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方甘草 vs 复方甘草酸苷,用药区别在哪?

 板桥胡同37号 2020-12-08
甘草制剂对比手册,一文读懂!
 
甘草中的三萜类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黄酮类成分(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等)以及游离酚类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

临床目前使用的甘草制剂常见的成份有复方甘草、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和甘草酸二铵。均含有甘草字样,用药区别在哪?

一、常用甘草制剂基本信息


表1常用甘草制剂一览


1
复方甘草

临床作用:复方甘草片,主要含有甘草制剂,用于镇咳祛痰;其含有阿片粉,长期服用有成瘾性,有报道过反复服用复方甘草片成瘾的案例;运动员要慎用。

注意事项: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复方甘草片说明书的公告(2020年第14号)增加了其不良反应如低钾血症、水钠潴留。

并在注意事项中指出复方甘草片不宜长期使用,持续、大量服用复方甘草片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如服用3-7天症状未缓解,请及时就医。高血压患者服用需要监测血压。
2
复方甘草酸苷

临床作用:复方甘草酸苷是复方制剂,是第二代甘草提取物,以18β甘草酸单铵盐为主要成分。具有下列药理作用:

(1)抗炎症作用:甘草酸苷及其水解产物(甘草次酸)能使皮质激素代谢酶失活,通过抑制酶的活性,增强激素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甘草酸苷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酶的活化,发挥抗过敏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
(3)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肝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抑制病毒增殖等作用。


注意事项:对于高龄患者要慎用,容易引起低血钾;与利尿剂使用时,易引起血钾低,监测血钾;与莫西沙星联合使用,可引起QT间期延长。过量使用可引起醛固酮增多症。
3
异甘草酸镁

临床作用:异甘草酸镁是第四代甘草提取物,为单一的18α异构体甘草酸;具有亲脂性好、抗炎活性强、肝脏靶向性高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临床适用于慢性肝炎和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改善肝功能异常。


注意事项:容易引起血钾、血钠以及血压异常,需定期监测。与利尿剂使用时更加注意血钾情况。
4
甘草酸二铵

临床使用:甘草酸二铵是第二代甘草提取物,为单一的甘草酸二铵,临床适应证为“伴有谷丙转移酶升高的急、慢性肝炎”。


注意事项:禁用于严重低血钾、高钠血症、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使用该药时,同异甘草酸镁一样要监测血压、血钾、血钠。

二、4种药到底有何异同?


 相同点:
1.均是甘草提取物,第一代是甘草直接提取物甘草酸甜素,第二代以18β甘草酸单铵盐为主要成分的复方甘草酸苷,第三代的18α、18β混合的甘草酸二铵盐,现在第四代的纯18α甘草酸制剂-异甘草酸镁。均是西药的批准文号。

2.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不良反应。

4种甘草制剂均有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不良反应,因为甘草酸、甘草次酸化学结构本身与盐皮质激素相似,可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盐皮质激素受体,造成盐皮质激素的主要成分醛固酮异常发挥作用,造成假性的醛固酮增多。

表现为高血压、低钾、肾衰竭、低血浆肾素、水肿、肌病引起的肌肉酸痛或麻木等。使用甘草制剂后引起的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与用药剂量、疗程和个体差异有关。

注意:甘草中的甘草酸甜度是蔗糖的30-50倍,因此常作为糖果的添加剂增加甜味,也有报道大量长期食用含有甘草的糖果后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治疗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应停用甘草制剂,使用醛固酮抑制剂螺内酯、补钾等对症治疗。
不同点:
1.复方甘草片,是用于治疗咳嗽咳痰的,适应证与其他三种相差大。

2.复方甘草酸苷是复方制剂,除了可以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外,还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病

3.异甘草酸镁和甘草酸二铵在药品说明书中没有说明可以用于治疗湿疹或者皮肤病,虽然有研究表明异甘草酸镁对湿疹治疗也有用,但是不在药品的适应证中。

4.治疗肝损伤:在药物性肝损伤诊疗指南中,推荐异甘草酸镁可用于治疗ALT明显升高的急性肝细胞型或混合型药物性肝损伤。轻-中度肝细胞损伤型和混合型药物性肝损伤,炎症较重者可试用双环醇和甘草酸制剂如复方甘草酸苷或者甘草酸二铵。

不推荐2种以上保肝抗炎药物联合应用,也不推荐预防性用药来减少肝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Harding,Victoria,Stebbing,et al.Liquorice:a treatment for all sorts?[J].Lancet Oncology,2017.
[2].苏文凌,杨洋,苗芳,等.复方甘草片致低钾血症2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5):1439-1440.
[3].张琼华,施光峰,李谦.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肝炎2396例.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3):175-176.
[4].徐建国.异甘草酸镁抗皮炎湿疹药效学及其抗炎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
[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年11期.

本文首发: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本文作者:燕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