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汽车电控系统技术的运用(论文写作展示)

 白路未央 2020-12-07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汽车电控系统技术的运用

学生姓名: 22    

   号: 22    

指导老师: 22    

   业: 22    

   级: 22    

   校: 22    

2020年11月10日

摘要

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支撑了我国汽车产业的成长,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也进入了高速成长阶段,按照国内外钻研的资料可得,将来汽车电子产物的用度将占整车用度的50%以上,而电子控制技术作为汽车核心技术里的关键根本产物,也显得更加的主要,电子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的使用程度,增加了汽车驾驶的安全系数,随着人们对汽车驾驶状态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新型技术的发展趋近于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代替传统机械式的运作方式,成为汽车电控系统的主流,等论文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首先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进行概念性的阐述,分别阐述国内外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展现状,重点针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组成、作用、原理、运用、传感器原理、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讲述,在研究电子控制系统对汽车工业发展应用的同时,展望未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以阐述电子控制技术对汽车领域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电子控制系统技术研究中涉及到传感器的运用、检测和维修,针对此方面的叙述也进行了相关的实验,以了解传感器与电子控制技术的相关性,

关键词: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传感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组成及原理

1)引言

传统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器,驱动器和控制程序等部件组成,在与车上的机械系统相互配合实现控制,也是我们所说的机电一体化,传统式的电子燃油喷射系统,自动防爆死系统,防滑控制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系统,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等方面,都趋近于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汽车电控系统技术应用中,离不开电控系统本身的一个发展,更离不开汽车传感器的应用以及改变,在保证汽车行驶正常且安全的状况下,增加汽车服务的性能,使驾驶者达到最好驾驶服务状态,一直都是汽车领域在发展的方向,针对汽车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将汽车不仅仅在性能和行驶方向上得到大大的提升,还要在信息处理,网络化,娱乐等方面得到提升,从简单的控制到电子式的控制,不仅节约汽车行驶的时间,还为驾驶者提高了更多更好的服务。

本文主要研究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展,以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相关领域中传感器的一些简单运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了解汽车工作状况及各种信息时,保障汽车行驶安全。

目前汽车电控技术的开发重点首要在于低成本和高可靠性上,经过了大量的对比和各类汽车参数来确保汽车车身上的控制系统,从进一步改善汽车的动力性,环保性,燃油经济性,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正文

1汽车电控系统技术

最基础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是由电子控制器,驱动器,传感器,控制程序软件等部分组成,在与车上的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从而达到机电整合,促使汽车进行发动和运行,其中最主要的分为四个部分: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底盘综合控制系统,信息通讯系统,车身电子安全系统,前两种系统与汽车的行驶性能有直接关系,后两种则配合汽车进行行驶安全保护以及勘测汽车运动状态,同时,车上还搭配有其他的一些娱乐系统,语音系统,信息系统等。

1.1汽车常见电子控制技术概述

按照国内外汽车行业阐发可知,汽车新技术的立异大约有70%与汽车的电子技术有关,而新兴的电子技术以其壮大的功效和出色的机能敏捷渗透到汽车范畴发展中去,从而被操纵到汽车的方方面面,以其全新的技术处理了汽车机器部件没法处理或是完美的问题,从而有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这一门新兴综合技术。

1.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汽车的出现在100多年前,而汽车真正意义上应用到电控技术仅仅在半个世纪左右,至于智能化的汽车电控技术的出现,至今也才40年左右(如图1)

1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50年代到70年代末,那时主要用电子装置改善部分机械部件的性能,汽车电子设备采用分立电子元件,组成了电子的控制单元,从而迎来了汽车电子时代的到来,再由分立电子元件产品向集成电路发展,出现二极管整流式交流发电机,电子式电压调节器,以及其他一些电子技术应用软件产品。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从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汽车电控技术初步开展,汽车行程主要在汽车大部分零件和汽车的总体设计当中,十分的重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和思想观念,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仅缩小了电子产品的体积,也使得电子控制系统逐渐微型化,同时,它的使用性能也是可靠稳定的,机械装置无法控制复杂的自动控制问题,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解决。

