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玫茵堂的中国陶瓷收藏

 RK588 2020-12-07

现今举世瞩目的玫茵堂中国陶瓷收藏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由出生于马尼拉的瑞士商人蒂芬·裕利(Stephen Zuellig)和吉尔伯特·裕利(Gilbert Zuellig)兄弟肇事,历经大半个世纪积累而成

玫茵堂这个名字虽然来自于中文,但也是裕利兄的祖父于1912年在苏黎世东南部购买的一处地产,玫茵伯格(Meienberg ),名字的谐音裕利兄弟两个都在这处地产上有自己的家,哥哥蒂芬还利用其狭长的地下室作为展厅,展出他们拥有的宝物。

裕利兄弟开始收藏时并不是行家,但他们善于用人,选择当时最好最有经验的古董商。其中包括伦敦古董商普里斯特利与费拉罗Priestley and Ferraro), 主要帮助购买高古藏品。艾斯肯纳兹(Giuseppe Eskenazi),主要负责较晚的藏品。艾斯肯纳兹在大约25年的时间里,通过出售或直接帮他们购买的藏品就超过160件。 但可以肯定,对裕利兄弟影响最深,买到精品最多的古董商非仇炎之莫属(Edward T. Chow)。 

最初,裕利两兄弟是通过一位立足新加坡名叫凌海伦(Helen Ling)的华裔美国人买货。凌海伦当时主要在上海购买古董瓷器,经常来往于上海,香港,新加坡之间。正是通过凌海伦的介绍,裕利兄弟有机会结识二战后香港最著名的古董商仇炎之(Edward T. Chow)先生。仇炎之先生后来移居瑞士,与裕利兄弟过从甚密。在他的协助下,裕利兄从最初的面面俱到,见什么买什么,发展到后来的明确分工,协调合作。弟弟吉尔伯特专注收藏新石器时代到唐宋时期的陶瓷,哥哥斯蒂芬专注于收藏元明清以后的瓷器和古代青铜器。更为重要的是,仇炎之引导裕利两兄弟正确认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价值。告诉他们,藏品要注重稀缺性,艺术性和品相完整性;立件,比如瓶子的价值要高过碗碟类的圆器,同时,要用心收藏,用爱收藏。虽然这些金科玉律在中国内陆收藏圈家喻户晓,但对于裕利两兄弟还是非常实用。

从2010年开始,在仇炎之的孙子仇国仕的努力下,玫茵堂的藏品开始在苏富比香港拍卖,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2014年以3.8亿港币成交的成化鸡缸杯。

明成化鸡缸杯 

清乾隆珐琅彩雉鸡诗文瓶 

明宣德青花鱼藻纹笔洗 

明洪武花口釉里红大盘

清雍正青花花鸟纹如意耳扁瓶

明永乐青花松竹梅盘

明成化青花西瓜纹宫碗

清雍正粉彩过枝花卉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