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科名医方系列(35)郭士魁内科方37首】

 昊晟堂 2020-12-06

郭士魁(1915—1981),北京市人,从事中医药工作50余年,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62年参加筹备心血管病研究室,曾任副主任、主任。其带领全科同志,努力从事临床实践,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曾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多家单位广泛协作开展临床及基础研究。以其为首创制的“冠心Ⅱ号”、“宽胸丸”、“宽胸气雾剂”等多项科研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卫生部科研成果奖”。

1.冠通汤

【处方】党参、当归、丹参、鸡血藤、瓜蒌、薤白、红花、郁金、玄胡。

【主治】胸痹心痛,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而有瘀血者)。

2.活血通络汤 

【处方】苏木、三棱、莪术、红花、芸香、丹参。

【主治】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瘀血重)。

3.宣痹汤 

【处方】瓜蒌、薤白、半夏、枳壳、生姜、云苓、桂枝、陈皮、甘草。

【主治】胸痹心痛,心下痞满(冠心病心绞痛,胸闷憋痛为主且有腹胀胃满者)

4.降压通脉汤

【处方】瓜蒌、薤白、草决明、黄芩、丹参、香附、菊花、鸡血藤、红花、郁金、珍珠母。

【主治】胸痹心痛,头痛头晕(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心绞痛而有头晕头痛者)。

5.冠通2号

【处方】当归、郁金、薤白、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鸡血藤、党参。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而有瘀血,瘀血明显者。

6.冬龙汤

【处方】冬虫夏草、广地龙、蝉蜕、防风、连翘、银花

【主治】过敏性哮喘。

7.清热活血汤

【处方】双花、连翘、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当归、丹参、红花。

【主治】哮喘久治不愈有瘀血者。

8.五黄汤

【处方】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大黄。适【主治】各种炎症(现已制成注射剂)。

9.茵陈解毒汤

【处方】茵陈、栀子、双花、龙胆草、板蓝根、金钱草。

【主治】黄疸型肝炎(阳黄)。

10.清肝汤

【处方】葛根12g 钩藤12g 白薇12g 黄芩12g 茺蔚子12g 白蒺藜12g 桑寄生12g 磁石30g 牛膝12g 泽泻12g 川芎12g 野菊花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功效】清肝抑阳。

【主治】高血压病,颈椎病,梅尼埃病,属肝阳上亢,阴虚阳亢之眩晕。症见目闭眼眩,身移耳聋,如登车舟之上,起则欲倒。

11.解毒活血汤

【处方】丹参、元参、双花、连翘、花粉、甘草、乳香、没药、牛膝、鸡血藤、络石藤。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痈疽疖肿、丹毒。

12.骨刺洗剂

【处方】槐条30克,艾叶30克,凤仙透骨草30克,威灵仙60克,土鳖虫10克

【用法】共研粗面,分2个纱布包,蒸热后交替外敷(注意不要太热,防止烫伤)。

【主治】各种骨刺。

13.痔疮外洗方

【处方】黄柏15克,苍术15克,双花12克,连翘15克,山葱15克,制马前子8克,艾叶20克,川椒12克,苦参12克,地肤子15克,败酱草15克。

【用法】压粗末,布包煎水,每日2次温洗患处。

【主治】外痔或混合痔。

14.抗心律失常煎剂

【处方】炙甘草、桂枝、玉竹、菖蒲、玄胡、五味子、党参、当归。

【主治】房性、结区性、室性早搏。

上方选自:《郭士魁临床经验集——杂病证治》。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15.郭士魁减肥经验方

一方:黄芪、茯苓、陈皮、泽泻、半夏、生大黄。此方益气健脾利湿,适用于气虚痰浊甚之肥胖。

二方:龙胆草、金钱草、茵陈、栀子、郁金、草决明、泽泻、荷叶。此方用于肥胖者痰湿化热、肝热上冲之肥胖,以清肝利胆化浊。

三方:马尾连、茯苓、白术、忍冬藤、大腹皮、生大黄。此方适用于肥胖者湿热互结在肠胃,以化浊利湿通便。

16.复方血竭丸  

【处方】血竭 冰片 元胡 琥珀 沉香 檀香

【功效】芳香温通,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心绞痛。

17.复方人参丸  

【处方】人参 三七 沉香 细辛

【功效】益气活血止痛。

【主治】虚寒型心绞痛、胃痛。

 18.丁挂香丸  

【处方】丁香 桂心 檀香

【功效】芳香温通止痛。

【主治】寒凝气滞心胃痛。

 19.宽胸丸(片)  

