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云晓老师生活感悟系列(十二)

 花晨月夕1234 2020-12-07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工作智库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主要教育著作有《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遇见文学的少年妙不可言》等。主要音频课程《孙云晓36堂家庭教育通识课》《孙云晓:9个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48集)已在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

孙云晓生活感悟915

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有哪些内容?又该从哪里入手?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蓝玫倡导的亲子日常生活”三个三”,即一日三省的家庭共读、一日三事的家务劳动、一日三餐的食育课程,可能是一个很实用的参照。当然,家庭如人均有个性,不需要过于机械,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具活力。河北邢台等地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阅读、劳动和食育三原则,并且持之以恒,就可能创建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美好家庭。  

孙云晓生活感悟917

  对于写作者来说,进入老年该写些什么呢?读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的《巴金的晚年创作》一文有所触动。1980年,76岁的巴金在日本宣布雄心勃勃的写作计划,如写八本书,翻译五卷赫尔岑的回忆录,其中完成的《随想录》成为其晚年名作。巴金一再强调,《随想录》是作为留给后代的”遗嘱”而写的,他说:“我写因为我有话要说,我发表因为我欠债要还。……我不把它们倾吐出来,清除干净,就无法不做噩梦,就不能平静地度过我晚年的最后日子,甚至可以说我永远闭不了眼睛。”其实,谁都有真实的感受需要表达,年龄越大越应该远离假大空的语言,而写出凝结一生经验的真话,不负读者之信任。

孙云晓生活感悟918

网络传播太惊人了,昨晚谈特殊时期习惯培养的一小时视频课,在线人数竟然超过20万!讲了几十年的课,哪有如此之大的课堂?教育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期间,我有幸主持过10年习惯研究的国家课题,并在喜马拉雅开48集音频课《9个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昨晚以结合鲜活案例讲道理提出具体建议的方法,讲解《疫情防控期间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特别倡导养成讲究卫生、喜欢阅读、勤于写作、用好媒介、积极乐观等重要习惯。这些既是研究的成果更是自己的深切体验,可谓肺腑之言。衷心感谢广大父母与教师朋友的厚爱,完全可以相信,良好习惯有助于缔造健康人格,养成好习惯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编辑秦远晴(愚公)

 学术顾问

   魏书生      钱梦龙    赵忠心

   唐云增      罗崇敏    张志勇      

   孙云晓      聂振弢    周同宾

  总策划     秦远晴(愚公)

  主     编    陈   曦

  摄影编辑   张殿举

 第79期(总第274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