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株铜草花演绎“石头的故事”

 timtxu 2020-12-06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志兵 通讯员 王涛 王婵媛

在黄石大冶的铜绿山上,有一种野花叫铜草花。

“花”与“矿”之间的微妙联系,被商周时期智慧的先民发现,并以此天然“路标”开始探掘矿石,黄石3000多年的矿冶文明由此发端。

2020年11月12日至15日,第四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举行,吸引了大量游客“探秘”。

一箭之地的黄石规划展示馆,“筑梦五城——黄石市建市70周年发展成就展”面向公众开放,一件件档案资料见证了黄石的光荣与梦想。

因矿而兴的黄石,“石头的故事”将明亮的光束投向历史深处,也照亮未来。

一株铜草花演绎“石头的故事”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一株铜草花演绎“石头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的华中钢铁厂。

一株铜草花演绎“石头的故事”

1935年汉冶萍大冶铁厂高炉群(现冶钢四门附近)。 (图片由黄石市档案馆提供)

“采铁山之铁,

炼中国之钢”

3000多年炉火不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惊艳世界,黄石大冶堪称古代中国的金属之都。

“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制作青铜剑的原料均来自黄石,见证了中国悠久的矿冶文化。

楚庄王面对周王室使者,发出“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的豪言,底气便来自黄石丰富的铜矿资源。

明末清初,黄石成为武汉至九江唯一的港口,因港口矶石“石色黄”,故名黄石港。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他立下“采铁山之铁,炼中国之钢”的宏愿,主持兴建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1893年,大冶铁矿投产,它是我国近代第一座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

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联合组成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为解决企业资金严重匮乏的局面,维持生存、谋求发展,公司向社会发行股票。在省档案馆和黄石档案馆,保留了一批珍贵的汉冶萍股票原始档案,直观反映了当时汉冶萍公司的筹资情况。

共和国的“工业粮仓”

1950年8月,黄石成为我省除武汉外首个省辖市。

各类矿产资源丰富的黄石,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工业粮仓”,拥有大冶钢厂、大冶铁矿、华新水泥、大冶有色等享誉世界的原材料工业企业。

上承汉冶萍公司,下启武汉钢铁厂与大冶特钢,成立于民国时期的华中钢铁公司在中国工业史上有着特殊地位。

1949年5月,黄石解放。华钢被整体接管后,当年9月1日被定名为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华中钢铁公司。12月,党中央召开的第一次钢铁会议,讨论了华钢的生产和发展,将其原定1万吨年生产能力的规模,扩大到3万吨生产能力的规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央决定将大连建新工业公司所属大连钢厂迁入华钢,成立华钢特殊钢厂。

1953年3月1日,华钢黄石部分改称为大冶钢厂,1954年底,华钢武汉部分更名为武汉钢铁公司。华中钢铁公司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第一根飞机大梁轧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天宫一号”升空,都有大冶钢厂钢材的贡献。

人民大会堂、武汉长江大桥、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用的特种水泥均来自华新水泥。

档案资料显示,1985年,黄石生产的铁矿石产量占全省75.8%,粗铜产量占全省95%,水泥产量占全省27.9%,均居全省第一;钢材产量占全省10.6%,仅次于武汉。

高新技术赋能创造新精彩

8微米铜箔,不到头发丝的1/15,这是华中铜业生产的高精尖产品。

如同硬币的两面,丰富的矿产造就了黄石的辉煌,但随着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逐渐枯竭,“城衰”的危机也相伴相生。改革开放大潮中,黄石走向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2005年,华中铜业落户黄石。2019年初,华中铜业二期项目竣工投产,该公司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的高精度铜板带箔加工企业之一。

高新技术赋能,“石头的故事”演绎新的精彩。

在黄石,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在全国举足轻重的产业链,正实现由原材料基地向新材料基地的华丽蜕变。

黄石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成为全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优秀城市,目前拥有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冶湖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闻名全国的矿冶之城,正在创建“创新活力之城”“先进制造之城”“现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历史文化名城”,书写更加动听的新时代好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