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怀铲酒糟:3年入行,5年入门,8年勉强登堂入室,10年才能……

 山荣说酒 2020-12-04

这是周山荣公众号的第690篇原创文章

《山荣说透酱酒》系列之31:
2018年,酱酒行业被『海银』两个字,搅得地覆天翻。
海银人放出话来,『茅台镇只有20%的好酒……』茅台镇可有上千家酒厂呢,海银,你当真目中无人么?
一位2017年从茅台酒股份公司辞职后,在某民营酒厂担任董事、总工程师的朋友,郑重其事地道出了幕后真相:
茅台镇80%的酒老板,其实不懂酒;某些酒厂,酿造就是一笔糊涂账,更不要谈品评,也不要谈分型定级或者勾调了。
分型定级、勾调不都是品酒师的事吗?也对。但是,多数酒厂那里来那么多品酒师呢?
所以,需要酿酒师先行完成『分型定级』,再由品酒师进一步细分。
可见,这个时候考量的,就不止是成本,不止是品酒师,还有酿酒师了。这个环节,把80%的中小规模酱酒企业拦在了门外。
仁怀总人口70万人,其中10万人以酒为业。就是说,14%的仁怀人,都附着在酱酒这个产业上,酿酒、卖酒。
这个数量,还不包括为酱酒提供原料的『第一生产车间』的农民。
这10万人中,茅台酒厂(特指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不含茅台集团及其在仁其它子公司)员工约2.7万人。
仁怀产区共有包括小作坊在内的酒厂约2000家,酿酒、包装工人约20000人,行政、技术、财务人员等不少于10000人,以销售仁怀酱酒为生的人数量则更为庞大,保守估计在30000人左右。
其它包材、物流等上下游直接关联配套产业人员约1.5万人。
茅台作为上市公司,其年度报告批露的数据可以让我们『解剖麻雀』:
2019年茅台共有在册员工27005人。在各类别人员构成中,以生产人员为最多,达23359人。其次为行政人员(965人)、销售人员(668人)、技术人员(459人)、财务人员(190人)。
这一人员构成表明,茅台是一家以生产为导向的企业,且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与五粮液、洋河等名酒企业相比,五粮液的人员构成中技术人员比例远高于茅台,其它构成则与茅台相似。
而洋河股份的销售人员、技术人员,无论是规模还是占比都远高于茅台。
以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及一线工人而论,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有2.3万名员工都是『铲酒糟的』。
茅台无一例外,都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
离开人,谈产品、谈品牌、谈工艺,其实都是耍流氓!
仁怀人酿造了茅台酒,也酿造了仁怀酱酒。在中国酱酒这块版图中,仁怀人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仁怀有着悠久的白酒酿造历史和丰富的酿酒文化。数百年来,究竟是人酿了酒?还是酒『酿』了人呢?
从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具体的人来看,这是一个相互驯化的过程,而不是鸡生蛋、蛋生鸡的游戏。
站在厂商的立场,则意味着仁怀这块土地,已经集聚形成了足够体量的酿酒人。
但是,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铲酒糟的,不一定是酿酒师。
酿酒师是在酿酒过程中从事指导生产工艺设计、参数控制等工作的人员,是酿酒的第一道质量把关人。
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选用酿酒原料和辅料;选择和使用酿酒设备;制备和选择糖化发酵剂;设计和应用糖化、发酵、蒸馏、贮存、灌装工艺;监控各工艺参数;开发酿酒新原料、新工艺及酒类新产品。
不可否认,白酒包括酱酒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从业人员并没有『准入限制』。
历史上,主要靠茅台的人才溢出维持。
但是,当产业规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仅靠茅台的人才溢出就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了。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卖酒』的经济收益远高于『酿酒』。对仁怀人而言,这甚至是门『资源型』生意。
『酿酒』相对『卖酒』的比较收益更低、更艰苦,导致当地更多人涌入营销这个行当,而不是去酿酒。
那么仁怀产区的酿酒工人从哪里来呢?一个数百亿产值的产业,该有、必须有与之匹配的产业工人队伍!
茅台之外的仁怀酱酒企业,其工人多为当地农民就近进厂务工。随着仁怀酱酒生产规模的扩大,也有周边县(区、市)农民进入仁怀,以酿酒为业。
他们,能酿好酒吗?
答案是:能,因为『跟着干』就可以了。假以时日,无师自通。
『世上三般苦,撑船烤酒磨豆腐!』历史上很长时间,在一线从事酿造生产的工人,多数没有接受过科班教育。
所以说,他们『无师』。
也可以是『不能』。历史上,是一帮农民酿出了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的酱酒……今天要酿好一杯酱酒,就不是一帮游兵散勇能够承担的了。
时至今日,他们『无名』。茅台镇『酿酒的』数以万计,『酿酒师』却是千里挑一。
只有哪些坚持在生产一线,对酱酒生产酿造技艺轻车熟路,以及通过理论学习,对酿造有着有着独到理解的人,才称得上是酿酒师。
当然,茅台及其它国有、集体酱酒企业,过去也培养、积累了一批酿酒人才。
他们或亲身参与生产管理,或者担任技术负责人,总之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当今茅台镇『酿酒人』才得以延续。
大专院校培养的食品加工、微生物工程、酿酒等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酒厂后,由于那时人才奇缺,多数在短时间内即脱离生产,从事质检、品评、勾调等工作。
像季克良先生那样,在生产一线从事酿造长达十余年,既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个例,也是特殊人才的特殊历练。
随着仁怀酱酒产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班酿酒人,正在各家酒厂的生产一线锤炼,并且逐步在酿造、品评、勾调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仁怀人的祖宗们,真是够智慧,发现了酱酒。
在仁怀人看来,空间上,茅台异地试验证明,离开了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
时间上,仁怀酱酒技艺的世代传承,正是仁怀人最大的护城河。
仁怀人,其实是不得不『一生专注做一事』。在酿酒上,他们很多人因此远超『一万小时』的积累。
酱酒行业培训一名品酒师,只要3年就够了。
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酿酒师,3年只是入行,5年才算入门,8年勉强登堂入室,10年才能判断,你究竟适不适合吃这碗饭!
酱酒风口之上,每个仁怀人迎接的方式不一样。酒老板们的亲戚已经不够用了。
当地甚至有一种说法:『用心烤酒三年,当读四年本科!
无数资本,用真金白银告诉世人:离开仁怀人,酿不出好酱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