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叫武汉,这是我的故事,我最近生病了,谢谢你们。

 小贤心理 2020-12-05

今天的推文,我们先看下这个视频。

祈福,疫情早日远离,更加珍惜我们的生命

淹没在朋友圈病毒疫情中的你,还好吗?

最近几天某圈,某信,某博等

各大媒体平台都在关注武汉最新疫情的情况,

被讯息淹没的你还好吗?

是否去药店抢口罩没抢到呢?

你是否忧心忡忡担心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呢?

面对关乎生命的大事,我们自然会感到焦虑和恐慌——这是自然的:

危机不只影响身体,也必然会带来糟糕的情绪

艰难时刻,在高度重视疫情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调适压力,尽量减少疫情对心理冲击,也非常必要。

我们需要看到的一点是,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这里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仅包括对灾难讯息的心理承受度,也包含自身对信息辨识和理解的能力。

当重大疫情来临时,被传染的不仅是病毒,还有恐慌。

恐惧和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抑郁、愤怒,导致应对失当,甚至造成传染等“次生灾害”。

图片来源网络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都是有负面偏好的。

所谓负面偏好(negativity bias),就是指与正面的事情相比,人们往往会更加关注负面的事情。

最近这段日子,最大的负面事情就是和疫情相关的各种新闻报道,而这些报道紧紧地抓住了人们的眼球。

有很多人会花费很长时间来浏览这些负面新闻,从而导致大脑当中的负面信息摄入严重过量。

当一个人过分警惕、不断地去关注这些负面新闻的时候,就会自动过滤掉那些积极的事情和新闻,从而不断加剧心理上的恐慌。

我们在保护好身体健康的时候,也要注重心理健康。

我们在新闻里看到各方都已在全力防控肺炎,但疫情仍在持续蔓延。

不仅确诊病例数字持续上升,更让人难过是,我看到了一种“情绪的瘟疫”

外界的压力与替代创伤。

从压力角度而言,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压力,缓慢而隐蔽地影响心情。

无论是“中招”的病人还是大部分处于预防状态的人,对疫情或煎熬、或担忧都将我们卷入到其中。

我们可能会担忧疫情是否会恶化?

家人是否都安全?

我们认识的在重灾区的人是否安好?

几时才可以放心外出?

继而可能会担忧新年工作和收入是否受到影响等等,由于担忧而焦虑,这种情愫不管明不明显都会影响着人们的心境。

如果你有以下表现,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心理状况了,你很可能已经产生了“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1. 每天花大量时间关注疫情,甚至根本停不下来刷手机去跟进最新消息;

2. 看到患者去世、医护人员感染等消息,会持续低落悲伤很久,哭泣,痛苦,以及脑子里总是闪回那些让人难过的画面;

3. 除了疫情以及相关的消息和感受,不愿跟人交流其他话题,或者控制不住总是想聊聊疫情;

4. 什么都不想做,做事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连平时热衷的爱好和娱乐也无心关注;

5. 焦虑惶恐,会控制不住的联想更糟糕的状况,比如自己和家人感染怎么办等;

6. 在过年假期的气氛中却感到消极悲观,包括想到那些正在经历病痛的患者以及正在辛苦工作的医护人员,会有内疚和自罪感;

7. 食欲下降、身体疲劳,不想动,失眠,做噩梦;

以上这些表现,都是一种过度应激的反应,类似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不同的是这是一种“替代性创伤”的症状表现,虽然我们没有亲身经历感染和救治,但因为过度的共情,而导致的心理困扰。

如果你已经出现过度焦虑、恐慌、不安、失眠,甚至流泪的应激状态,我相信这两天应该已经有人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

——暂时停止对灾难讯息的刷屏,断网一会儿,给自己做个情绪隔离,其实很快会调整过来的。

生活中所有的事件,都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自己。

不仅看清自己人性的阴暗,也会看清自己人性的光亮。

如同一个双面镜,一面黝黑,一面锃亮。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同样也是一个双面镜。

一面照妖,照出多少人内心的恐惧焦虑。

一面照爱,照出多少人的勇敢担当。

宅在家里的你,照出了什么呢?

在所有重大灾难面前,都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清晰的看清自己的内心。

关于疫情,你所看到的一切,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你想看到的。

换句话说,只要觉察一下最近你关注的新闻都是正面还是负面,就已经可以推断出你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你看到的,就是真相吗?

不否定你的情绪

情绪是有价值的,那么负面情绪也有价值?

受到不公对待时的愤怒,夫妻之间的不满,失败之后的沮丧,这些负面情绪都是我们面对不同环境的适当反应。

这些负面情绪要么是保护我们,要么是激发我们,同样意义非凡。

没有情绪也许只是暂时压抑了。

情绪本质上是决策行动的起点,情绪似乎就是意愿的前身,哪里有好坏之分?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如果我们一提到情绪,就只想到它带给我们的麻烦,急于解决它。

那你会很难跟它相处,因为你已经把情绪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

首先,焦虑是一种情绪,其次,有愿望,有担心,有期待,才有焦虑情绪。

而情绪就是一种生命力的流动,我们不必为有情绪而自责;

反之,我们可以时常停下来,去感知情绪在身体里流动的感觉,感知自己身心的变化,感知他人当下的感受。

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试着将它改变为放松的呼吸,更慢更深的呼吸。

你可以在吸入和呼出时慢慢的数数,尝试将你的手放到你的肚子上,感受气流进入,呼出。

这段可好可 在家里天天一日游,不妨增加一下生活内容,利用这个时机,用心去看你身边的父母、爱人、孩子,也许你发现这个假期相处的时间加起来比一年都在多。

宅在家里的时光,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你可以静心,内观,读书。

陪伴家人,让自己慢下来,进入和平的频率,就是对这场流感最大的贡献。

不被谣言感染,不被疫情击倒。

当我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状态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发布信号这个动作有存在感,而是别人积极的回应,热烈的评论使得我们体验到自己的信号是真实的,我们才会获得存在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互动的关系,必有一方是缺乏存在感的。

就像某些号设置一些自动回复,也是出于人性化的对人们存在感的考量。

所以,存在感并不是自己的动作,言语的发出,而是外界的有效回应。外界的作用只是提供给我们回应,一条狗,一台机器,一片雪地就已足够,并不一定必须是人。

回应的质量有高有低,高质量的回应一般都是尊重、认同对方,低质量的回应一般会削弱对方的价值感。

多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正向的回应!

不要不以为然而疏忽大意,不必全天候淹没于海量网络信息中而使自己身心耗竭;

不道听途说,不传谣信谣;

多做开心之事,适度娱乐,积极思维,自我肯定……

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心理能量。

面对肺炎疫情一些常见心理的处理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我调整。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会不同。

少吃多睡少出门,出门记得戴口罩,不乱己心不扰他心。

作者简介:小贤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