第三个阶段,从90年代中期至今,这阶段中电子工业为汽车工业提供了更加先进,微小灵巧的稳定电源传感器也有了巨大的容量内存和微处理器,汽车总体设计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协调的基础上,进行着更加复杂的发展,并将汽车零部件与总成的自动控制问题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系网络与信息发展当中,使得汽车从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汽车与社会融为一体的一系列问题。

1.3汽车电子技术应用

为了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汽车电控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以下是汽车在一些较普遍的应用场合(如表1)

1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场合

应用场合

控制模块

控制简称

发动机电子控制方面

电子燃油喷射控制

EFI

点火控制

ESA

怠速控制

ISC

废气再循环控制

EGR

电子节气门

地盘电子控制方面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

ECT

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驱动防滑系统

ASR

悬架电子控制系统

ECPS

电子动力控制系统

巡航控制系统

CCS

车身及安全控制系统方面

自动空调控制

A/C

安全气囊

SRS

中央门锁防盗系统

1.4汽车电控系统的现状

目前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也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性改变,现代汽车中,电子技术越来越广泛,汽车也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应用到了更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当中,成为所谓的电子汽车。电子技术现在已经支撑现代汽车发展的基础之一,对当今的汽车产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成为了汽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程度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汽车发动机控制,车身控制故障,诊断底盘控制等方面,在汽车电子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中,各种新技术不断的涌现,就目前而言,汽车上的70%的创新都来自于汽车上的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

2电控系统技术的原理及运用

2.1电控系统技术的原理

电子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弱电流来控制大电流,来实现单片机和电脑的通讯,电脑作为主要的处理设备,交给单片机信息,单片机实现控制[1]。

电控系统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一个变量,来控制其他重要内容。在汽车应用中,电控系统主要是通过把机械的运动方式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控制输出,以确保汽车在最佳的状态下运行。

2.1.1电控技术的运用

在电控系统中,还需要加入传感器进行中间量的测量,如:通过测量车轮的速度,传感器来感知车速快慢,从而控制车的档位,以达到降低或加快车速的效果,以往的机械运动方式都是单方面的运动,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效率,通过测量和控制机械运动,使之达到很高的运动效率,在控制空燃比中,氧传感器接收到氧的含量,喷油嘴进行喷油,通过电控系统能够精准的控制氧气和喷油的量,是空然比达到最高,燃烧动力高,也使得发动机的效率提高。

机电整合的运用技术,使得计算机系统与机械完美结合,这不仅仅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运用于实际生产,把预先设定好的程序,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完成某个复杂环节的控制和操作,以便于人工对某一个工段进行操控和观察。

运用于农业生产,设定实际工作需要的程序,对机械作业机器进行监控,在通过信息将计算机系统软件转换成输出使用,以此获得数据和语言信息,这样机械便可按照指令来进行操作。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电路周建发展质集成化,在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之下,使得电子技术能够成熟的走向综合化,数字化,微机化,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3汽车电控系统技术的应用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发动机和动力传动中控制系统,底盘综合控制和安全系统,智能车身电子系统,通信与信息娱乐系统[2]

3.1发动机和动力传动集中控制系统

3.1.1传感器

传感器,顾名思义便是通报感触感应的机械,这些感触感应不单包罗光、声、热、力、电、磁这些物理信号,甚至包罗化学效应和生物信号,汽车百科里对传感器就如外界说的: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配或生物器官,可以间接探测、感触感应外界的信号、物理前提(如光、热、湿度)或化学构成(如烟雾),并将探知的信息输出给其他装配或器官。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先收集这些非电学量,然后再把这些非电学量转换成输出信号。

(1)温度传感器

首要检测的量和检测工具:吸入氛围、冷却液、发动机机油、主动变速器、车内氛围、车外氛围等(如表2)。跟着当代汽车电子化水平的进步,汽车上利用温度传感器的处所也越来越多。

2汽车电子控制温度传感器及作用

传感器名称

主要作用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检测冷却液温度用于点火时刻修正调节喷油量,主动变速器变矩器锁止截点、怠速不变;发动机排气等

