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犹太人:花钱、发怒和喝酒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本性

 酩阅 2020-12-07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请您关注酩悦

男人的故事,不妨说是一瓶酒。一杯在握,增豪情义气。三巡过后,呈本色性情。虽有酒量但不是因身体原因(驾车另当别论)而在酒席上拒喝者,多非性情中人。

征文作品,原文标题:“试之以酒”见性情

文:范一直 | 整理:酩悦团队

木心说:“择友三试:试之以酒,试之以财,试之以同逛博物馆。”对金钱的态度可见人品,“同逛博物馆”可见其文化品位,而喝酒最能见出性情。犹太人以为从花钱、发怒和喝酒三方面,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本性,亦然。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有一款来自边疆的酒,以“英雄本色”诠释其品牌文化。酒中豪气在唐代边塞诗中多有洋溢:“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余光中在《寻李白》诗中说:“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一吐就半个盛唐……”酒气加剑气,英气自然来。苟且的人生需要一瓶好酒去升华,让酒香将心灵引向诗和远方。而男人的故事,不妨说是一瓶酒。一杯在握,增豪情义气。三巡过后,呈本色性情。虽有酒量但不是因身体原因(驾车另当别论)而在酒席上拒喝者,多非性情中人。

传统白酒(尤其是名酒)通常是高度。江南一带流行低度白酒,是近二三十年的事。低度酒所谓的“降度工艺”,不就是掺水吗?将一首整饬的唐宋格律诗,用白话稀释成一篇散文诗,不读也罢。某友有一次赴宴,席间只有35度的低度酒。他让服务员拿一瓶矿泉水,喝一口水,再喝一口酒,说:“这酒淡出鸟来,喝了水再喝口酒,才觉出一点酒味。”已故浙江诗人梁健曾主持拍摄百集电视系列片《中国酒文化》,拍片时周游全国众多驰名酒厂,遍尝各地佳酿,肉身成了一座在中华大地上流动的酒窖。其名篇《一寸一寸醒来》,非酒道中人难以体会其中的生命题旨。“和酒喝酒,和爱人作爱”,是他的金句。暖男本色和浪子性情相得益彰。

不过,与其以酒量逞英雄,不如以酒风、酒德践行酒文化。喝酒最好以“匀速运动”作“可持续发展”。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既伤身体,又无从品酒,遑论饮酒之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酒当和友人分享。木心说:“茶宜独饮,对饮便劣。”而酒宜共酌,独饮则闷。某友喝酒有两个不适应:酒桌上倘无友人不适应。一桌人倘有谁酒量比他好,也不适应。当然,对不喝酒或酒量小的朋友也不能苛求。“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另外,酒席上敬酒固不能免,但站起来敬多少显出彼此的距离感。“屁股一抬,喝了重来”,“屁股一动,表示尊重”,喝酒喝得坐立不安,有点烦。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酒是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剂。有人当年说了一句“只要有壶酒,不分敌我友”的戏言,被斥为严重丧失阶级立场,被打成了“右派”。而今以酒会友,可助建和谐社会。既然坐下来一起喝酒,几杯下肚,在座者中纵使有看起来不大顺眼的家伙,也不必对其冷眼横眉。人际间倘无关原则或大义的纷争,不妨践履“一壶酒主义”。彼此围坐一桌同喝一壶酒,也就没啥大不了的矛盾和难化解的冲突。俺在酒桌上每当喝到一眼闭,一眼眯时,醉眼朦胧,“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民谚曰:“越赌越薄,越喝越浓。”讲的是朋友间如常聚赌,友情会随着赌的次数和规模之加剧而变得越来越薄。相反,倘若朋友们常聚在一块喝酒,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浓。当然,“酒”只是充当朋友相聚的一个“由头”,但少了这“由头”就会索然寡味。朋友因彼此说得来聚在一块说说,而“说说”这码子事,如无酒助兴,岂不是“空”口讲“白”话?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固然是雅,但“酒肉朋友”未必就俗。中国思想史上特立独行的李卓吾,写过《李生十交文》,首先提到“其最切为酒食之交”。因酒食乃“最日用之第一义也”。“民以食为天”,“友以酒为地”。“酒肉”之皮不存,友情之毛焉附?

诗文达意,美酒传神,写尽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