真正的高手善用曲线的艺术,并具备“四不”原则

 Stone8088 2020-12-04

《道德经》解读到这里,和前面的风格不一样了,前面是讲“道”之体,现在要讲如何用。只说体,不说如何使用,让人总有一种如坠云端,云里雾里的不真实感。但是只讲用而不讲体,又如没有源头的河流。“道”与“用”并举,才不偏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委曲反能保全,绕弯反能直达,低洼反能盈满,陈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因此,有道的人总是让对立的双方抱合为一,作为天下事物的准则。

不自我表现,反而能够显露;不自以为是,反而是非彰显;不自我吹嘘,反而能见功劳;不妄自尊大,反而为人之长。

正是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人讲的“曲则全”的说法,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可以做到的啊。

《道德经》|真正的高手善用曲线的艺术,并具备“四不”原则

老子的启示:曲成万物

曲成万物是大道,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圆满。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老子每一章的第一句往往是核心,老子的道理不仅是曲线的,叫“曲则全”,而且叙述的方法也是曲面循环的。

天体的运行方式是曲面圆弧状态的,这是宇宙规律,一个圆才能称为圆满,线的两端相接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

天行健人法天地,做人处事,利人利己也要复合“曲则全”的道理,当我们在生活里遇到问题,如果善于应用“曲线”的艺术,往往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古人说:“做人要外圆内方”,圆并不是圆滑,圆的前提是内心有直的原则和目标,行事手段具备曲的艺术性。

比如教孩子的时候,要以鼓励为主,哪怕是孩子做的一般,也要多鼓励、引导他,让他更有学习的信心,增添更多的学习兴趣。

如果孩子每做一件事,都用很苛责的眼光去批判,慢慢的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耐心就逐渐消失了。

虽然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很显然曲线柔和的教育方式,比直来直往苛责的态度要好得多。

“枉则直”,直是目的,枉是过程,河流都是弯弯曲曲的,遇到石头或者过不去的障碍,水流就会改道,但是目标不会改变。

就像我们开车去北京,高速路也是曲的,从家到北京不会是一条笔直的路。“枉则直”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做人做事要有目标,给自己一个清晰定位,其次在到达目标的过程里必然不会是一帆风顺。所以要学会用“枉”的方式,去克服困难,到达目标。

水因善下,而成百谷之王,哪里有坑洼的地方,水就先在低处充盈。这句话最直观的理解就是做人要谦虚,谦虚才能让人进步,因为只有自己谦虚,才能像一快洼地装更多的水,人装的不是水是更多的正能量。

如果骄傲自满,好的、有益的知识就再也装不进去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洼则盈”还可以学习水,人有很多缺点,要集中能量把自己的缺点改掉,补充短板,才能进步。

学习大自然,观察规律,能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可以学习水,也可以学习洼地,谁有优点就学习谁,这本也是“洼则盈”的思维。

蔽后有新,万物都是由生到灭,又从灭到新不断循环的过程,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宇宙规律,如果任何事物只有生没有灭,那就永远都没有新,生生不息的前提是更替,生与灭的不断循环造就了勃勃生机。

如开篇所说,老子善于用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一个道理,“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其实本质上都是为“曲则全”做不同角度深度的立体注解。

《道德经》|真正的高手善用曲线的艺术,并具备“四不”原则

老子的启示:抱一为天下式

少得,多惑,这是最朴素的真理,心里杂念少,才能专注于能做的事物,眼里五光十色,心里一团乱麻。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一本书还没看明白,就匆匆拿起另一本书,“生而有涯学而无涯”,庄子早早的就把这个道理说清楚了。

所有的经典,无论是《道德经》《庄子》还是《易经》《论语》只要能研究透一本,就能受益一生,前提是理解透彻。如果只是马上看花,终将无所得。

平时生活里也会有这样的问题,吃饭的时候想着玩,想着别的事,做事的时候又会有和所做的事无关,忙忙乱乱的杂念,总是在顾彼失此,与心的两端徘徊。

该做什么的时候尽量专注于这件事的本身,做完一件事再考虑别的事,心不乱即为静,心静才生智。

老子说:“圣人抱一成天下式”,“一”在这里是唯一,在老子心里唯一值得专注的就是“道”了,这话和前面的“惟道是从”表达上没有太大区别,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又换了一种表达方式。