进气温度传感器

检测进气温度,用于点火时间和喷油量修正控制

燃油温度传感器

检测燃油箱中燃油的温度,用于喷油量修正控制

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

检测变速器油箱中变速器油强度,用于变速器换挡、自动变速器油循环控制

车厢温度传感器

检测车厢内的温度,用于汽车空调温度自动控制

车外温度传感器

检测车厢外的温度,用于汽车空调温度自动控制

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检测汽车空调蒸发器处制冷剂温度,用于空调温度自动控制

排气温度传感器

检测三元催化反应器温度,用于排气温度报警

3.1.1热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物品随着自身温度转变而转变的,这种效应称为电阻率,热电阻是传感器,根据这样的原理制成了温度,传感器按照特征,他们可分为金属热敏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

2常见热敏电阻温度系数特性图     3热敏电子式温度传感器

1.测量原理:半导体电阻随温度的转变而转变,其对温度的灵敏度比金属材料高,转变也比较复杂,可归为三种:电阻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电阻随温度的上升而削减,或是在某一临界温度下电阻跃变,如图2所示。

2.传感器结构: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是操纵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转变而转变的特征制成的,焦点元件是热敏电阻,其布局如图3所示。

3.1.2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

1. 特点:测量温度宽:可测-271~2800℃甚至更高。

2. 性能稳:精度高,测量准确可靠。

3. 信号传输间隔远:因为热电偶可以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以是远间隔传输,可以会合测试和节制。

4. 结构简略、使用方便:可以做得很小,用来测量“点”得温度。

5. 原理: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组成的闭合电路相连的点温度不一致,则回路中会有相应电流产生这个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产生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不一样的金属组成的闭环回路称为热电偶,组成它的金属称为热电极电及结点称为接点[3]。必须保证为两种不同材料,温度系数与环境无关,只与金属接点温度有关。而电偶式温度传感器也恰是操纵这一点,测量其温度的不同,温度信号的转变会影响电压信号的转变,从而举行检测。

3桑塔纳2000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电阻值/Ω

温度/℃

电阻值/Ω

温度/℃

电阻值/Ω

-20

14000-20000

30

1400-1900

70

380-480

0

500-6500

40

1000-1400

80

280-350

10

3300-4200

50

720-1000

90

210-280

20

2200-2700

60

530-650

100

170-200

1. 如何检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电压用万用表检测信号线与搭铁线之间的电压,启动汽车发动机,可以知道,信号电压值应逐步下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逐渐升高

2. 检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与蓄电池电压,关闭点火开关,拔下传感器,插头打开点火开关,用万用表检测1和3,电压显示应为5V[4]。

3. 检测冷却液温传感器的电阻值;将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放在水中,给水加热,加热的同时,还需要测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两端的电阻值,根据测量的电阻值记录相应的数据,看看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否则更换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2)压力传感器

它是经由过程检测气体压力和液体压力并将压力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的原理制成的,这里的基准压力通常指大气压。

换算关系式为:压力=垂直压力 /作用面积,及P=F/S。

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当电极输人端输人必然的电压或电流时,在电极的输出端便可得到转变的信号电压或电流,便可检测出进气支管压力的凹凸,经由过程外力(压力)使薄片变形而发生压电阻抗结果,从而使阻抗的转变转换成电信号,半导体阻抗压力传感器是在薄片表面形成半导体变形压力,硅膜片一面通真空室,另一面导人进气支管压力,在支管压力感化下,硅膜片产生压应力,激发半导体压敏电阻的电阻值改变,惠斯顿电桥上电阻值的平衡就被打破(如图4、5)。

4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电路图   图5压力传感器

汽车常用压力传感器的检查测试

测量使用工具:桑塔纳压力传感器实训台架、万用表、电源、电阻、导线等。

实验方法及步骤:桑塔纳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桑塔纳压力传感器有三个引脚,电源、地脚和输出信号引脚,另有一段短管接头用于接发动机真空管,检查时在电源与地脚线之间加5V电压,在信号输出端与地之间有一定电压,如果此信号电压为5V或者为0,则传感器损坏,如图6所示。

6桑塔纳压力传感器实物图

3)空气流量传感器

空气流量传感器又称空气流量计(AFM),用于检测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同时它也是决定电控系统精度的重要部件之一,如图7所示,为空气流量传感器在汽车电喷发动机进气系统上的应用。空气流量传感器经由过程取得进入信号,由电控单位计较喷油的时候和点火的时候。

