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市属高校“数字校园”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参考论文

 新用户12318687 2020-12-08

● 北京市属高校“数字校园”资源建设现状调查

北京市属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坚持以需求促发展,以应用为重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共享,促进教育方式的根本转变。调查显示,北京市属高校的“数字校园”资源建设主要围绕数字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图书馆资源和数字信息服务资源展开。

1.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协调馆际互借中心、原文传递中心、资源协调中心等管理机构,研究制定了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统一检索系统建设方案,推进了北京地区图书馆系统资源建设的整体化进程。截至2014年7月,北京市属高校已建成396个涵盖服装、电影、舞蹈、农业等11个领域的主题资源包,整合图片近208.4万张、音视频8.3万个、文字3620.6万字、网页设计14.4万个,特色教育教学资源体系项目建设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同时,各市属高校按照特色教育教学资源体系项目实施方案,继续推进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重点提升主题资源包的建设质量和服务效益,加强丰富和完善原有“北京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平台”的功能,改变现有系统的技术框架,将400个特色专业的数据存储在云端,建立“特色专业云”。

2.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

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的基础上,北京市属高校已经全部实现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建立了图书馆的专门网站和数字资源数据库。大多数市属高校都通过购买、网上包库的形式,引进了多种中外期刊库、数字图书馆,提供检索、查询、浏览、下载等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及网络资源。

90%的市属高校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都十分注重馆内特色资源的形成,全面收藏学科特色资源,力争做到人无我有。然而在建设中,70%的高校没有考虑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共享性原则,随着用户信息需求的扩大,数字图书馆自身生存空间的扩展遇到瓶颈。

3.数字信息服务资源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北京市属高校为了给师生提供更加“精细化”的信息资源服务,纷纷建立了网络资源平台和精品资源数据库。其中,北京市教委牵头建设了北京教育科研网、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网、远程教育平台、北京市精品课程资源网、特色资源网等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网站,来服务教育教学。

在调查的25所高校中,88%的高校建立了学生信息数据库,84%的高校建立了教职工信息数据库,42%的高校建立了财务数据库,84%的高校建立了资产数据库,44%的高校建立了安防数据库,56%的高校建立了档案数据库,60%的高校建立了新闻数据库,88%的高校建立了校园一卡通数据库,76%的高校建有网络课程录播系统。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各高校的基础数据库建设情况整体较好。此外,68%的高校已经建成了或者正在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这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岛”,提高信息化软硬件系统及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 北京市属高校“数字校园”资源建设问题分析

首先,各市属高校内部或多或少存在资源重复建设和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市属高校内部教育信息系统是由各个部门分别建设管理,这样缺少互操作能力,使相关的软硬件及数据等资源彼此相互隔离,部门之间得不到共享,系统管理者和使用者应用复杂化,由此形成数据重复录入、系统之间数据传递缺乏等弊端,达不到资源的共享和同步性。

其次,北京市属高校缺少相应的机制和措施进行校际资源共享。目前,各高校建设的信息资源是分散和孤立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导致各校的网络教育资源虽然数量多,却缺乏综合性、创新性的优质教育资源。例如,在调查中发现,高校网络课程录播系统中的课程绝大部分是用于校内点播或者学校自身的资料保存,而对其他学校及社会开放的比例却很低。许多高校或教师不愿将自己辛苦建立的资源与他人共享,是优质资源整合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 北京市属高校“数字校园”资源建设对策研究

1.构建资源评价体系,促进数字资源规范建设

评价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不仅决定了教育的结果,而且可以起到提升教育各环节的作用。建立一个规范、健全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并优化高校的数字资源建设,并对资源建设过程中的环节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从而达到整合并共享教育信息资源的目的。

2.搭建高校协作平台,避免数字资源重复建设

搭建北京市属高校教育科研网络协作平台,可以整合北京市各高校优质资源,实现学生跨校课程的选辅修、图书馆电子资源跨校访问、高校间无线网络互通,跨校网络教学、网络课程资源访问、跨校观看专家教师在线课程视频资源等功能,充分实现北京市各高校优质资源的共享,避免了资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同时,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各市属高校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通过网络建立讨论小组共同对课程中的一个章节或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不仅可以调动高校教师自己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也能确保资源建设满足师生需求,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3.利用云技术手段,突破信息孤岛和资源黑洞参考论文

通俗地说,云计算就是在网络技术以及软件资源的基础上按需获取资源和服务。在“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变的关键时期,数字资源建设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来解决目前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基于现有的设备,只要向云服务提供商购买服务便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平台等建设,降低了软硬件建设成本,避免了资源重复建设;其次,多个高校共同加入到一个“云”中,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整合,扫除高校内各部分资源分布不均的障碍,减少各高校间资源建设的投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再次,师生可以根据云服务的不同类型,定制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从而实现易扩展,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论文链接:http:///index.php?c=show&id=44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