【处方】高良姜 荜茇 细辛 玄胡 冰片

【功效】芳香温通。

【主治】心绞痛,偏寒者。

20.三参饮育阴活血

【处方】党参15~30克,丹参、北沙参各10~30克。

【功效】益气育阴活血。

【主治】适用于气阴两虚兼血瘀者。常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21.二草汤消水肿

【处方】益母草、车前草各15~30克。

【功效】活血利水。

【主治】适用于各种水肿,尤其兼有血瘀水肿者更适宜。

22.人参散补气

【处方】红参(或生晒参)研粉,每次2~5克,每日3次。

【主治】各种气虚证。用于心气虚,肺气虚,脾胃虚弱,消渴,心悸怔忡,神志不安等证。可以单独服用,也可配合汤剂冲服。

23.退黄散

【处方】青黛、明矾、黄连(2∶1∶2)

【用法】共研细粉,每次1~1.5克,每日2~3次,冲服。

【主治】慢性肝炎,胆红素高有热象者。常用于慢性肝炎,胆红素高长期不能恢复正常者,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合汤剂冲服,对降低胆红素效果较好。

24.青麝散

【处方】青黛15克,麝香1克,雄黄3克,乳香20克。共研细粉,每次0.5~1.0克,每日3次。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主治】适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辨证为热毒血瘀。本方可以单独服用维持治疗,根据病情也可与汤剂同用。

25.三白散

【处方】白及粉、三七粉各等量。每次1~2克,每日3~4次,出血多时可一次顿服10~15克。

【功效】止血,活血。

【主治】适用于胃肠道出血,咯血。用于呕血、咯血,衄血,外伤出血等,收效较好。

26.乌沉散

【处方】乌贼骨粉、沉香粉(10∶3),每次1克,每日3次。

【功效】制酸止血,祛寒行气止痛。

【主治】适用于溃疡病,胃炎,胃酸过多者。二药配合,制酸收敛止血,祛寒调中行气止痛。常用于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胃酸过多证者,有助于胃酸减少溃疡愈合。并有收敛止血之功;治疗糜烂性胃炎。本方因有收敛作用,故多服久服常引起大便秘结。

27.人参三七散

【处方】人参粉、三七粉各等量,每次2~3克,每日3次。

【功效】益气活血。

【主治】适用于气虚兼有血瘀者,如心绞痛。本方常用于有气虚血虚之胸痹、心痛者,可以单独长期服用,也可与汤剂同用。

28.三七散

【处方】三七散适量,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活血止血。

【主治】适用于胸痹心痛,血瘀作痛,内脏出血。本方作为血瘀证的常期治疗,每日冲服2~3次。治疗心脑血管病。也用于其他血瘀作痛,如头痛、腹痛,外伤疼痛等。

29.活血止痛散

【处方】乳香、没药各10克,血竭15克,冰片0.5克。

【用法】共研细粉,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适用于胸痹心痛,血瘀较重者。郭士魁先生常用来治疗瘀血较重的心绞痛者。也可以治疗其他瘀血疼痛。

30.湿疹散

【处方】枯矾、雄黄各等量。

【用法】共研细粉,苦参煎水将药面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止痛。

【主治】适用于湿疹流水者,带状疱疹。郭士魁先生常用以治疗湿疹,渗出较多,燥湿止痒。也用于带状疱疹,燥湿、止痛,如水疱多、痛重者每日可敷3~4次。

31.溃疡散

【处方】寒水石、炉甘石各30克,黑芝麻20克,冰片1.2克,麝香1克。

【用法】共研细面外用。

【功效】清热泻火,收湿敛疮止痛。

【主治】适用于溃疡久不收口,外用。用于溃疡久不收口,外敷患处,效果良好。

32.香黄膏

【处方】大黄4克,藿香10克,1日量。

【功效】化浊止呕,清热通便。

【主治】适用于恶心,腹胀,便秘。治疗痰浊阻滞,脾胃不和,恶心,脘腹胀满,大便秘结之证。

33..复方茯苓膏

【处方】酸枣仁、知母各15克,远志12克,甘草6克,川芎15克,茯苓12克

【用法】制成膏为1日量。

【功效】养阴安神。

【主治】适用于阴虚失眠。本方治疗阴血虚致心悸、失眠。

34.蛤蚧人参酒

【处方】人参30克,蛤蚧1对。

【用法】用白酒500克泡30天,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功效】补肺肾,止咳定喘。

【主治】适用于肺虚咳喘,肾虚气喘。益气补肺肾,常用于慢性咳喘患者,或年老气虚,肾虚活动气喘等证。

35.姜醋饮

【处方】生姜120克

【用法】用米醋500毫升浸泡之。1周后,过滤取汁饮,每次3毫升,每日3次。

【功效】温阳软坚,化瘀开胃。

【主治】适用于血瘀胸痹心痛,食少胃寒。本方软坚化瘀,常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胃寒食少者。

