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是十分常见而又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它可以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和 任何组织。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与炎症过程有关。炎症是机体最重要的保护 性反应,没有炎症反应,感染将无法控制,器官和组织的损害将会继续发 展。创伤将不能愈合。如患艾滋病时,机体缺乏抗感染的能力,故疾病的后 期继发性感染常常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得以长期 生存就离不开炎症反应。事实上许多炎症只靠自身的防御性反应是远远不够 的,这就需要使用抗菌素等抗菌药物来协助解决。然而非细菌性的、非感染 性的炎症,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的炎症又不是抗菌素所能解决的。自身免疫性 疾病发病机理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基地其病理基础也是炎症,综合起来大 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抗体依赖型细胞毒作用 2.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损伤(TCMI) 3. COX或LOX途径的致炎作用 4. 免疫复合物的致炎作用 5. 细胞因子的致炎作用 (详细病理基础阐述略) 在致炎因子的启动下多种细胞,如巨噬细胞、活化T细胞、纤维母细胞、内 皮细胞、单核细胞、破骨细胞等均可分泌多种多样的细胞因子。在这些细胞 因子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等都是重要的炎症介质,能诱导前列腺素E2的合成,刺激骨和软骨 的分解代谢,活化淋巴细胞引起关节炎症和组织破坏。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也是围绕解决“炎症”这个问题进行的,只有控 制、消除炎症才能促使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缓解或痊愈,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 痛药(Nsaids)的目的就是要切断COX途径来控制炎症。理想的Nsaids是能 够具有强有力的抑制COX2而很少或不抑制COX1,是抗炎作用具有高效而又 少有毒副作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 减少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细胞毒反应来控制炎症的发生。 在中医领域里我们该如何去认识炎症和解决炎症呢?炎症的主要症状就是红 肿热痛,这是与中医疾病中的“热痹”的主症相吻合的。早在《内经》中就 有关于热痹的论述。《素问·四时刺逆论》指出:“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 生热痹。” 《素问·痹论》又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热 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盛,阳遭阴,故为痹热。”在《金匮要略》中则 首先提到风湿的病名,文中指出:“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 风湿。”朱丹溪则又提出了痛风的病名。在《丹溪心法》中提到:“……又 有痛风而痛有常处,其病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这都说明风湿热痹不 仅可以出现红肿热痛,而且也可以出现全身发热的症候。至于病因病机则亦 有相应的论述,《诸病源候论》中指出:“热毒气从脏腑出,功于手足,受 阻则焮热赤肿疼痛也。”尤在泾在《金匮翼》论曰:“所谓阳遭阴者,脏腑 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伸,久则寒亦化热 ……。”这说明热痹的病因是感受热毒或内生热毒所致,而热毒也可以由其 他病因转化形成的,如病者阳气偏盛或素有蕴热,即是感受风寒湿邪也可以 郁久化热或从阳化热,转化而成为热痹的。 关于疼痛的机理,古人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或因气血亏虚,脏 腑、肢体、筋骨、关节失于奉养,不荣则痛。我们可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观 点提出“因炎致痛”、“炎生热毒”,由于热毒烧灼肢体经络关节,灼伤则 痛,热灼则痛,西医应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不就是通过消炎来达到止痛的 目的吗? 自身免疫引起的炎症和化脓性感染并不完全相同。它可以出现高热,但也可 以不发热;局部可以出现红肿热痛,也可以不出现红肿热痛,尤其是深部的 炎症或血管的炎症更是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