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风格形成的过程

 金红梅_ 2020-12-06

学科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教学的技能技巧是学科教学艺术外在的有形表现,先进的教学思想则是学科教学艺术内在的无形内核。雕塑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其实,在教学中也可以这么说,有风格的课堂教学才是美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上成熟的标志,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偶然轻易形成的,而是教师富有独创性的较长时期劳动的结果,凝聚着教师的美学理想和教学艺术实践的匠心。但是,教学风格也有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有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不是凝固的或静态的。教师从开始教学,到逐渐成熟,最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又可分为摹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教学风格完善阶段。

1.摹仿性教学阶段,即入格”阶段。这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模仿,包括他人的教学语言、表情、教态和板书等的学习运用。在入格的过程中,虽然模仿成分多,但模仿却是不可少的。没有模仿,就无从创新,正如不学习知识,就无法发展智力一样。但模仿的一个很大缺点就是带有不成熟的他人性,即从自己的教学中总能看到别人风格的影子,缺乏个性,自己的东西还没有确立起来。因此,模仿必须注意高标准,严要求,善于琢磨思考,得其精髓。

2.独立性教学阶段,即立格”阶段。在模仿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后,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逐渐能做到把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来探索性地进行教学,这是建构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一步。这时,教师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完全模仿,开始走出别人的影子,逐步建立自我形象,犹如一只羽毛已经丰满的小鸟,能够展翅飞翔了。立格是形成教学风格的一个关键阶段。要实现从入格立格的转变,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思结合,在模仿别人教学的过程中,多加思考,抓住其教学风格的精髓;二是学用结合,把模仿与运用、大胆创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3.创造性教学阶段,即破格”阶段立格之后,教师在进行独立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能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艺术加工,以自己的某种特长为突破口,定向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教学进入个性化的创造性教学阶段。这时,教师的教学从内容理解到教学方式、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对自己和别人的教学,也有所创新和突破。破格意味着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来自于他人而又异于他人,同时也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他人教学风格的一种超越。

4.教学风格完善阶段,即“无格之格”阶段。这是教学风格的最高境界,也标志着教师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学艺术家。这时,教师的教学已经不拘一格、一式、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齐白石先生也说过“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对于教学风格同样适用,“无格之格”才是至格,这也是教师的毕生追求。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从内容的处理、方案的设计到方法的选择、过程的组织,都表现出多样性与稳定性、灵活性与独创性的有机统一。

这些阶段各有其特点,顺序不能颠倒,并且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都需有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在这种顺序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的摹仿性因素越来越少,而独创性因素越来越多,在独创性因素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可能引起质变,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尊重实践经验,总结经验,理论升华,移植兼容,个性创新,

教学个性根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层次的领悟,根源于教师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他个人的情趣、气质、性格,并不断升华。

有许多教师虽然教龄不短,教学经验也很丰富,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教学僵化,固守老一套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大量事实表明,我国大多数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是从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可见,是否具有改革和创新精神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和学生不只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而应是长流水。长流水从哪里来?靠学习”。唯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才能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有的教师搬用他们的教学方法,却效果甚微,问题在于他们学到的只是“形”,而没有学到“神”。

风格的独特性,在于他的不可师承性、不可模仿的特征。问题在于,我们有的教师并不认识或并不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看见别人的课上得好,课堂活泼富有魅力,便不顾主观条件,盲目照搬,其结果是邯郸学步。风格的不可师承性,并不等于是完全不可学习借鉴的。所谓不可师承,只是相对的概念,因为学习和借鉴他人风格,只能借助于学习者的心灵体验和领悟,把他人的风格渗透到自己的内心灵腑,从而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融汇于自己的教学创造之中,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课例研究——聚焦课堂教师应当成为精品课例的收集者、研究者。

从名师的课例中先研究基本的大问题,如各种课型的思路、板块、流程;阅读教学、习作训练;小组合作、当堂训练等等。

再研究具体的小技巧,如导入艺术、结课艺术、提问艺术、板书艺术、留白艺术等等。

2.课题研究——专项探索

课题研究是名师成长的捷径,是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必由之路。

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以理论学习缩小距离,扩大视野,提升专业修养;以实践探索增长教学智慧。

3.课程研究——综合提升

对本学段所有教材进行系统研究,整体把握课程标准,使教材符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即实现国家课程的师本化、生本化。

对本年级的教材进行系统研究,按照整体建构的思想组织教学,确定各阶段的教学训练重点,提出各类教材的教学主张。

对本册教材进行系统研究,确定每个单元的主题,按照主题组织教学,设计各类主题教学的风格。

对本单元教材进行系统研究,确定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探索各课型的教学风格。

要让研究成为一种需要让教学成为一种享受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让讲座成为一种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