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修被贬夷陵,写下一诗,旷达豪迈,令人推崇备至

 昵称535749 2020-12-08

每天读国学 12-06 18:16 

贬谪,对于封建文人来说,向来是一大噩梦。尤其党争剧烈的时候,贬谪最为惨痛。但贬谪却又激发了封建文人的创作心理,呈现出一种鲜明灿烂的文化现象,即贬谪文学。对于绝大多数封建文人来说,贬谪文学是他们一生最重要,也最辉煌的文学,是苦难枝头上绽放的绚丽花朵。像我们很熟悉的北宋文学家苏轼,他的诗词创作就离不开贬谪生涯。

概括来说,就是苏轼在贬谪生涯中,逐渐融合了儒、释、道的一些主要观念,形成了一种旷达豪迈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不仅让苏轼战胜了黄州贫厄,也战胜了岭南瘴雨,还成为诗词创作中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味。如著名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而说到苏轼的旷达豪迈,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恩师欧阳修的影响。

《黄溪夜泊》便是欧阳修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同样也是一首贬谪途中创作的贬谪诗作。据史书记载,《黄溪夜泊》是欧阳修于景祐四年(1037)被贬夷陵时,途经黄溪,登山临水之际所作。在欧阳修的这首诗中,其实我们便已经可以一窥旷达豪迈之气了。只不过后来苏轼的诗词作品,将这种旷达豪迈之气发展到了极致。

《黄溪夜泊》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首联“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即楚人自古就喜欢登山临水,以抒发心中的忧愁。我才刚到这里,就已经觉得内心的忧愁回环往复了。“楚人”,即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据有今湘、鄂、皖、江、浙诸省之域,这里主要借指屈原,《楚辞·九辩》中曾有“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之句。而欧阳修溯源到屈原,自然是为了引出心中的诸多忧愁。

颔联“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即借景抒情,它的意思是说,青色的烟雾笼罩着茂密的树林,使得三峡也显得很阴霾。明月的清辉照耀着平旷的原野,不时传来猿猴的哀鸣。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来看,它既是欧阳修登山临水的所见所闻,也是满怀愁情的具体体现。如柳宗元《入黄溪闻猿》一诗中就有记载,“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颈联“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即远离故乡,加上又逢岁暮年关,叫我愁苦万分。想要安慰作客他乡的自己,最好的方法还是开怀痛饮。由此可见,欧阳修登山临水,感慨万千,各种情怀纠结于心,所能想到的宽慰办法就借酒浇愁。虽然诗到了这里,情绪多多少少已经有所缓解了,但是我们都知道“举杯消愁愁更愁”。

所以欧阳修在尾联“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便进一步消除了谪居他乡的愁苦心情,即闲来登山临水,遇见大好风光,不妨高声长吟。如果不是因为贬官外放,我又怎么能看到各地的山水胜景呢?虽说这是欧阳修的一种自嘲,但是结合自己的多舛经历,于自嘲中愈见旷达,却是常人难以做到的。所以欧阳修诗中的这种旷达豪迈,就一直为后人推崇备至。

纵观欧阳修的这首诗,其实很大一部分篇幅都是以“恨”、“愁”为主要基调,然后借景抒情,喟叹岁暮,进一步渲染难解的愁绪,只是最后两句自我解嘲,迸发出旷达豪迈的基调。但也正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影响了后来,包括苏轼在内的很多人。即使时间相隔了近千年,如今我们读来,也依然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