36.山茶饮

【处方】山楂、茶叶、冰糖各适量。

【功效】健脾化瘀浊。

【主治】适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37.大黄甘草饮

【处方】生大黄6克,甘草10克

【用法】煎水1日量。

【功效】健脾化瘀浊。

【主治】适应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由于腑气不通,呃逆频作,以致影响进食入睡的顽固呃逆,腑气通,大便下则呃逆止。

38.治疗哮喘惯用方

(1)二陈汤加减

【处方】陈皮、半夏各10克,茯苓12克,甘草、竹叶各10克,薏苡仁12克。

【功效】理气化痰,平喘止咳。

【主治】哮喘属痰浊内阻者。症见痰多白黏,胸满腹胀,纳呆便溏,困倦乏力,脉滑,苔白腻。

【加减】胸满腹胀重加枳壳、厚朴各10克;腹胀嗳气,纳呆加保和丸;喘重可酌加炙麻黄3~6克。素体多痰,或脾失健运,水湿停滞化痰,或偏食肥甘生痰之品均可使痰浊内阻,气机失宣,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肺气上逆挟痰而发哮喘,《医学正传》称之“痰火内郁”,治疗以“痰者,除痰化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射干10克,炙麻黄6~10克,杭芍12克,细辛3克,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陈皮、半夏各10克。

【功效】温肺定喘解表。

【主治】哮喘属寒喘者。症见恶寒身痛无汗,肢冷喜热饮,痰白黏,脉浮数,舌苔薄白。《张氏医通》说“哮证多属寒包热邪,所以遇寒则发,喉中水鸡声”哮喘遇寒发作或加重,易感外邪。

【加减】痰多加杏仁、款冬花各10克。

(3)麻杏石甘汤加减

【处方】炙麻黄6~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15克,甘草、桔梗、黄芩各10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

【功效】宣肺定喘。

【主治】热喘,哮喘遇热而发或加重,易感风热,发热,汗出,痰黏黄,喜冷饮,烦躁,脉滑数,苔黄腻。

【加减】如果痰多加前胡10克,瓜蒌12克。

(4)二仙汤加减

【处方】仙茅、淫羊藿各15克,补骨脂、当归、牛膝各12克,泽泻、五味子各10克。

【主治】肾虚哮喘,症见动则气喘,腰酸腰痛,遗精阳痿或月经失调,肢冷乏力,脉沉细,苔白。

【加减】如果肾阳虚重加肉桂6克,炮附子10克;气短乏力明显加党参12克或黄芪15克。温肾纳气。

(5)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

【处方】黄芪12克,防风、桂枝各10克,杭白芍12克,甘草、白术各10克。

【功效】益气固表。

【主治】肺气虚之哮喘者。症见气短乏力,汗出多,易受外邪侵袭引起哮喘发作,脉细数,苔白。

(6)清热活血汤

【处方】金银花、连翘、半支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当归、红花、丹参各12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哮喘久治不愈有瘀血者。哮喘由于外邪、痰浊、外感、肺虚、肾虚、脾虚等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而使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辨证治疗时不可拘泥于一方一药。对年老体弱肾虚作喘或过敏哮喘可酌用蛤蚧人参酒(蛤蚧1对,人参30克,白酒500克浸泡30天后即可服用),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对哮喘痰黏稠不易咳出可用三子养亲汤。对久病哮喘者虚中挟实(兼有外感、痰浊)时可每天服2剂药。如早晨、上午服解表药、祛痰药;下午、晚上服补肾健脾药。对哮喘间歇期可服用河车大造丸,每次2丸,每日2~3次;或用固本咳喘(片),每次3~5片,每日3次。

39.治疗眩晕惯用方

(1)清肝汤(经验方)

【处方】白薇10~12克,葛根10~15克,菊花l0~12克,钩藤12~20克,生龙骨20~30克,生牡蛎20~30克,黄芩10~12克,草决明10~15克,磁石30克。

【功效】平肝清热。

【主治】肝阳亢盛,偏实证者,眩晕头胀头痛,脉弦有力,体壮。

(2)杞菊地黄丸加减

【处方】菊花、枸杞子、生地、丹皮各10~12克,茯苓10~15克,泽泻10~12克,山茱萸10克,杜仲、女贞子各10~12克,旱莲草10克。

【功效】滋阴平肝。

【主治】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而眩晕者,症见腰酸腰痛、乏力遗精等肾虚症状,舌红、脉弦细。肝阳上亢的眩晕可分为阴虚阳亢与肝阳亢盛两类。《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临床上十分常见,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眩晕多属此类,患者眩晕较重。伴有心烦易怒,面红口干,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弦细或弦。

(3)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党参、丹参各10~12克,甘草10克,杭白芍10~12克,陈皮、法半夏、苏木、柴胡各10克。

【主治】眩晕属肝气郁结,多见于更年期,易怒心烦,两胁作胀,伴有头痛,脉弦,苔腻,多兼虚证。

(4)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各10~12克,黄连6克,川芎、泽泻各10~12克。

