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的血压都190了,怎么还给我用大补的人参和附子?“ 这位患者是我不久前接诊的一位高血压的患者,来诊时高压曾经一度达到190。 刻诊:她经常有眩晕,血压不稳定,波动在(190-140) / (120-90) mmHg之间。 心慌,虚烦懊恼,胸鹰有时发闷,形体逐渐发胖,四肢自觉发胀,腿软沉重。腰部酸痛,睡眠欠佳,入睡困难多梦,小便频而短,大便正常。 当时我给她开了一方为:川熟附子,狗脊,龙骨,人参,生白术,茯苓,白芍,桑寄生,牡蛎。 她看了一眼方子之后说,你这给我又用附子又用人参的,我这是高血压,这不是越补就越高了吗? 我说,身为医者,救人为重,你脉沉迟、舌质正常,后根苔薄黄腻,就是因为阳虚湿盛导致的。你可以回去试试看。 结果一个周期后她给我打电话说,服药后腰已不痛,上午头晕已经很轻了但是下午依然有点晕,晚间少腹隐痛。 她这虽然是阳虚湿盛,但是阴也是明显的不足。所以治疗应当阴阳兼顾,温阳益阴。调整方量后继续治疗续进。 连续五诊治疗4个多月之后她的血压降至118/78mmHg。而且维持比较稳定。方中的龙骨、牡蛎养阴潜镇虚阳,佐以桑寄生、狗脊、杜仲、枸杞子补益肝肾。 高血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肝阳上亢型,主症头晕、头痛、头胀、面部潮红、耳鸣目赤、有时失眠。一般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 2,阴虚阳亢型,主要症状,眩晕、头痛、头重脚轻、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白、脉细而数。一般以滋阴镇阳为主。 3,阴阳两虚型,主要症状,头晕、眼花、耳鸣、心悸、腰酸腿软、步态不稳、口干咽燥、舌淡或红脉弦细。一般以温阳滋阴为主。 临床要具体辩证,找对病机用药,其实中医治疗高血压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