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元代散曲大师张可久的《人月圆》写出了无数人向往的退休生活?

 xqjhr 2020-12-06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散曲,但元曲历来不如唐诗宋词那么被人重视,其实元曲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优秀的诗人,值得大家阅读和欣赏,比如元曲大家张可久下面的这首《人月圆·山中书事》,便是非常有韵味的一首小曲。



这首曲子感叹古今天下的兴衰,以用来表现自己看破红尘,愿意归隐山野的生活态度。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层次分明,简单的语言却抒发了千古兴亡如一梦的感怀,得出不如归隐读书喝茶的结论,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首二句“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是总写千古以来,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便见不凡。千古是承接千载,纵观古今;天涯者,是踏遍四方,行遍万里,一个描述时间,一个描述空间,均见宏伟气魄,历史的教训,现实的经历,让他得出了一个社会哲理,即,一切朝代的兴亡荣辱,一切英雄的得失成就,到头来,都如大梦一场,转瞬便会逝去。



而诗人行走天涯之际,用了一个“倦”字来形容,充满了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堪之情,世态炎凉之酸。作者生平足迹遍布江南各省,真真算得上是浪迹天涯了,但是其往来碌碌的一生,也只做过一些典吏、典史等小官小吏,说到底不过是卑微无实权的杂职,虽然心中有无限抱负,但现实却让他毫无办法。这也许是为什么诗人总是写下消极曲调的原因,“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误”、“半纸虚名,十载功夫”,可见诗人态度。

接着三句,具体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例,同时也是诗人多年见闻的总结,“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孔子的墓地里多是草木繁茂,吴王夫差当年修建的馆娃宫如今更是只有一片蔓草,连楚庙那样的建筑,现在也只剩下数只寒鸦。由此可见,世事沧桑,繁华如梦,都不能经历住时间的消磨。



得出这个结论以后,诗人在下片中抒发了自己的淡泊情韵,他说:“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等老了以后,在一所安静的乡村中,筑几间简单的茅草屋,屋内藏着数万卷读不尽的好书,再加上“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如此便足矣!

诗人想要隐居的环境是幽静古朴、恬淡安宁的:无红尘车马的喧嚣,只有青山白云、林木山泉,这是诗人“倦”后的归宿。“万卷”诗书读之不尽,“松花”、“春水”取之不竭,饮酒喝茶、读书作乐,足以娱乐晚年。



张可久的这首曲子,风格豪放壮阔,直抒胸臆,毫无含蓄之语,感情上从振奋趋于平静淡泊,语言朴素无华,借助古今兴亡的道理,表现隐居山野颐养天年的生活态度。前两句总写,继而以孔林、吴宫、楚庙为例,具体说明,下片转而谈及自己晚年的生活,幽静祥和,令人羡慕。清代文人杨积庚评价说:“通篇清辞丽旬,骈散相济,格调雅正,不脱自然本色,所以为佳”,此言极是。

襟亚  4小时前 
张可久的《黄钟·人月圆》有许多首,从“无数人向往的退休生活”这个主题看来,说的应该是《黄钟·人月圆》之《山中书事》。他的其它《黄钟·人月圆》还有诸如《春晚次韵》、《雪中游虎丘》、《客垂红》、《吴门怀古》等等……
我是襟亚,下边就题主的这个问题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讨论《山中书事》是不是写出了无数人向往的退休生活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的说说作者张可久其人。

元曲大家张可久


张可久画像

存世的元散曲,五分之一都出自张可久之手,他简直能算是靠一己之力撑起元散曲界“半边天”的“奇人”!

1.作品数量多。
张可久流传下来的小令有855首之多,套数9套。

2.作品保存的好。
张可久生前就有多个版本的作品集传世,还有自选集《今乐府》。后世编撰的元曲集中,他的作品入选的数量也比较多。这些都促使他的作品能得以较为完善的保存。

3.名气大,活得久,拥有元曲作者顶级朋友圈。
明代的李开先把张可久和乔吉比作元曲中的“李杜”,这二人算是元曲“双壁”;他同时又和写下《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我们济南人张养浩合称“二张”,实打实的元曲大家。

元曲刊本中的张养浩画像

张可久的生卒年月不很肯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算是比较长寿,70多岁了还在做昆山幕僚。
早年便与元曲名家马致远、卢挚、贯云石交往甚众,贯云石还为他的自选集《今乐府》(大约成书于作者40岁时)作了序。

4.张可久一生足迹遍及各地,可谓浪迹天涯,常有厌倦思归之意。
元散曲作者中不乏怀才不遇、风尘奔波之人,对于国家、人生、命运便怀有更深沉的感怀和叹息。既然世态炎凉、风尘奔波,必生厌倦思归之意。

“厌倦思归”也是我们理解《山中书事》的一个重要的情感着眼点。



优美的田园生活

元散曲《人月圆·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创作时间和地点:此曲《人月圆》大概创作于1339年至1342年(作者大约60岁)的隐退“余不溪”(浙江德清县)期间。

赏析:小令的上片开局就是沉郁悲壮的咏史兴叹,看透了历史沧桑,阅尽天涯之后“倦”了。圣贤、英雄又怎样,还不是空留身后荒凉?下片峰回路转,转写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淡泊、宁静、诗酒自娱!

从逻辑上来看,本曲在叙述上因循前因后果:看破世情——生倦——归隐——恬淡自处。
从语言上来看,浅近质朴,直抒胸臆。
从感情上来看,由抒情转入写景叙事后感情上也由激动渐趋平静。

张可久的散曲风格多为清丽典雅,而这首《山中书事》则略有不同,既豪放又质朴,不用典故,简白了当。这使得我们读来,觉得轻松亲切、一目了然。

他的《山中书事》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幽静古朴、恬淡自由的田园隐居生活,饮酒读书、赏景品茶的美好场景每每令人倾心向往,忍不住把它预设为退休后的“追求”。


《人月圆·山中书事》与现代人的退休生活和现代人的田园梦想。


退休生活

题主提出这个问题,我想大概就是说——本曲下片中描写的淡泊生活状态和诗酒自娱的悠然意趣,引起得很多人的“心驰神往”吧。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茅舍读书、酿酒烹茶”的田园生活优雅又惬意。对于退休后的晚年生活而言,的确算得上斗榫合缝、得其所哉!

陶渊明的田园归隐诗铸就了世世代代无数中国人的“田园梦”,向往这样的晚年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吧。

在俗尘杂务中忙碌了大半生,终于退休了,该是圆“归田园居”梦找寻”宁静安和“的时候了!

鸡鸣某树颠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累了就想歇歇。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简单的生活,精神充实。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亲近自然,得大自在。
《山中书事》下片中的田园生活,是中国传统田园生活画卷中精美的一帧,唯是如此,又怎能不令人心向往之?

小结。

然而,人们那颗向往真淳、简朴、唯美田园生活的心,从来就不仅仅限于只寄寓于退休后。否则,为什么网红李子柒能红的发紫,紫的生辉?

网红田园生活

襟亚本人是陶渊明诗歌和人格上双重的仰慕者,也对张可久的《山中书事》中的“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颇为艳羡。艳羡归艳羡,尘世纷扰俗务缠身,总被无法挣脱的千丝万缕羁绊着,此中辗转你我皆同一般!
不可得的愈加向往,只好寄希望于所谓“退休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