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月6日早读

 月牙儿s 2020-12-06

诗有别才

严羽《沧浪诗话》中说: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终于晓得,诗与散文、小说、戏剧毕竟不同。

诗是灵气,是缘分,是在知识、理论、语法等一切之外的天使。

天使落入凡尘。

在孟浩然那里,在周梦蝶那里。

每个诗人,都是开放的花朵,他们的世界,不在人间。


关于诗钟的若干问题辨析

折枝诗与诗钟的关系

折枝诗是福州人对诗钟嵌字体正格的别称,其本意是指一唱到七唱的嵌字诗钟。此概念见于萨伯森、郑丽生合撰的《诗钟史话》,王鹤龄《风雅的诗钟》中作了引用。可见诗钟的概念比折枝诗大,分咏诗钟不属于折枝诗。

诗钟是否忌句中自对

句中自对俗称“就句对”,是诗钟处理眼字的方法之一,并无禁忌。但句中前四字自对的句式显得呆板,又因此法好上手,易形成积习,因此不提倡。如“初、晴”一唱:“初柔后壮江河性,晴露阴藏日月容。”其中“晴露”与“阴藏”、“初柔”与“后壮”各相成对。

另有一种作法是将眼字(或眼)与另一字(或词)对仗,但不相连,而是分置于句中。如“一、新”六唱:“旧瓶尚可装新酒,异梦焉能共一床。”“旧瓶”与“新酒”、“异梦”与“一床”属对仗关系,但因距离拉开,削弱了呆板感。

两字思来论语集,

三言编就训蒙规。

注:《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 训蒙文》后改名为《弟子规》。

杏坛受教言桃李,

槐市求经待栋梁。


八千籍愧江东渡,

七二儒贤六艺通。


执礼甚恭循孝悌,

事师无服佩恩情。

(上联出《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下联引贾公彥疏“学生事师,虽无服,有父兄之恩,故称弟子也“。)


合咏:弟子

莲社清言吟贝叶,

梨园新曲舞霓裳。


色比青蓝荀劝勉,

声分雏老李酬呈。


魏昭煎药过三遍,

端木居庐满六年。

注:端木,复姓,子贡的本名为端木赐。


得授程门名有四,

相从马帐数成千。


活佛坛前应百万,

素王门下盖三千。


公掞坐风初得道,

杨时立雪肯休官。

注:上句,朱光庭,字公掞,程颢(明道先生)的门人。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下句,典源自立雪程门。杨时为拜师程门曾弃官。


诗书旧继淹中学,

谈辨新开稷下风。


孔丘坛下三千士,

王诩门中五百人。

【注】王诩即鬼谷子,史载有弟子五百人。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译文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总辅导-竹梦 06:56:27

创作背景

  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追送其至临平(今余杭),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

不见居人只见城:取自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谓城、人皆不可见。此谓见城不见人(指述古),稍作变化。

临平山,在杭州东北。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亭亭,直立的样子。

归路,回家的路上。

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这里指残灯照射泪珠的闪光。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轼

东武望馀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是苏轼唱和杨绘(字元素)的应酬之作。作者因对杭州的依依不舍和对杨桧人品的敬佩、赞赏以及出任州官的喜悦,故而写下此词。

译文

东武和余杭两地相望,远隔天涯云海茫茫。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定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

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酒阑人散,拿着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落泪如羊祜的却是你杨元素啊。


总辅导-竹梦 07:16:18

“醉笑”句:唐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此化用其意。

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宋时为繁荣之区。

“堕泪”句:《晋书·羊祜传》:羊祜为荆州督。其后襄阳百姓于祜在岘山游息之处建庙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这里以杨绘比羊祜,“羊”、“杨”音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