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红:草原原乡,她与她的蒙古

 老鄧子 2020-12-06

作者:落红


是谁在千里之外/轻唱祖先的歌谣/是谁在日辉之下/吹动洞箫的悠远……

一望无垠的茫茫绿草地/聆听白云深处飘过的悠长牧歌/和那马蹄踏过青草的快意节奏……

故乡,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就这样,带着些许哀愁,淡淡忧伤,故乡便成了她一种别样的乡愁----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在心底永不老去。这就是她,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席慕容的故乡情。草原是诗人的远乡,也有她远古不变的乡情.多少年过去了,不知不觉当自己也过了诗人年轻的时代,今日来重读诗人当年的散文,又依然如一树梨花,莹莹白白,开在我们读者心中,令人怦然心动;读她的诗作,又依然如小溪流过心田,如广袤的草原仰望星空。可以说,席慕容已成了我心中的偶像了。她诗作里这分至善真情,充溢着家园的温馨与满满的亲情。岁月匆匆,步入中年后的自己,很想在阅读中重新捡拾诗中的淡然与诗中生命的奋进。

诚然,故乡是摇篮,记载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故乡是寄托,承载着一个人的赤诚情怀。诗人在作品《七里香》里写道: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了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阅读中,你是否也会轻易地回首曾经的青春岁月?年少的时候,渴望奔向远方,奔向广阔的天地;到了中年,时过境迁,自然而然勾起一分分乡愁。有人说,中年的乡愁触碰不得,一碰就易老。说的真是。也许 ,在渐渐老去的路上,正是在暂且的闲适中需要找找诗人的诗心与力量,因为当年青春时代,追逐梦想已一去不复返了。同样,她的《岁月》《时光》等作品,也浸润了那一代人的青葱,现在读读一样有着共鸣,句句戳中了自己,正似她的一首词作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声里有她一整个的草原故事。这首寻根思乡曲与诗作一样,在闲情中倾听你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她,想着读读她的点滴人生,读读这位女性刚强柔韧,丰厚智慧的人生。

诗人众多的诗篇中,诗人写理想、青春、乡愁,喜欢她这分淡雅剔透,灵动又抒情。诗名《青春》,一样脍炙人口,“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时光不在,过了青春悸动的年龄,往事如过云烟。作为读者的我们,忘记了许多一切是如何开始,如何结束。诗中有笑,诗中有泪,我们曾经的青春就在这笑容与愁容中匆匆而逝。青春如书,人生如书,读读忆忆,让人回味无穷。还有诗作《起 航 》:我来自一个平凡的世界/却想拥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辉煌/ 自从我诞生的那一天起 /成功的航海图已经在我的内心珍藏 /胜利的彼岸是我追求的梦想 /成功的目标是我永远的渴望/ 信念的灯塔在茫茫雾海中闪亮 /指引我渡过失意的汪洋/让心灵找到方向…活力与激情是我华丽的衣裳/信心与勇气让我永放光芒/激发无限的潜力/我会无比的坚强/唤醒心中的巨人/我要做自己的国王/让生命之树常青/将寒冷的冬天阻挡……真的,阅读中给人带来无限的振奋和力量,即使渺小的梦想也有力,身体微弱也坚定,让人产生乘风破浪之感。

台湾,是诗人的家乡,而身为蒙古族人,蒙古是她的原乡,她的思乡情怀里依旧带有一种原野的豪气。“长城内外皆故乡”,“长城”“ 黄河”,为你展开一幅异域的画卷,总透露着她血缘与文化上的双重乡愁。诗人用心用智慧看透生活背后的文化本质,对自己的根脉有着很深层次的理解。草原便是和谐、朴素。这分真挚的情感体验,作为读者,很值得去追寻与景仰。此外,在她年长后写的两首作品《追寻梦土》《蒙古课》里,20年来诗人一直追寻梦土,足迹遍及内蒙古高原,作品完成从单纯思乡情感的抒发,到原乡文化探索的开始,在诗中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长城之外的草香。正是这样,“似水柔情,精金意志”,可以说对她是一个最完美的概括。她的诗作,深深影响了一代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想起中学时代的自己,同学们纷纷抄写她的诗,可以说,当年的诗意镌刻了我们一代人的心灵之上。她在文章里谈到她写诗的历程:说年轻时因寂寞而写诗,或许是一种对美的渴望;年纪稍长,因无法平抚心中的骚动而写诗;初老时,因有点惆怅而写诗,人也因此变勇敢了。年近老龄,诗人总有热情。她曾说,80岁也要写情诗,是浓浓的原乡之情给了她这份执着和热情。无论是怎样一种情结,无论是什么年龄段,她的诗始终有草原,她的生命始终有故乡。思乡就是她心中一首远古不变的暖暖的歌。

如果说她的诗作,是写给原乡的情诗,那么她的画,更是已成了诗人心中信仰渴慕的心结。翻阅她的画册,莲是主题,是她生命的邀约。画作里,荷花是她一位似曾相识又心仪的友人,画作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她在文中写到'端详它的颜色,从敷着一层青绿的暗紫,慢慢转成水红转成柔粉再转成灰白,看它的花瓣从紧密的蓓蕾到微绽到盛放在凋落,仿佛是看着一个生命从青涩的少年逐日逐日走到最后”,带着点点忧伤的画意,以敏感细腻之笔,在色调,明暗处理与光线捕捉上情感图景化,无不显现她内心蕴藏的独特性,这足见她对荷花深深的爱恋,有经历而不遗忘。而其笔下的画面,却是温暖的,敏锐细腻给人鲜活清新。似曾相识的山林,满山开着一种野花,边上还有风铃,衬着青绿的野草,令人心醉。田园式的牧歌情调,构筑着一种童心与纯真。

有人说,放逐就是一种回归,我想也是。对一个有家国观念的人来说,一定是这样的。席慕蓉这位个性“执拗”的艺术家,爱莲的性子,《七里香》就有一篇非常出彩的诗——《莲的心事》。她喜欢描绘在各种不同时刻、不同光线下莲花的出尘不染与脱俗之美。在她另一文章里,也特别提及:“我画了一张三百号的荷花,整面墙上被我画出满池的花与叶。从钉框到涂底色到构图到完成,整整用了她一年的时间'。她流连她诗的国度,“一首诗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悸动,还有那许许多多于表述却又感怀于心的东西,她觉得唯有诗才能表白阐述。不管时光流逝,无论读她的诗或画,常常惊叹,岁月停驻,蓦然回首,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单纯美好,宛若开而不落的花。大抵,这一切要归功于她诗中存着柔软的灵魂罢。

人生如戏,人生如棋,那么真谛。内蒙古高原被赋予了一种近乎神圣的气质,时时召唤着她这个异乡的行者,从最初的唯美转向更加沧桑厚重的美。阅读她与她的作品,在她诗画共情的人生里,这种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对人生思考与感悟,都流淌在她真实的文字与感动里。广袤的草原上,寄存了她的渴望;古老的绵山下,流淌着她对美好的传递。草原文化中牧民的信仰与隐性的美德,在她的诗作与情怀,在她的精神原乡,在她心目中的内蒙古。身为中年的我,从阅读中感动,从感动中启迪,从此也让自己内心寻找耕进,保持学习童心与平和,我想这就是我阅读她的意义。人生的路上可以有咀嚼不尽的诗意,可以有品尝不尽生命本色的清新,在余生的光景里寻找一种恬静与开阔。

生命的归属乡关何处?每一位的您是否与我一样,在远方,在心里,在笔下,在人生的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