【功效】平肝泻火。

【主治】肝火眩晕,为实证,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初起等多见,以头晕为主,伴有头痛、头胀、目赤、心烦口干、便秘尿黄等,脉弦有力,苔黄或黄腻。

【加减】瘀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热象明显者加金银花、连翘。

(5)六味地黄汤加减

【处方】菊花、生地各10~12克,丹皮10克,泽泻、牛膝各10~12克。

【功效】滋阴补肾。肾虚眩晕多见于老年人,脑动脉硬化,低血压,患者体弱,腰酸腰痛,夜尿多,足跟痛,倦怠乏力,脉沉细,苔薄舌红。

(6)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0~15克,桂枝10~12克,甘草、泽泻各10克,山药10~12克,苍术10克。

【功效】温阳化气,健脾利水。

【主治】水湿眩晕。此证由于脾虚、水湿不化、阻抑清阳引起,常伴有胸闷乏力、腹胀嗳气、水肿等症,脉滑、苔白腻。

(7)白薇汤加减

【处方】党参、白薇、当归各10~12克,甘草10克,丹参、菊花各10克。

【功效】养血补气、清头目。

【主治】血虚眩晕,多为失血、产后贫血等引起。症见眩晕、眼花,面色苍白,疲乏无力,脉细、舌淡。

(8)温胆汤加减

【处方】陈皮、半夏各10克,茯苓12~15克,甘草、枳实、苍术、白术、川芎、泽泻各10克。

【攻效】健脾祛痰。主治痰浊眩晕。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蕴而生热,灼津成痰,阻遏气机,清阳不升,浊气不降而为眩晕。

40.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惯用方

(1)解毒活血汤(自拟方)

【处方】丹参、玄参各12克,金银花、连翘各10~12克,天花粉12克,甘草6~10克,乳香、没药各10克,牛膝、鸡血藤、络石藤各12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痈疽疖肿、丹毒。症见肢体红肿热痛,且烦热口渴,脉数,苔腻。

(2)阳和汤、四逆汤合活血药

【处方】麻黄3~10克,肉桂6~10克,白芥子10克,熟地12~15克,甘草10克,鹿角霜、白术、川芎各12克,鸡血藤15克,当归12克,红花15克。

【功效】温阳活血。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阳虚受寒,经脉瘀滞不通。症见肢体发凉沉重,遇冷发绀、发白、神疲乏力,不能多行走,重则步履困难。脉细,苔白,舌质黯。

(3)补中益气、十全大补汤合活血药

【处方】党参12克,黄芪15~2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10克,当归、丹参、红花各12克,鸡血藤15克。

【功效】益气活血。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症见疮口久溃不敛,动则气短乏力,面色无华,肢端冷痛,脉沉细,苔薄。

【用法】以上3方均有活血药,但应根据病情变化,瘀血明显可加用三棱、莪术,尤其是三棱的作用,有“化血为水”的作用,乳香、没药伤胃不宜久用。

37.治消渴惯用方

消渴病的多饮、多食、多尿这3个主证,区分为上、中、下三消,消口渴引饮明显,少食多尿,舌红少津,一般精神尚好,燥在上焦。中消阳明燥热,热能消谷,以多食善饥症状比较明显,伴有便秘、口渴,形气较实。下消表现以多尿为主,消瘦乏力明显。消渴之病基本在肾,以阴衰阳盛为特点,故滋阴清热为治疗之大法。但上、中、下三消的具体治法有所不同,上消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中消以清胃养阴;下消滋阴补肾。郭老治疗本病常用中药有:党参或太子参,上、中、下消均用,若气虚明显同用黄芪、天花粉、知母养阴生津,上、中消亦多用之;丹皮、栀子清血分热,对降血糖有一定作用;生地滋阴清热,三消均常用之;山药健脾胃,善饥者蒸食鲜山药可以代饭用;菟丝子原“局方”治消渴用量可达25~30克;大石斛生津,也常用;黄连苦寒清火,常以3~6克粉剂冲服。体质肥胖的轻型患者亦可用单方治疗,如单用石斛加葫芦茶等。

(1)消渴1方

【处方】天花粉15~30克,黄连10克,生地10~15克,麦冬、知母各10~12克。清热润燥,生津止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系热盛之征。

【功效】清热养阴

【主治】上消多偏实证,精神体质均较好。

(2)消渴2方

【处方】人参10克,生石膏15~20克,知母10~12克,甘草10克,粳米10~12克,黄连6~10克,鲜生地30克。

【主治】糖尿病,苔黄腻厚而燥,烦渴引饮,脉洪大者乃阳明气分燥热,消烁气阴。

【加减】本方系用白虎加人参汤合千金黄连丸,便秘患者可以胡黄连代替生地,用量适当增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