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读书人

 江北大汉 2020-12-06
明朝中期,有个官员叫庄昶,此人一度在家闲居二十多年。此后,他奉皇帝之命赴京任职。在到吏部报到的时候,他仅仅是作了三次揖却没有下跪。后来,他总算恢复了原来的职务。再后来,他升为南都验封郎中(掌文职官员之封爵、议恤、褒赠等的验封清吏司的副职)。因为患上了中风的毛病,第二年吏部考察,他就因为老病被罢官了。同时期的一个名叫丘浚的官员说:“引发天下读书人背叛朝廷的,从庄昶开始。”
这是明人朱国祯在他的著作《涌幢小品》中,为我们讲述的一件官场轶事。这件轶事的主角庄昶,本是一个一身正气,敢于讲话的读书人,为成化二年(1466年)的进士。他曾经因为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而被贬桂阳州判官。同时期朝廷的另外一位官员丘浚,与他的思想观念截然不同——他一味拥护高举,并且对庄昶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这其中显然不仅包括庄昶的进谏,也包括他过吏部而不跪。
在这样两件事上,庄昶做错了什么没有?当然没有:朝廷灯彩焰火铺张浪费,说起来是浪费的是朝廷的钱,究其实还不是老百姓的血汗?因此,这样的事儿是不是应予制止?与此同时,官员拜访吏部真的必须下跪吗?其实并非如此——一方面朝廷本来并没有这样的规定,另一方面作揖是不是已经足以显示应有的礼貌了?跪,是不是将人与人的等级界限化得太清了?对于下跪者的尊严考虑地太少了?难道说,在官员之间讲一讲平等和相互尊重都不行?
这丘浚说起来也是读书人出身——他是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的进士,并且后来长期担任的也是文化方面的官职,修撰《寰宇通志》。但毫无疑问的是,比起庄昶来,他更正统,也可以说更识时务——能够坚定不移地维护朝廷和利益,而他对庄昶的非议就是证明。也正因为这个,他的仕途一路顺风,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朝廷的核心领导层了。反之,那位不识时务的庄昶,就没他的仕途这么顺利了,甚至可以说是一路沟沟坎坎。
不过,哪种做法对于朝廷真正有益,几乎又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朝廷内宫听进庄昶的话,重用他这样的人,那么,明朝的江山恐怕就真有可能千秋万代永不变色;而最终明朝的江山也还是在100多年后,易手他人,遍地丘浚这样一副奴才相,也缺少真正的见识的官员,至少是原因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