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青铜境(供参考)

 新用户99079681 2020-12-05

  唐代诗人们也多次提到镜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不管是名画中的镜子还是名诗中的镜子,都是铜镜而非现代的玻璃镜。

  上手是判断铜镜真假的最 好方法。因古铜镜埋人地下数千百年,经过化学变化,重量会变轻。经常上手的收藏家将铜镜拿在手上一掂,大致能判定真假(老铜镜比较圆滑,没有棱角.不刮手,手感好)。

  镜子虽“后不知所在”,但“秦王镜”的典故却流传千载。无论是铜镜铭文、诗词歌赋,还是官府衙门中的匾额,都能见到“秦王镜”的用典。如唐镜铭文中就有“照胆秦宫”“阿房照胆”“影照秦宫”“胆照光来”“洞照心胆”等,用其光亮明澈之意。官府衙门中的匾额有“秦镜高悬”“明镜高悬”等,取其“表里有明”洞察秋毫之功,表达为官清正、断案精明之意。诗词歌赋更是不胜枚举,有以秦镜为宝喻贤才的,如唐元棋《谕宝》“秦镜无人拭,一片埋雾月”;有以秦镜能照心胆以辨妖孽的,如唐徐夤(yin)《咏怀》“借取秦时台上镜,为时开照汉妖狐”;有以秦镜清明以誉官员廉正的,如唐杜牧《送牛相出镇襄州》“德业悬秦镜,威声隐楚郊”等等。

  铜镜(又称:青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 族才能享用,到汉代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在古代,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明代五子登科铜镜 包浆浑厚自然 铜质,题材寓意好,铜镜钮为乳突状,双轮镜缘,镜身是五子登科四字,四字方方正正排列于钮的四周,每个字均用方框五子登科”从字面题意上来说,而民间传说中的“五子登科”又别称“五子高升”,指的是古时有一人,教育五个儿子均登科作了大官,由此得到“教子有方”的赞誉。后人便将此事化为口语,使之得以广泛流传。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许多铜镜造型美观、纹饰华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代铜镜的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无不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为我们认识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今年嘉德春拍中,一面明逾满月跑兽镜更是以897万元的天价成 交,刷新了铜镜拍卖的最 新纪录。一枚精品铜钱都要上百万元,当前铜镜的上涨,只是其历史价值与30多年市场积累的一个释放。近年来,只要是精品铜镜,真正的藏家不管多少钱都会拿下,未来的成长空间依然非常大。

  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镜便已经出现了,很多镜子不仅仅有使用价值,还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因为镜子的背面,通常是刻有浮雕花纹的。厚实一点的镜子边缘平整,后面会用浅浮雕,高浮雕和镂空浮雕等技艺制作成蟠虺纹样。而薄一点的镜子边缘上卷,在底纹之上在用浅浮雕技艺雕刻出各式花纹,异常精美,真可谓是巧夺天工了。

  相传有很多关于镜能照妖的故事,例如《西游记》和《封神榜》,都有以镜子辟邪照妖的情节。汉代刘歆著的《西京杂记》中,提到汉宣帝所持身毒国宝镜有照见妖魅之功能。晋朝人葛洪所著《抱朴子》书中便提到道士背悬九寸明镜,老魅便不敢靠近,如果有鸟兽邪物,用镜一照,其本形俱现镜中。唐人著作《古镜记》中的宝镜能使百邪远人,具有降服妖怪精魅的神妙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