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雪梅 | 出生入死闹革命 赤胆忠心跟党走(一)

 乡土宁海 2020-12-08

1960年的杨民昆(1916-1990)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杨雪梅(杨民昆之女)

图片:杨雪梅提供

原标题:

出生入死闹革命  赤胆忠心跟党走

——宁海西南区地下交通联络站站长杨民昆生平纪实

审核:刘开文

民昆宁海官地人(化名“日比”),出身贫困,在党组织影响下参加革命,在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打造官地红色堡垒村。在山洋革命根据地遭敌人封锁时,根据上级指示,担任西南区联络站站长,积极采购筹集、运送军需物资、护送往来人员,出色完成任务,为三门解放、宁海县城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虽然职位多次变动,但他始终光明磊落, 真诚待人,使命在肩,初心不忘,公而忘私。

本文篇幅较长,“乡土宁海”分三期连载,敬请关注。

 一、家世与童年 


民昆,1916年9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官地村(现前童镇官地严家村)。自幼生长在贫困的家庭里,父亲杨安从善良正直、朴实仁厚,虽然体弱多病,但聪明能干。母亲童妃妹,善良贤淑、勤俭持家,处事大胆泼辣、干练,为人直爽热情,与人和睦相处,颇受邻里的喜爱与尊重。民昆系长子,下有两弟一妹。小弟12岁时溺水身亡。民昆在8岁时上官地私塾读书,只读了一年零二个月的书,因父亲身体有恙家里劳动力薄弱,民昆只得辍学在家放牛。民昆实在很想读书,在他的再三央求下,父母总算放口,在10岁时才又让民昆去上学。那年民昆的伯父因病亡故。迫于家计,民昆11岁时又辍学。12岁那一年家里发生了一场大火,房屋燃烧殆尽,对一个贫穷的家庭而言真是雪上加霜,家庭生活愈加艰难。此后,民昆一直在家放牛、砍柴、种地,但并没有放弃读书识字,他以坚强的意志在自学;虽然从事农作,但对光明充满了向往。民昆从小就喜欢听《水浒》的英雄豪情侠义、《包公》刚正不阿的故事,喜欢看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忠勇豪气的戏文,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官地村全景图 | 陨石摄影

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自幼聪明好学,记性特好,从小就学会了农活,并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杨民18岁时父亲亡故,家庭经济更加困难,兄弟姐妹全家六口依靠杨民昆一个人,忙时做农业,闲时靠打短工和做小贩度日。苦难的磨练使他日趋成熟;生活的磨练,养成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朋友的结交相处,养成了他沉着机智勇敢的处事方式;做小贩的经历,既开阔了眼界又丰富了社会阅历,他待人热情、正直、开朗、豁达,在官地村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号召力。
1941年日寇攻陷宁波后,烧杀掳,四处横行。国民党慈溪、镇海等县政府相继退驻宁海西乡,官地村驻扎着镇海县政府和国民党部队。他们强占民房,叫保甲长每月数次向村民摊派柴米、菜草,村民苦不堪言,杨民昆家同样也分到了摊派。

1942年11月的一天,保长骗杨民昆来家里, 10多个荷枪实弹的军警五花大绑,把他送到竹林乡公所关押、待送。杨民昆母亲着急万分,四处托人化钱总算把杨民昆保回家。但没过几天,保长复向保人索要杨民昆去当壮丁。听到这个消息后杨民昆只好逃离家乡躲避。

 三、积极参加革命工作 


1943年,根据党组织安排,中共党员杨民奎回故乡官地村开展革命工作,他以官地小学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带领村里的骨干青年宣传抗日,组织发动群众。一面开展抗丁、抗粮、抗税斗争,一面秘密发展党员。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官地村开办了农民夜校读书班,学习文化;建立青年同乐会,组织文艺演出队,民昆积极参加。在读书班接受革命道理和阶级启发教育;通过村剧团演戏实现禁赌正风气、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方针,吸引了全村的革命青年。提高了青年人的革命觉悟,增强了凝聚力。这些活动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在周边的村庄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年,童才叶为妻。

