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603:商誉为什么会减值

 晴耕雨读天 2020-12-06

公司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意思是即使过了业绩承诺期,依然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广告词:商誉恒久远,减值永不完。

既然每年都要进行减值测试,在万亿商誉悬顶之时,商誉减值也就不可避免了。根据WIND数据,2013年-2016年分别上市公司分别计提商誉减值损失17亿、32亿、77亿和101亿,减值金额占商誉总金额的比值很低,在1%左右。看似金额不大,但主要原因还是并购重组多在这两年,且公司一般都三到四年的业绩承诺期,也就是所谓的蜜月期。蜜月期哪一对不是山盟海誓卿卿我我呢,可是蜜月期一过,谁能保证小甜甜不会变牛夫人,又或者你的牛夫人会不会变成别人的小甜甜,到时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数据来源:WIND,笔者整理

分公司来看,2013年单家最大的减值金额不过1.4亿,并未引起市场关注,2014年的粤传媒1.6亿和宇顺电子2.5的商誉减值可以说开启大额减值的先河,2015年蓝色光标的2.05亿商誉减值把大家的目光彻底引起过来,商誉减值也变成无数人开始担心的问题。到了2018年,则是商誉的集中清算期。

下面举几个例子让大家感受一下商誉减值的可怕。

第一个例子是粤传媒收购香榭丽

2014年,粤传媒以发行股份和现金收购的方式收购香榭丽,支付对价为4.5亿元,确认大概1.6亿元的商誉金额。叶玫等20多名香榭丽原股东承诺香榭丽2014年至2016年的利润分别不低于5683万、6870万及8156万元。看似不错的一桩姻缘日后被证明这都是幻像,所以千万别日后啊。

香榭丽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未完成业绩承诺,其造假事件浮出水面,司法审计鉴定称,在2013年6月30日收购前,香榭丽以虚假合同和未完全履行的合同,虚增含税收入约2.25亿元;在2013年6月30日收购以后,香榭丽继续造假,虚增含税收入约4.16亿元。此外,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香榭丽公司账面显示净利润约为1.15亿元,实际则净亏损4.33亿元。

因此在2017年4月,粤传媒修正了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财报,修正后2014年粤传媒净亏损为4.5亿元,其中香榭丽净亏损1.53亿元;2015年粤传媒净亏损为0.54亿元,其中香榭丽净亏损为1.33亿元。2017年粤传媒半年报显示,香榭丽的亏损额为4684万元。这次收购把转型中的粤传媒拖入了深渊,就在上个月25日,粤传媒公告称拟以1元的对价转让其持有的上海香榭丽广告传媒有限公司98.61%的股权。不得不采用离婚的极端手段,希望尽早消除这段不成功婚姻的影响。

这个案例中商誉已经不是重点,但是给打算并购的公司提了醒:你看重对方的业绩承诺,对方看重的是你给的现金和可以减持的股票。

第二个例子是勤上股份。

勤上股份2017年2月28日发布2016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388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8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74%。

然后一个半月后,公司发布业绩修正预告:现预计2016年度营业总收入84065万元,同比增长-1.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6,23万元,同比下降-2010.05%,这算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了吧。

公司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公司于2016年度完成对广州龙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本次收购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形成商誉200,000万元商誉,根据《公司会计准则》规定,形成的商誉不作摊销处理,需在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减值金额将计入公司利润表。2016年度由于龙文教育经营情况未达预期,为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截止2016年12月31日的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公司对上述商誉减值42,000万元。当然这还不够,应收、在建工程还是一股脑计提一个亿的资产减值损失,合计5.1亿。

我没太想明白公司的套路,毕竟2015年公司还是盈利的,何必一次计提如此多的减值损失。何况公司以前的套路证明自己很会玩市值管理,可能只是想今年洗个澡,压压股价,做个定增什么套路一下小散,万万没想到市场如此不好,复牌就是跌停,直接跌破公司的股权质押的平仓线,不得不再次紧急停牌。

至于现在,那就是另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了,听说因为借钱补仓,被别人套路,控制权不保。真是A股何处不套路,这大概是无数韭菜走过最长的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