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的秘密全部揭开(十)--土星》

 天童老僧 2020-12-08
《宇宙的秘密全部揭开(十)--土星》

类木行星,是类似于木星成分构成的行星的总称。包括土星和它的卫星、木星和它的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和它们的卫星,都是类木行星。它们的共同点是,都由氢、氦、甲烷等气体和有机物构成。

另一类行星跟地球一样,由岩石金属构成主体。因为与地球相似,叫类地行星,包括火星、金星、水星、月球、地球五个星体。

类木行星来源于太阳的中子衰变过程。太阳中子衰变的时候,把所有衰变产物炸飞开来,弥漫了几百亿公里半径的庞大区域。其中接近太阳核心的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返回太阳。而弥漫于太空中的高温气体,因为降温,氢气、氦气、甲烷、氨气等易挥发气体迅速向远离太阳的方向挥发,把重元素、硅酸盐类物质降温结晶,被太阳引力吸引回太阳里面。

这些飘飞到土星一带的有机物、气体,在这里零下200℃的环境下,逐渐液化、固化,凝结成为一个巨大的行星。此时水、有机物、氨气、氧气、甲烷等都已经是冰体,氢气、氦气已经液化。所以形成的这个巨大星球都是以这些物质为主。构成星球的物质还包括稀土、金属、沙粒、粘土等固体物质。基本均匀的混杂在其他冰之中,并不集中。大约的比例是:岩石金属类成分与有机物水等成分的体积比为1:20甚至更少。

在形成星球的时候,这些冰因为已经是固体,所以与岩石金属共同沉降,形成星体的内核地幔,并不是岩石金属构成核心。所以在类木行星的地下,不是岩石,而是地下海。

构成星体地表的物质,则是液化或结冰的气体,氢气、氦气、甲烷、氨气。此时氧气已经先行结冰。由于星体的形成,万有引力增大,这个最初形成的庞大星体大于2000个地球体积,所以氢气在这个星体表面液化,形成甚至上千公里深度的液氢海洋,覆盖星体,大气也是氢气,海洋深处因为压力巨大,液氢则会结晶固化。所以就形成了气态/液态星球。与氢气沸点差不多的气体氦气、氨气,掺杂其中。甲烷比它们更早结冰。

这就是所有类木行星的典型构成。后来,最早形成的这个巨大行星爆裂开来,分裂为土星系统、木星系统、天王星海王星系统,其中有五个星体,在爆裂的时候获得了奔向太阳的初速度,脱离了类木行星的引力范围,来到太阳周边,成为五个类地行星和小行星带。

彗星,就是一个有机物、水、沙土混合的脏雪球,与类木行星构成相同,也是来自类木行星体系。

类木行星可以划分为几个级别:

一是相当于1000地球体积的巨行星,就是土星和木星。

二是相当于15地球质量的巨行星,就是天王星和海王星。

三是质量为月球级别的卫星,有很多,都是直径大约在2000公里--5000公里的卫星,这是最重要的一类卫星。

四是直径在300公里以下的卫星,几乎与陨石差不多。

木星直径13万公里,1370个地球体积,表面是液化氢的海洋,大气是氢气、氦气、氨气。土星表面是液化氢,大气与木星相同,直径11万公里,800个地球体积。天王星表面是甲烷、氢、氦、氨气结冰。直径5万公里。海王星表面与天王星一样。这些巨行星,通常的比重都是0.7克/厘米³,因为都是有机物结冰,所以比重小。有的含有金属多,比重可达1.2克/厘米³,是比较重的一种。土星木星表面温度为零下186摄氏度,为氢气液化的温度。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为零下224℃,为氢气结冰的温度。这里的温度都不是决定于环境,都是决定于一个星体表面物质的汽化温度和沸点。

在土星木星系统中,有十几个卫星很典型,直径在1000-5000公里左右,包括土卫六、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海卫一等约20颗卫星。这些卫星都有如下共同点:

1. 都有地下海。

2. 都以同一个面朝向主星,与月球相同。

3. 都有火山。或冰火山。

4.环形山撞击坑都是这半球有,另外半球没有。

《宇宙的秘密全部揭开(十)--土星》

(一) 地下海

土卫系统和木卫系统的卫星,都有火山和地下燃烧,产生的地热会溶化地下的有机物冰形成地下海。天文学已经观测到很多这里的卫星都有地下海。地下海的规模可达方圆上千公里,一般在地下100公里以下。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卫一、土卫二,都已经被观测到拥有地下海。并且这些卫星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同一个面朝着主星,与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方式一样。土卫三、土卫四、土卫五也都是同一个面朝向主星旋转。