1943年底至1944年,官地村原有的横坝水渠被洪水冲毁,修复工程大,且遇洪水仍存在再次被毁的威胁。还需新开挖一条水利渠道,这是一件事关全村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个别地主妄图继续以按劳摊派的老规矩来修水利。民昆接受地下党的指派,与青年骨干一道做好全村村民发动工作,共同抵制修水利中不合理的按劳摊派,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同。最终迫使个别地主作出让步,实现了村民每户按照实际受益田亩负担的合理主张。在党组织的引领下,这次斗争获得了胜利,使村民群众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得到了村民群众的支持,赢得了人心。

1945年初夏,日本鬼子占领了宁海县城,人民群众四处逃难,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更加艰难。民昆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以及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中国人民忍受饥饿、饱受屈辱的日子。亲身经历了被抓壮丁,五花大绑、严刑拷打和关押;受压迫被剥削,吃不饱,穿不暖,天天挣扎在死亡线上。在地下党的教育引导下,杨民昆参加地下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和工作,懂得了革命道理,提高了觉悟,使民昆进一步领悟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苦难民众的大救星,也认识到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穷苦人谋幸福的组织。因此,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念。通过实际工作和斗争活动的锻炼、考察,19455月由杨民奎杨国宾介绍,民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化名日比”。

1956年春民昆(前排左)与弟民伦(前排右)及杨毓舟合影。
1946年初,国民党政府捐税分派到官地村,村保长杨元亦(后为中共党员)向杨民奎汇报捐税分担情况,通过分析对土地占有率与捐税分配比例重新作了调整,即由本村大地主**原负担34%捐税比例改为50%,另两户地主和全村村民捐税各负担33%改为各负担25%。因此触动了杨**的经济利益,引起了杨**的极大不满。他依仗权势,告杨元亦贪污、是“十八党”成员,并刊登在《宁海民报》上,于是国民党撤销了杨元亦的保长职务。当时,官地和严家两个村合为一保。杨**想在这次重选保长中能当上官地和严家村保长,派同伙四处活动拉选票。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利于地下党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党组织决定推出杨民昆为官地和严家村保长侯选人,参与竞选。同年年底,杨民昆已担任官地村党支部组织委员。为落实党组织的意图,民昆在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宾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到这场斗争中,多次去严家村做好严国金严增土等为代表的一批贫苦农民的思想工作。想方设法联络发动两村的群众,与地主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两村群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民昆高票胜选。虽然选举赢了,但地主势力不甘心失败,去县城告状,告民昆是“十八党”成员,并提出种种理由和罪名质疑,国民党县政府当局就不承认这次选举有效,不批了事。直到1947年下半年国民党县政府又将官地村与柘湖杨村合为一保,再次重选保长。为获取村政权,村党支部与地主势力开展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斗争,最终官地党支部把村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第一集完
【 红色官地文章很精彩
一、杨绍谦 | 坚强的红色革命堡垒村——官地

点此进入第一部分链接

点此进入第二部分链接

点此进入第三部分链接

点此进入第四部分链接

点此进入第五部分链接


二、章麒 |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记宁海“红娘子”杨芝梅

点此进入链接


三、王灵恩 | 信仰的力量——来自《往事》的红色官地集体记忆

点此进入链接


四、杨绍谦 | 母亲的记忆

点此进入链接


、杨向天 | 投笔从戎战苍山 勤育桃李誉台州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中共宁海县委书记杨民奎生平纪实

点此进入链接


六、刘开文 | 宁中学子,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娄启颂

点此进入链接

七、王灵恩 | “宁海第一红村”呼之欲出

点此进入链接

八、王灵恩 |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宁天新工委书记邹逸同志拜访记

点此进入链接


乡土宁海

公益性传播平台


□ 作者:杨雪梅

□ 排版:水东居士

□ 审核:刘开文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题词:林邦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