7汽车电喷发动机进气系统

4)速度传感器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

磁电式感应传感器工作原理:磁电式感应传感器利用电磁效应、霍尔效应或磁阻效应等电磁现象,利用导体和磁场发生相对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让机械能转为电能,把被监测的物理量转变为感应电动势的变化,实现位移、速率等参数的测量。

霍尔式传感器工作原理: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是利用霍尔效应的原理,产生与曲轴转角相对应的电压脉冲信号的,它是利用触发叶片或轮齿改变通过霍尔元件的磁场强度,从而使霍尔元件产生脉冲的霍尔电压信号,经放大整形后即为曲轴位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5]

将磁性转盘输入轴与被测转轴相连,当转轴转动时,转盘随之转动,转盘附近霍尔开关集成传感器,通过小磁铁产生相应脉冲,检测单位时间内脉冲数,便得出对象转速,此时,转盘的小磁铁数目多少决定传感器的分辨率。(如图8)

8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的各种不同结构

5)振动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发动机运行时的振动情况,一旦发现有爆震倾向,立即调整点火提前角以避免出现爆震。

磁应变式爆震传感器

磁应变式爆震传感器是利用磁应变效应的一种传感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永磁铁、靠永磁铁励磁的强磁铁心以及铁心周围的感应线圈和壳体等。

安装在发动机上的磁应变是爆震传感器,将发动机振动的频率转化为电压信号检测爆震强度,当发动机气缸出现振动时,传感器产生共振,此时作为强磁性材料的铁芯会发生改变,永磁铁穿过铁芯的磁通密度发生改变,磁芯周围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动势就是爆震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电压信号改变震动频率也有变化,当传感器振动频率与暴政时,发动机振动频率共振时,传感器输出信号最大磁应变式爆震传感器输出电压最大。

压电式爆震传感器

利用晶体或陶瓷多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压电式爆震传感器,所谓压电效应,就是某些材料受到压力之后,在两端面产生相反电荷因而形成电压的现象,当发动机出现爆震时,压电式爆震传感器会感受发动机的振动力而产生电压信号,将这种电信号整形之后即可作为爆震信号送给发动机ECU,压电式爆震传感器由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发动机爆震传感器,根据内部结构的不同,压电式爆震传感器可分为非共振式和共振式两种。

3.1.2执行器

1)发动机电子点火控制装置

发动机电子点火控制装置由处理机传感器及接口直器构成,通过对发动机参数进行运算判断,点火时刻并调节,使发动机能够在最佳的状态下进行点火,以输出最大的动力,降低排放。

在发动机电子点火系统中,有触点式,普通无触点式,集成电路式等,发展至今的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使得汽车的点火时刻更加的接近了理想状态。

传统的触点是电子点火系统,主要是通过触点的极短的时间内结合和分离,使得电路进行接通或断开,引起次级线圈产生极大的感应电流,从而使火花塞工作点燃混合气。

点火信号发生器主要是利用三极管的截止与通道来产生点火信号,此外,还有霍尔效应式和光电效应式。

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燃油供给系统由汽油箱、电动汽油泵、汽油滤清器、燃油分配管、油压调节器、喷油器、冷起动喷嘴和输油管等组成,有的还设有油压脉动缓冲器[7]

使用开环和闭环控制相结合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照喷油嘴安装位置的不同,实现喷油点火,单点多点,缸内直喷的喷射方式,其主要优点在于空蓝笔的控制改变,以此达到最佳空燃比,在电控喷射技术的使用当中,汽油的雾化蒸发性能加速,性能更好,发动机的转动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①将电控燃油喷射器安装在化油器上,属于单点电控燃油喷,如果喷射在节气门上方,只能改变节气门雾化以及加热管壁的温度,提高燃油挥发程度,难以确保进入节气门后,进入进气门后的管壁上形成的油膜和油滴,在经济接管相对复杂的结构当中进行混合器的输送和分配会十分影响,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混合气达到最高的空燃比,而多点喷射是将喷射器设在节气门处,在加热时进气门上进行增发的燃油与混合气,进入进气门,在进入燃烧室,不会经过其管的复杂结构,从而保证均匀的混合气分配。