月球总是一个面朝向地球。天文学迄今给出的解释都不对。他们使用的力学模型不对。

假定一个没有煮熟的鸡蛋,在旋转的时候会很快停下来,与煮熟的鸡蛋会旋转很多圈不同。这是因为生鸡蛋里面是液体,不能跟整体完全同步旋转,会很快消耗能量的缘故。

星球也是如此,具有地下海的星球,自转的时候,地下海水会阻碍旋转,水总会向着引力方向逆流,所以就逐渐阻止了星球的旋转,并形成不倒翁那样重心朝向主星的星体结构,总是重的一面朝向主星。这就是月亮总是一个面朝向地球的原因,是不倒翁结构造成的。

目前天文学的潮汐模型是错误的,特别是当他们不知道月亮曾经有地下海,他们说的潮汐锁定是说地球上的海水潮汐,根本就是瞎说。

类木行星因为是水和有机物融合结构,有些液态性质,所以在万有引力作用下会形成一个半球重一个半球轻的结构,跟不倒翁是一样的道理。

因此,依据地下燃烧、火山、地下海、不倒翁结构、月球中空这些迹象,已经可以断定,月球来自土星系统,曾经是一个具有地下海的星球。

其他类地行星也是如此。火星、金星、水星、地球,都有地下海。

特别是地球,迄今人类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宇宙的秘密全部揭开(十)--土星》

(二) 火山

在多数卫星上都有地下燃烧现象,发生火山。但由于类木行星物质构成为水和有机物,所以这里的火山都是冰火山,地下燃烧熔化的不是岩石,而是冰。所以陆地上会有有机物、水的羽状喷发物喷发出来。因为重力小,有的甚至喷发到太空里形成土星环。例如土卫二的羽状喷泉,就是地下燃烧形成的冰火山,羽状喷发物直接进入太空成为土星环。

最为典型的就是木卫一。木卫一与地球等类地行星相似,表层由硅酸盐熔岩构成,内核由硫化铁组成,半径900公里。原本地表温度零下150C°,是有机物冰的世界。但是有100多个火山,地表熔岩流主要是融化了的硫化物。最热点1700C°,比地球的火山温度都高。这是因为,这个星球的有机物挥发殆尽,地表已经出现了粘土、沙土、脏土冰,地下燃烧已经开始熔化粘土,所以出现了熔岩流,火成岩。并且温度也不是温泉的温度,而是熔岩的高温。

木卫一含水极少,密度已经从0.7上升到3.5。地表已经有岩石圈和玄武岩,厚度12公里。这已经与类地行星十分相似。

《宇宙的秘密全部揭开(十)--土星》

几乎所有的卫星都有这样的地下燃烧形成火山或冰火山。原因都是一个,地下存在大量的有机物的冰和氧气冰,在汽化过程中发生了燃烧,造成了火山喷发,改变了星体表面陆地的形态以及大气的成分和温度。

这与类地行星是完全相同的。地质学家一直认为地球上的火山源自地下熔岩,从来没有想到过地下燃烧的可能性,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地球也是来自土星系统,从前也是一个类木行星。其他月球、金星、火星、水星上面的火山,原理都是如此。特别是地球上遍布陆地海洋的温泉喷泉,都是一个原理,地热的来源都是地下燃烧。它标志着地球的下面不是熔岩,是与类木行星一样的冰,也标志着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同源。

(三) 环形山

土星环并不是气体,而是陨石形成,土星环上的陨石小到几米大到几十公里,密密麻麻。再大些几百公里直径的,就被列入卫星行列,也是陨石。这里的陨石不是岩石成分,都是冰体,水、有机物、沙土、金属等混合结冰形成。这里的温度在零下200°C左右。彗星不过十公里半径,组成跟这里的陨石相同,脏雪球,是来自这里的陨石块。

所以这里的卫星都会经常被陨石撞击,卫星上面都会有密密麻麻的撞击坑、环形山。每一个都是如此。

撞击坑在卫星上的分布十分有规律。典型的就是,一个半球密密麻麻布满了环形山和撞击坑,另一个半球一点都没有。这里的原因很典型,原因是一个半球有水,另一个半球没有。没有水的半球,撞击坑会永远存在,有水的半球,则因为冰的熔化、地下海的喷发,把地貌改变了,消磨了陨石撞击的痕迹,所以,没有环形山和撞击坑的半球,就可以断定,要么有地下喷发,要么陆地是水冰构成。

有的卫星全球没有撞击坑,那就是它覆盖着水和有机物,或者它的冰火山喷发物覆盖全球。所以环形山撞击坑痕迹的消失,是与陆地构成、火山活动和地下海有关的。这在类地行星这里也适用。类地行星在早期形成的陨石撞击痕迹,由于它们的陆地融化、地下喷发,地质活动,改变了地貌。而从前它们在土星周围的时候,也是伤痕累累的。

