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最温暖的一首词,安慰了世人900年

 古典书城 2020-12-04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在你的生命里,
有没有这样的时期?
身在异乡,独自打拼,
哭过,抱怨过,无数次想过放弃。

你又是怎样度过那段时期的呢?
及时调头?
还是在跌跌撞撞中懂得了无常?
欣于所遇,得失看淡,
此心安处是吾乡。


1083年,苏轼接待了一位朋友。
这位朋友名叫王定国,
3年多前,被身陷“乌台诗案”的苏轼连累,
发配到当时很荒僻的岭南。
苏轼感到非常抱歉,
王定国被赦北归时,
专门宴请了他。

当时,出席的还有王定国的侍妾寓娘。
寓娘也叫柔奴,复姓宇文,
原是王定国家中的歌女之一,
王定国被贬时,歌女纷纷散去,
只有她始终不离不弃,
从从没有离开过的故乡
——繁华的汴京城,
一路到荒凉之地的岭南。


苏轼也被她对王定国的一片真心感动,
几分愧疚几分怜惜地问:
在岭南应该不好过吧?
谁料,柔奴的回答,竟让苏轼大出所料。
柔奴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故乡。

面对命运的苦楚,
一个柔弱的女子都能这样看开,
苏轼惊艳之余,很是动容,
挥毫为柔奴写下这首《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羡慕王定国有如此知心人,
她歌美人甜,心态好,
越活越年轻。
像梅花,经风霜愈香;
一颗平常心,不管异乡故乡。

一直对他们有愧疚之心的苏轼,
就这样被安慰了。
苏轼写下这首词,
于是,安慰了更多的人。

活在这纷扰的世间,
总要为漂泊的心,找到一个归处。
给自己一个理由,去坚强。
心若不安,到哪里都是流浪。

禅宗有个故事。
一个小和尚整天说:
我心不安,我心不安。
他每天都觉得心慌,
上课没有心思,做功课也没有心思。
就问师父,怎么办?

谁料,师父拿出一把刀,对他说:
这样吧,我把你的心拿出来,
好好安一安。

这个“心不安”,和六祖慧能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
有异曲同工之处,皆为外物所扰


蒋勋说:心会不安,是被寂寞驱使着,
要去找自己以外的东西。
可是所有东西都在自己身上了,
一直向外追寻,是缘木而求鱼,
反而让自己慌张。

就像我们总想从别处寻找答案,
寻求肯定,结果搞得无所适从。
但静下来,看看自己的内心,
反而犹如溪流渐缓、渐明,
答案早已在心中。


一直念念不忘《琅琊榜》里的一段话。
那时,因为梅长苏在萧景睿生日宴上的设计,
萧景睿的身世被揭穿,
叫了多年父亲的谢玉不仅不是生父,
还是个阴险狠毒的伪君子。
可谓是,一生安稳,一夜尽丧。


但萧景睿决定离开,
梅长苏前来送行时,
他却心平气和与梅长苏说话,
毫无怨忿之言。
梅长苏感到很抱歉:
“景睿,你我相识以来,
你对我一片赤诚。
可是,可是我却如此待你。”

萧景睿说:
“我之所以这么待你,
是因为我愿意,
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
固然可喜,若是没有,
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巨变面前,萧景睿始终保持着理智,
没有被悲愤气昏了头,
也没有因此厌弃人间。
他还始终以希望他人待己之心待人,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单是这份心境,
竟比梅长苏还显潇洒从容。


丰子恺说: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
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想要外在的安宁,
首先要有内在的平静,
那种平静,就是心安。


焦虑彷徨里,让自己静下来,
看清方向,不必一路慌张。
尘世纷扰中,持一颗平常心,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爱我所爱,惜我所惜。

这珍贵的世间,
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