②缸内直喷,关键在于传统发动机与产生的缸内气体的运动状态,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喷入气缸的汽油和空气混合形成一个多次的旋转漩涡。立式吸气口代替传统的横向吸气口,通过来自上方的强大下降气流,形成与以往发动机相反的缸内空气流动-纵向涡流转流。弯曲顶面活塞利用活塞顶的凸起形状,增强了这个纵向涡流转流,再通过高压旋转喷射器喷射出雾状汽油,在压缩冲程后期的点火前夕,被气体的纵涡流融合成球状雾化体,形成一种以火花塞为中心,由浓到稀的层状混合气状态。这样,从总体上看,虽然混合比达到40:1,但聚集在火花塞周围的混合气却很浓厚,很容易点火燃烧。

3)废气再循环控制

简单的来说,该系统就是将已经排出的废气再一次进入新鲜的混合气中,再次进行点火燃烧,以抑制发动机产生的气体有害物碳氧化合物的生成,这大大提高了汽油的循环,再利用也使得废弃得到了减少,也是汽车排放尾气中净化空气的有效手段之一。

4)怠速控制

该系统根据冷却液温度和其他一些相关性的参数,比如空调开关的信号,动力转向开关的信号,发动机怠速时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除此之外,发动机的部分控制还有发动机输出,冷却的风扇,发动机的排量,气门正时,二次空气喷射,发动机增压,油气蒸发控制及系统智诊断等。

5)自动化变速控制系统

电子自动变速器在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中增加了电子控制单元,与之相关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车速传感器和气门位置传感器代替了调节气阀和气节门阀,传感器和开关将电信号传入电子控制单元后,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分析对比运算,然后发出相应的信号指令给液压控制系统,再由液压控制系统控制单元换挡电磁阀进行档位的变换。

6)制动防抱死系统

汽车防抱死功能又称为ABS功能,不仅缩短了时间和制动距离,还有效防治,因为紧急刹车而导致车辆甩尾和侧滑,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和良好的转向操纵性,增大汽车轮胎摩擦的同时,减小汽车轮胎与地面的磨损程度。

轻踏自动踏板时,轮胎会在刹车油的压力下发生持续暴食状态,但是防爆时系统会不断的进行刹车和放松,类似于人为点刹,从而避免因为紧急刹车造成的方向失控和车轮侧滑,在增大摩擦力的同时,不损坏轮胎,使刹车效率高达90%以上,从而减少刹车消耗,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7)牵引力控制系统

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能使汽车在各种行驶情况下获得最大的牵引力,通过计算机的控制检测,车轮转速和方向盘转动的角度加速时,检测驱动能与非驱动轮的转动速度快慢,判断驱动力较大,发出指令,减少供油量,降低驱动力,使转动力减少,计算方向盘转角掌控司机转向感应左右车轮转速差,判断汽车转向程度,检测出汽车转向不足或过度,从而降低或提高驱动力,实现转向意图。。

3.2底盘综合控制和安全系统

3.2.1底盘悬挂系统

底盘悬挂系统使汽车车架与车桥之间传递力的一个连接装置,询价作用是传递车轮与车身之间的力,支撑起车身的支撑力,牵引汽车的驱动力,刹车时的制动力,能缓和因颠簸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和振动,保证司机的安全和货物以及车辆本身的载荷。

3.2.1主动式车身姿态控制系统

车身主动控制系统,简称ABC系统,它的主要组成是由电子控制系统,主动式液压悬架和减震系统组成,其中,电子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以及开关按钮组成,主动式液压悬架及减震系统能承担车身负荷和冲击,使汽车安全性,动力性,舒适性达到驾驶最大需求。

车身主动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主要是通过控制器区域网络CAN连接,并根据系统实际所需,从各个相关的参数中接收到输入的信号,再一次结合车身主动控制系统中的各个传感器输入的信号,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模块进行计算处理来解决,必须采用的各种控制功能,以处理信号传送给相应的执行器,使得汽车能够在不同道路的条件下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

3.2.2巡航控制系统

在巡航控制系统中,司机可以把车速固定在恒定的数值上,车辆将会按照设定好的速度进行匀速行驶,司机不必踩踏板,这样能打幅度减轻在长途驾驶过程中因踩踏板而造成的疲劳,同时,车辆与匀速行驶会降低燃油的消耗量。

系统中电子装置可改变行驶的阻力,调节发动机节气门的打开程度,使得行驶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相对的恒定状态。

指令速度信号→节气门控制信号→节气门执行器→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发动机及变速器→车速→车速传感器(循环)