《宇宙的秘密全部揭开(十)--土星》

(四) 大气

土星木星系统卫星很多都有大气。它们的大气多半都是氢气氦气构成。在这样的星球,氧气以及氧化物是找不到的,都在地下,都还是冰。这里星球的表面会有大量的活泼金属存在,例如锂金属、钠金属、钙金属,它们在这里受到氦气和氢气的保护,与氧化物隔绝,所以都以金属氢的形式存在。这样的星球一般还十分稳定,没有进入演化期,它们的陆地温度低,地下燃烧还不激烈,地表一般还是甲烷冰一类。氧气在这里是缺乏的,这里叫做能源的,不是天然气,而是氧气。这里可燃物遍地都是,就是没有燃烧它们的氧气,这与地球不同。地球上氧气有的是,缺乏燃料。

但是有的卫星却进入了演化期。由于地下燃烧激烈,发生了冰火山、火山,给星球进行了加热,地表有机物都挥发到太空里,虽然环境温度依然是零下180°C,但陆地已经是由岩石沙土和脏冰构成。并已经形成了很厚的岩石圈。这样的卫星上面,大气通常不是氢气甲烷之类,而是氧气和氮气。这里的氢气甲烷氨气都被燃烧,并因为受热挥发到太空里,残留的是过量的氧气。例如木卫二、木卫三、土卫五,大气都是氧气和氧化产物二氧化碳,这里不再有甲烷氢气的痕迹,都被燃烧了。地球上的大气也都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形成原理跟这里一样。这个过程说明,每个星球的氧气冰总量是高于氢气甲烷冰总量的。所以在这些星球上,燃烧之后剩余在大气里的是氧气。

可是其他星球都是氢气过量没有氧气,如何解释呢?其他星球特别是土卫二,喷发羽状喷泉的这个星球最典型,一方面,它是有机物甲烷构成,另一方面在地下存在大规模燃烧,有着巨大量的氧气供应,并将来这个星球燃烧完有机物之后,也会氧气过量。这就说明,氧气不是存在于陆地和大气中,而是在地下结冰的,以氧气水合冰的形式存在,并数量庞大。

这在地球上也是如此。在地球的地下,也一样存有庞大储量的氧气水合冰。地球大气的氧气,地球上的各种氧化物、水、硅酸碳酸盐,都含有大量的氧。其来源都是地下的氧气水合冰。

所以在已经开始了燃烧、演化的星球,大气都是氧气二氧化碳为主,氮气来源于液氮的汽化。

木星,表面是液化氢气,大气都是氢气、氦气、氨气,但依然有地下燃烧,木星大红斑就是地下燃烧向太空喷发的大风暴,其深度到达木星地底,有7万公里的深度,截面积达到三万公里,可以并排把三个地球扔进去。土星也有地下燃烧。也形成地下喷发,大气顶端有六角形漩涡,已经被卡西尼号观测到。

(五) 比重

类木行星里面金属、硅酸盐、沙粒、粘土等含量很少,而且都分散在各种冰里面混合,没有大规模的硅酸盐聚集。星体也主要由有机物和气体固化结冰形成,所以比重一般在0.7克/厘米³。土星的比重以及大部分类木行星,都是这个比重。有些构成成分较为特殊的,比重也不超过1.2,例如木星比重1.2。有些卫星由于地下燃烧,开始了地表加热演化过程,造成了气体大量挥发,冰体溶解,陆地上的有机物都挥发殆尽,冰里面掺杂的粘土、沙粒都沉积下来,星体的体积变小,比重增大,有的星体比重已经达到3.6。与类地行星差不多。类地行星的比重,也是由于有机物大量挥发,体积减少,比重上升。水星的比重5.4,地球的比重5.5,这都是岩石金属构成的星球。

这样的星球,通常都已经在地表形成了岩石圈。厚度达十几公里。岩石圈的形成,是因为星体覆盖的各种冰大量挥发,甚至星体半径会减少一半以上,挥发残留的金属氧化物、硅酸盐、沙土等,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岩。因此岩石圈不是火成岩,而都是沉积岩。与大量冰层汽化挥发的同时,火山活动激烈,会把沉积岩熔化,生成火成岩,在陆地上造成火成岩地质地貌,如山脉,高山等。

类地行星的岩石圈和火成岩,也是这样形成的。

《宇宙的秘密全部揭开(十)--土星》

这是土星卫星的一般模型。

《宇宙的秘密全部揭开(十)--土星》
《宇宙的秘密全部揭开(十)--土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