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肝论治高血压病治法浅析

 ydqjk883 2020-12-05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年 第 18 卷 第 96 期 123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中医中药· 从肝论治高血压病治法浅析 宛敏,俞兴群(通讯作者)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0 引言 中医古代医籍中并无与高血压病对应之病名,当代中医医家多根据高血压病临床常见的表现、疾病的进展与转变,认为其归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疾病范畴 [1]。 1 病因病机 根本病因不外乎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体虚内伤和跌仆外伤这五大方面。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多承受着来自外界多方面的精神压力,故情志内伤对促进高血压病的起病越发显著,肝失疏泻,调畅失职,致使全身脏腑不能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则阴阳失衡,气血逆乱,导致本病的发生。冯明清 [2] 教授以为人体内阴阳的平衡调和,是机体维持正常状态的必要条件,“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种平衡调和“失中和”,就会变证丛生。《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马老认为因人有七情通五脏,情志失和,会导致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运行失去平衡,疾病随之出现 [3]。肝脏主要生理功能即调畅情志和全身气机,若肝阳偏亢,即可出现头晕、急躁易怒或情志抑郁等症状,向上扰动清窍则见昏蒙,发为眩晕。若肝气升动太过,可进一步出现肝风内动、肝火上炎等证。正如《内经》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叶天士云:“所患眩晕者,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医家多认为眩晕的发生必本于肝。综上论述,眩晕的发生责之于肝,疾病的发展、演变与治疗也与肝密切关联。王行宽 [4] 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的治疗当以肝论治,凡治病之法,必本之于肝、求之于肝。“无风不作眩”首见于《内经》,北宋的《圣济总录》记载“风头旋者,以气体虚怯,所察不充,阳气不能上至于脑,风邪易入,与气相鼓,致头晕而旋也” 对其进行具体阐述;《金匮要略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的记载“无痰不作眩”,则从另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刘完素开风火致眩之先河,倡导眩晕的发生是由内生风火所致,进一步对其病因进行扩充。唐容川 [5]《血证论》中认为眩晕之源乃血水瘀结,正式提出“瘀血致眩”。历代医家多认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是病之本,风、火、痰、瘀这些病理产物为病之标。眩晕的病机为肝阳痰火上逆扰动清窍,气血肾精亏虚,脑髓失养,脏腑阴阳平衡失调,肝、肾、心、脾四脏为主要涉病脏腑[6]。俞师认为眩晕乃肝胆疏泄不畅,内风挟之外风,痰涎扰动清窍,诸邪夹杂缠绕,发为眩晕。 故治疗时并不单一拘泥于治外风或者平息内风,当同时兼顾,再辨眩晕发生涉及的主要脏腑和病理因素,以肝为主线,切中病机与病变部位,方药简易,疗效甚佳。 2 辩证分型和治疗加减 2.1 肝火上炎:火热炽盛,向内则扰动肝气,见易怒,口苦,肝气久郁,致使气血失和,冲任失调,肝火上逆扰动清窍,见眩晕,心烦,如坐舟中,可伴见面目红赤、夜寐不安、便秘溲赤等。方选龙胆泻肝汤化裁加减,可加入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等沉降之品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蒲公英、菊花、翘等清泄肝经火热之品可少量用之;便秘难解可予大黄、芦荟、芒硝等泄热通便。 2.2 肝阳上亢:平素阳气亢盛,致肝阳偏亢于上,肝肾阴亏于下,水不涵木,见头晕耳目胀痛,性情烦躁易怒,肝阳更加亢进,暗耗阴液,阴不制阳,见肢体颤动,自觉口干苦,可伴见耳鸣、目睛外突,恼怒时诸症加重。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阴虚明显者可加生地、麦冬、沙参等养阴生津润燥之品补养阴津;同时可加入丹参、郁金、川芎、丹皮等少量活血之品以助肝气疏泄;肝气郁结不疏者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