3.2.3防撞预警系统

汽车防撞预警系统主要是协助驾驶员避免与行人或车辆发生碰撞,或在行驶状态中发生无意识的偏离车道以及高、低速追尾。该系统就像驾驶员的另一双眼睛,能够持续不断地监测前车的状态以及道路状况,识别出各种潜在的危险情况,并通过声音和视觉提醒驾驶员,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汽车的防撞预警系统主要是通过智能视频分析处理来进行的动态视频影像技术捕捉,再通过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预警功能,通过红外线,超声波以及其它一些能够监测到车距追尾预警的预警信号,功能稳定,能够全天候的独立运行,在现有的汽车预警系统当中,超声波预警、雷达预警和红外线预警功能最为稳定,能很好的提高驾驶舒适安全性。

3.3智能车身电子系统

3.3.1自动调节座椅系统

(1)座椅前后的调节调节座椅前后位置,使身体距转向盘、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加速踏板的距离适宜,达到双手转动转向盘方便敏捷,两腿伸缩自如、灵活。其调整方法是:提起座椅右下方的调节手柄,解除固定装置,座椅便可前后移动,位置调整好后,松开调节手柄即可使座椅固定。

(2)靠背角度的调节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使座椅靠背支撑住腰,向后靠时不要让腰部悬空,这样就可以减少驾驶过程中的疲劳。

3.3.2智能前灯系统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前方会有相对行驶的车辆,这时驾驶员通常会把,远光灯变为近光灯,避免与对面车辆发生强光照射而无法正常判断前方路段情况发生危险,汽车智能前灯能够在这种情况下避免造成危险发生。

但在通常情况下,驾驶员手动调光时间长,频繁调动会造成注意力分散,造成交通事故,智能前灯系统主要通过控制开关电路,至于汽车大灯远近光灯上,当远光灯打开时,启动自动控制系统工作,对面有灯光进行照射时,会有反射光输入,在被光检测器输入电路捕获后,电路向单片机发送有效的高频电流,单片机通过控制方式来检测有效信号,启动调节控制输出电路变为近光。

3.3.3汽车夜视系统

汽车夜视系统主要是在夜间行车或进入较暗的环境中时,分辨车外环境光的微弱程度,从而控制汽车灯光,通常情况下驶入较暗环境,或在夜车行车时,驾驶员都会打开灯光,或夜间打开汽车寻找东西,启动汽车都需要灯光,汽车夜视系统,通过光敏电阻传感器,分辨环境光的微弱程度,在打开汽车门的瞬间,车内内饰灯自动发亮,这不仅为驾驶员提供了方便的服务,也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3.4电子门锁与防盗系统

在停靠汽车时后,进行的预警和防盗系统,此时若强行打开车门,或是触碰车体车汽车都会发生警报,从而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将车门锁死。

使用智能化的电子门锁技术,再结合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和智能卡技术与一体具有使用方便,易于管理安全保密用度广泛的特点。

3.4通信与信息娱乐系统

汽车的通信技术在于汽车的导航和定位系统,其中语音系统,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都是附加系统,在生活中也大为常见,甚至发展为视频通话,这都是汽车未来化的表现。3.4.1智能汽车导航系统

汽车导航系统主要通过汽车自身与各大平台导航APP进行绑定,它能根据驾驶者的需要选择,在驾驶者行程中选取最佳路线,是达到目的地的方向与距离,是汽车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开端,也为未来无人驾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3.4.2语音识别系统

语音系统主要出现在智能系统当中,通过驾驶员与AI,智能的沟通来实现汽车的一些机械操作,例如打开空调,打开车灯,关闭车门,播报汽车燃油,用电情况等,计算机经过逻辑判断之后,输出信号进行操作或报警。结合语音系统,人工智能载入汽车使用当中,提高了汽车服务质量,也使得汽车的发展趋向于未来化。

3.4.3信息系统

语音识别系统主要的是汽车在发生危险警报或是油量耗尽,汽车速度过快,车灯状况,用电情况,车门开关情况,以及一些其它汽车不正常使用,而造成汽车无法正常行驶或无法运转的报警。

3.4.4通信系统

通信技术系统的使用主要在无线电数字信息,互联网,还有一些其他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通讯系统实现网络的信息交换,图像传输,使他们便于获得信息服务。

