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捷:让文学与绘画妙然相通

 每日速讯 2020-12-06

吴彦颐(艺术学博士)

106岁的文坛巨匠马识途先生,没想到作家丁捷要出一本绘画集,他欣然为绘画集题名“丁捷心画”。四个字,蕴涵沧桑,体态天真,传达着对晚辈满满的的褒奖和期望。

(图-106岁的马识途先生为丁捷绘画集所题书名“丁捷心画”)

《丁捷心画》里收集了丁捷五十幅画作。这些画作,远不像他等身的文学著作里的白纸黑字看起来那么稳当,而是以游离不定、变化多端的水墨形式表达物象,把它看作是一种醒豁了的心灵驰骋,这种精微的视觉逻辑和敏锐的性灵传达,绝不是那些仅有笔墨技巧,缺乏人文修养、广博学识与思想深度的画者所达到的,令我们不由自主地抚掌击节,叹为观止。

(图-丁捷绘画作品《大智若愚》)

丁捷喜欢画鱼,擅长画鱼。鱼题材绘画是《丁捷心画》中的首要内容。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先生对此惊叹不已,他兴奋地在丁捷的一幅《护鱼画》上题写了四百多字,说道:“丁捷君施以笔墨,聊聊数笔,群鱼跃然纸上,其意其境其趣非一般画者所能为。诗画共胜,实乃聪者佳者敏捷者也……”

(图-著名书法家管峻在丁捷绘画作品《护鱼九歌》上题书)

可能是文采夺目的缘故吧,大多数研究者对丁捷的身份认同仅限于作家,研究方向也聚焦于文学作品或者文学成就,而忽略了他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和形象。丁捷的艺术世界丰富多彩,诸如书法创作、绘画创作、摄影创作、艺术评论、收藏鉴赏等,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其心灵世界里崎岖、丰富的精神通道。

(图-丁捷新疆风光摄影集《梦乡》,2009新疆人民出版社)

近几年尤其注意到,他对于绘画艺术实践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理性思考,他所重视的是体验万物,反观内心,表达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心灵的真实。可以肯定的说,他以文载心、以墨任性,在文学和绘画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中,独辟蹊径,自出新意,反映出对于生命真境的强烈追求。

(图-丁捷画鱼)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资深教授丁帆先生,在研究丁捷的长篇小说《依偎》时发现了作家在绘画艺术上的独特才华。他在《文艺争鸣》杂志上撰文说:丁捷作为一个绘画者和摄影者,他善于运用绘画的色彩、光线、线条和三维空间来表现故事背景和人物内心世界,这是中国作家并不多见的跨界视域,就此而言,他的小说特点就凸显出来了。……丁捷既画水墨画,又画其它画种的油画,还是一个摄影家,懂得如何处理人物和风景的空间和明暗关系,所以,我们在《依偎》中看到的是一幅幅交相辉映的水墨画和油画嵌在镜框里的展示,这种组合排列成了小说人物肖像画和风景画嵌入式的绘画长廊,这是其它中国小说罕见的结构元素,即刻使我进入了一种画境的感觉。由此可见,丁捷在文学艺术上实现了触类旁通,在多项艺术形式上取得了成就。而深厚的文学素养,是一切创作的酵母。

(图-丁捷获得七项国际国内大奖长篇小说《依偎》)

我在《丁捷心画的品读与价值发现》中写道:丁捷的画,融入了对生命、对社会的深度关注,需要从生命涵义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孤立的图式去品读。可以说,每一幅作品的意义都不是物象本身的再现,它甚至不遵循绘画创作的原则,而是把各种元素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大的体系,并且通过不同类型的绘画形态获得表达。

(图-丁捷油画作品《极乐戏》,2019绘)

文学与艺术妙然相通。绘画创作于丁捷而言,具有和文学创作同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可以延续艺术实践未尽的余绪。因为,其人生阅历、心性修养、思想学识、气质性格等,构成了其独特的造型方式和笔墨语言,彰显出个性特征。一幅作品之所以能够令人有所触动、能带给人深刻的艺术享受,就必须发挥自己的创意,表现自己的精神。我们能从丁捷的绘画作品中感受到他的思想性、创新性及个性追求,尤其是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图-作家、画家丁捷)

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认为:“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盖艺术之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应者也。”这是非常精辟的观点。具有扎实人文修养的丁捷,他的绘画是写意的,他不是对外在形象作简单的描绘,而是用色彩和线条相结合来表现意象的精神产物。他的绘画是传情的,把作品中瞬间的触动和美好的意境传递给欣赏者,充满了浪漫的抒情意味。他的绘画更是充满哲思的,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在与哲学相关的境界中,呈现出独特的生命感觉和人生智慧。从本质上说,他画的是他的哲学,把哲学画出来,让智慧具有形状。他的画,不是随形而迁,也不是随影而迁,而是随心而迁,心画就是他心灵栖息的世界。

(图-丁捷硬笔画《鸟事系列》之一)

进而言之,品读《丁捷心画》,倒不如说是观照他心灵的真实,这种真实蕴含着不朽的道德力量和永恒的伦理价值,具有独一无二的原创性。它需要被发现、被关注、被认同,让生命精神的内在流动得以广泛的延续,让人类的灵魂变得更加丰沛。

(丁捷绘画《伊犁印象》之一)

著名雕塑家、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大象无形——丁捷吾兄,前身乃酒徒,今世为诗骨,其韵其气息在有形与无形间。……面对他的作品,大爱无言,惟有默契和感动。为什么高超的技法敌不过个人情感和精神上的专注和执着?为什么在某种“艰难”的条件下,在材料缺乏或者时间紧迫的关口,艺术上却会达到某种超水平的发挥?丁捷让我对艺术有了深沉反思,只要打破头脑中既定牢固的套路,惟有受真情所驾驭的思想,才会有新的创造和发现。

(图-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设计并用雕塑作品插图的丁捷诗集《沿着爱的方向》,2003人民文学出版社)

丁捷值得期待。美术大师亚明的弟子,著名文化学者、国家一级美术师施正东先生式比较了解丁捷艺术历程的人,丁捷画国画的第一盒颜料就是他赠送的。他在一次接受媒体专访时特意谈到这位后生,他说:丁捷是一位杰出的江海才子,作为他的“自家长辈“,我见证了他少年的文学成名,中年的文学飞跃和艺术跨界。他年纪轻轻就读下万卷书,走过万里路,广结天下友,今后完全有条件问鼎文艺高峰,创造人生辉煌。

(图-丁捷心画书影,2020,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文作者吴彦颐系艺术学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