念念不忘,才有回响,心里时时刻刻惦记着“道”,得道只是时间问题。

放在生活里,可以理解为有一个坚定的目标,人要为目标奋斗,才会充实,一切努力围绕着目标进行。

目标就是方向,每个人心里的方向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生存环境,需求都不一样。

无论目标大小远近,都应该树立自己的目标,这样就可以归拢散乱的能量,让全身力气,精力,智慧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这是人体内部的团结就是力量,这是少得,多惑的另外一个角度的解释,少到只剩下一个目标,往往能成就自己。

《道德经》|真正的高手善用曲线的艺术,并具备“四不”原则

老子的启发:高手的四不原则

不自见故明,自见是自己的主观意见,一个人主观思想超过了客观现实,就会固执己见,便脱离了实际情况。

所以固执自己的主观偏见,就会形成认知与思维的障碍。这个在上面曲则全,满则盈里也解释了相同的道理,骄傲自满与固执己见是一对邻居。放下主观的偏见,才能看到事情真正的真相。放下,故明。

不自是,故彰。自是,自己认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是对的,自以为是,前面自见是固执的执着自己的主观思维,自是与前者的细微区别在于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绝对没错。这是比“自见”更主观的“自见”,人不要“自是”,才能通达彰显出本来智慧。

“自伐”是自我表扬的意思,当一个人做出成绩的时候,难免会想着自我表扬炫耀一番,让别人能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就如项羽说的“衣锦还乡”,富贵不回乡炫耀一番,那就是穿了好衣服在夜里行走,别人都看不到。

这种行为恰恰是内心的一种浅薄,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不需要依靠外界赞美做为人生动力,于无声处起惊雷。功劳和财富这种事,自己就是不炫耀,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自矜”中“矜”是自尊,庄重的意思,过于自尊就会生出傲慢,而本身“自矜”就有好面子的意思在里面,把面子看的比天大就是“自矜”在心里作怪。

凡事要适可而止,人要自尊自爱,但是不要过于好面子,“面子”这个东西很多时候会成为做人的束缚和负担,在不违反道德和人生大原则的前提下,就把“面子”这种东西放下吧,往往身段越柔心越坚。

老子把人生具体的操作说的很通透,这四不,完全可以做人生准则,经常以这四句话来对应自己的行为,是否犯了四不的毛病,及时加以改正。人生修行不是胡修乱练,而是有方向有体系的修正。

在开篇的时候就讨论过老子写文章的习惯,第一句往往都是“灵魂”之笔,“曲则全”,到了文章结尾又接到了开始,首尾相连,这不就是圆满吗?

可见老子“曲则全”的思维表现在各个方面。“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抱一,就是抱着唯一的真东西,也就是老子反复在说的“道”。

道心思纯粹,信念坚定,有了这样的智慧,还会主动去争什么,“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不争是因为本来就是一体,不争就是争,自己好好见素抱朴,自然可以守一抱真,有了“一”的见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都能看明白了,就是“明”。

《道德经》|真正的高手善用曲线的艺术,并具备“四不”原则

无论是弱者还是强者都要守着“曲则全”的处世之道,可以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易经》讲究三易,但最重要还是讲究一个“变易”,老子说的“曲”和“易”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做人要懂的变化之道,要会变通,学会以柔克刚的方法,但心里又不能缺了原则和目标,曲的目的是为了全,不是为了曲上加曲。

全篇两个重点,一个是“曲”另一个是“一”,所谓“抱一”,用生活化的思维理解就是看到事物正反两面,凡事都是两面的,不能偏颇于一面,而是要把对立的双方统一起来看。

我们的手,有手心手背,手的作用是看手心和手背组成的那个“一”也就是合力完成的。

而老子举的例子更加深刻,不固执己见,反而能让自己的见解彰显,不自以为是,反而能让别人更能接受你的意见,不自我炫耀,反而能然后别人看到你的光芒,不那么好面子,反而能让别人更尊重你。

为什么没有求反而会得到呢,因为所作所为符合了规律,心不乱,心和这个世界建立起来了秩序。说到底,曲不仅是全,而且就是那个“一”,就是事物两面性的规律,凡事过犹不及,当把一件事做到过头的时候,必然会走向对立面,所以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想得到一个结果要学会逆向思维。这是《道德经》关键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最后老子说,只有抱住这种“抱一以为天下式”“曲则全”的思维,才能真正圆满。#文史观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