4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趋势

4.1发展趋势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趋近于集成化,多元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未来化

4.2发展简述

随着汽车镶嵌技术的发展,数据总线技术的成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逐渐转向集成化,网络化发展也成为当今汽车技术发展的主力,再将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在将自动防爆式系统和牵引力控制系统以及驱动防滑系统结合在一起的自动控制,这些都是控制器,经过计算机处理之后来进行控制运算,使得汽车达到最佳的行驶状态水平,也形成了集成化控制系统。

汽车智能化的技术依赖于电子技术,从自动驾驶构想的开展与电子卫星定位系统的多个学科相结合的状况下,智能交通系统开发,根据驾驶员提供的目标,向驾驶员提供距离以最短且能够绕开车辆较为密集的地方进行行驶,从全球定位系统获得沿途的天气状况,车流信息,交通事故,堵塞信息等,如今,我国北斗卫星已经开始启用,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使用到该卫星给我们提供的导航服务。

信息化的时代,更需要有力的电子设备进行支撑,发展好电子控制技术是当今世界难题之一,从密集的线束转向集成化,网络化,无线式的发展,人们在通过各种方式将汽车的各种零件减小,在确保汽车正常行驶的状况下,还要达到一定的娱乐性,这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道路之一。

随着汽车电控元件越来越多的广泛运用,车载电子设备也在数据通讯变得越来越复杂,以更加的低成本对汽车进行高能化的运用,不仅改变了机械式的运转,还统一了控制单元。

微型化电控系统技术日益成熟,在微型化同时下降时,提高精度,开辟更多技术领域交织融汇的新型电控系统,更加符合当下的一个发展趋势,将有限变为无限,将多变少,将大型转化为微型,在未来的发展中,电控技术将会运用到更多的领域当中,在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中,也将会与更多领域相融,以达到更好的发展。

3)结论

随着现代电子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也运用到了汽车工业技术当中,两者达到了空前的紧密结合,集成化的控制技术,智能化的高速发展,使得电子技术应用在汽车的性能方面有了更安全的保障,电子技术的发展不仅降低了汽车排放污染的问题,还节俭了汽车对能源的使用,在未来汽车性能的提高和品种的创新当中,电子技术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担当着重要角色,汽车服务增加,同时也推进着汽车电子设备的增加,也促进了汽车电子化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滋忠.水电厂发电设备智能化设计的探讨[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8.41(5).

[2] 王凤娟.汽车电控系统建模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1.

[3] 井新宇.温湿度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D].江南大学.2008.

[4] 何杰.富康轿车温度传感器的检测[J].汽车零部件.2013.1(1).

[5] 朱玉平.霍尔效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J].汽车零部件.2012.7(7).

[6] 褚园民.重型液力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系统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9.

[7] 王亚飞,崔振伟,吴喜庆,韩艳辉.排气歧管结构形式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J].汽车工程师.2017.5(5).

后记

时光荏苒,我们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这三年以来,生活上我受益匪浅,经历三个月时间的磨砺,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完稿,回首三个月以来的收集、整理、思索、停滞、修改直至最终完成论文的整个过程,我得到了许多的关怀和帮助,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达我最真诚的谢意。

首先,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在我的论文选题,资料的收集,写作阶段,都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鼓励,在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每当我有疑问,都会放下繁忙的工作,不厌其烦的指点我,第一次完成初稿后,老师又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对我的论文进行认真的批改,字字句句严格把关,对我的论文提出中肯的意见,使我在论文的写作和研究过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借此机会,我谨向我的指导致以深深的谢意。

其次,我还要感谢汽车运用于维修技术专业的各位老师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严格无私高质量的教导,我才能在这几年短短的时间中,摄取了很多的专业知识,迅速的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最后我还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是你们给了我一个审视我几年学习下来成果的机会,让我今后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以期望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回报你们,回报社会,再次感谢你们,祝你们幸福、安康!

[鲁三冰]

2020年11月3日

 本文查重率7.97%,已通过论文审核,如需写作论文,请联系:

微信:18585655204

投稿来约:

lusanbing@yeah.net

微信:18585655204

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感谢您阅读!

比心

本期编辑:鲁三冰

责任编辑:鲁三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