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被贬到蛮荒地区的官员为什么不辞职?

 昵称4390489 2018-07-30

历史上很多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都曾遭遇过贬官,甚至有很多被贬到当时极为偏远荒凉的地方。比如唐朝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今贵州黔阳),苏轼被贬到广东惠州和海南儋州等。

虽然这些牛人在被贬途中留下很多流传千古的佳作,在流放地大多都能造福一方百姓,带动当地的文化发展,但他们被贬时无疑是很痛苦的。

那么,这些被贬官的人为什么不直接辞职回家,免受贬官之苦呢?

无非是以下原因:

1.被贬也分很多种。

首先需要弄清楚,贬官和流放是不一样的。贬官只是被安排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做官。而流放是对罪犯的一种惩罚。李白晚年是被流放夜郎,而苏轼也一直是被贬官。

被贬官是可以辞官不干的,而被流放的人则不能。本文讨论的是贬官,而非流放。

其次,朝廷把一个人贬官一般是不会明说的。只是把官员赶出权力中心,让他们到地方上做官,朝廷肯定说让你去地方历练几年,有时还会明升暗降(有的地方官品级也很高)。是不是被贬官,当事人心里最清楚。

玄武门之变后,武则天的父亲武士矱作为李渊的心腹,就被明升暗降,从京城贬到荆州做都督。

朝廷不明说,表面上还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好意思辞官?

苏轼一生足迹地图

2.等待官复原职。

古代朝廷里政治斗争激烈,比如唐朝有牛李党争,宋朝有新党旧党之争,明朝有东林党与阉党之争等。很多官员都是因为斗争失败或受到牵连而被贬官的。

由于政局是多变的,这时被贬的官员就会默默忍受,等待政局的变化。一旦政局出现变化,马上就能官复原职,甚至获得升迁也未可知。

3.儒家思想的影响。

古代读书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儒家思想教育官员,要以天下为己任,为君王分忧。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知识分子是很抗压的,即使遭遇多次打压,很多儒家知识分子依然乐观看待世界,为君王为国家着想。不管在哪里做官,都能按照儒家思想,在地方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4.没有其它更好的工作机会。

在古代,读书就是为了通过考试来做官,做官几乎是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

如果一个人被贬就辞官回家,那他只能回家种地或者经商。种地收益太少,显然不符合读书人的期望。古代商人地位低,经商环境又太差,也不是理想的工作岗位。

5.家族希望,家乡的希望。

古代大约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能够读书识字,而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一个人通过科举考试后,不但是家族的荣耀,家乡也感觉很有面子。一个家族能出现一个做官的人通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做官的机会来之不易,不可能轻易辞官。

6.官员俸禄高。

在古代多数朝代,官员的收入都是挺高的。明朝和清朝虽然官员工资低,但灰色收入绝对不少。

即使被贬官,也还是朝廷官员,收入虽然减少,但仍然是普通百姓比不了的。

7.无法辞职。

古代高级官员是无法随便辞官的,一旦当官就必须一辈子为皇帝服务,直到年老多病,干不动了,才请求皇帝允许告老还乡。

欢迎关注,大家也可以说下自己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