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山羊】关东边疆铁骑行第30天

 妖精出动 2020-12-08

9月13日 从忠仁镇到建三江 骑行111公里 总行程2789公里



昨晚又是7点上床睡觉。外面广场上正在“蹦擦擦,蹦擦擦”跳广场舞。对面屋几个老哥一边喝酒,一边大声聊天儿。可我管不了这些,倒头便睡,很快就睡着了。

骑车人出行就这点好处,骑行一天后,浑身疲惫,只要想睡觉,什么都干扰不了,就是天打雷也干扰不了我,照睡不误。

一路走来,心无牵挂,白天游山玩水,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到地方吃一顿简单的便餐,偶尔再打打牙祭。晚上躺在床上,凡事不想,倒头便睡。一身疲惫在一宿好睡中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人到了我这个年纪,身体尚无大碍,家中无所挂牵,生活简单如此,却又奢华如此。百事满足,夫复何求?只有认真享受上苍给予的幸福生活,认真度过眼前的每一天快乐时光。方不负天地,不负此生。

夜里快12点醒来一次,对面还在喝酒侃山。继续睡觉。再次醒来,已经是快3点。

洗了把脸,然后烧开水,冲了一袋速溶咖啡。今天早餐是喝咖啡,吃我前天在太平沟买的一袋豆沙馅儿点心。一袋6块,只吃了5块,就吃饱了。



吃完早餐,研究了一下今天的行程。今天准备骑行103公里,到达建三江。这是当年北大荒军垦兵团的总部所在地。本来原计划是准备沿着边境线一路走过去,所以中国版图上鸡冠尖上的抚远城应当是必须打卡之处。可老婆不希望我走的太绕了。我看了一下去抚远的路程,一个是路不太好走,比较绕。再一个,这一带都是。连建三江这样的军垦总部的大城市在地图上都没有标识,更不要说各个国营农场,分布在哪里?地图上根本找不到。这就没办法安排食宿和规划行程。想了想算了,还是听老婆的话,直接向东奔绕河方向。

我不是一个特别追求形式的人。对于去什么东极点,北极村之类,向来没有什么特殊的兴趣。只要走了足够的路,看到了足够的风景就行了。所以,那个对很多人有足够吸引力的东极抚远,这次就算了吧。

今天的路程和昨天一样,没有什么坡度,所以骑行应当比较顺利。

天气也不错。天气预报显示今天天气多云转晴,气温10~19度,东北风二级,有点小顶风,不过问题不大。

录好了上面这一段内容,刚刚3:30。

又磨蹭了一会儿,3:50,出发上路。

骑行了20分钟,东天上,出现了一片灿烂的朝霞。絪红色一大片,如一条火龙,横亘在东方地平线上。看起来真的是很美,拍了几张照片,估计没有我看到的那种效果和感觉。



在平坦的三江平原上一路东行,路两侧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



在东面霞光最美丽的时刻,我路过了一片鱼塘。胭脂色的朝霞映衬在水面上,那份热烈,那份绚烂,那份相映成趣,真的是无可言喻。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早起的鸟儿有食吃,早起的人儿有景看。

我一向觉得,人生必须时时要有目标和追求。这一点在年轻时和年少时很容易做到。因为对于那时的我们,未来似乎有无限的可能。足以幻想和期望。但当人到老年的时候,年轻时的梦或已实现,或已时过境迁。而做一个老人,已经活了大半辈子,经历了太多,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也变得非常现实,对人生的未来也已经没有了什么指望。摆在眼前的似乎只有人生的终点——那个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最终归宿。因此这时候很难再有什么目标和追求可以引起老人们的兴趣。由于失去了目标,所以老年人往往容易陷入迷茫,往往找不到方向,失去了目标和动力。这容易使人整天浑浑噩噩,变成行尸走肉。这是一种很令人不安的生活状态。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老人也应当找到新的生活目标,以保持生命的活力和动力。

我特别欣赏英国诗人斯特朗的那首诗:《憧憬》,诗是这样写的:

得有个目标去不断地追寻,

让希望总烧起光明;

人生总得向往着什么,

心,怎经得起失去了憧憬。

要方向明确头脑清醒,

可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一旦生活陷入了黑暗,

凭坚定的信念在摸索中前进。

纵使星移物换,岁月匆匆,

对未来的追求可不能暂停;

生活,不可能浑浑噩噩,

假如你心里有个美好的梦。

毋庸讳言,我的同龄人目前均已进入到了老年状态。那么,作为一个已经65周岁的老人,我给自己确定了什么样的新的人生目标呢?

两条:第一条是追求活得健康。第二条是追求活得明白。

活得健康,不言而喻。就是要在晚年不仅仅是活着,而且要活的有质量,有活力。我觉得过了这个年纪,寿命长短倒无关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活得有质量。不能老是病病歪歪的,不能让人伺候。尤其不能老年痴呆。那对自己对亲人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在晚年我希望能够做到:活时就要活得愉快,死时也要争取死个痛快。不让自己有罪受,不给亲人添麻烦,不给别人找累赘。

所谓人到老年要活明白,就是要在退休以后,在没有了工作压力和生存压力,摆脱了繁琐的日常事务和责任的情况下,能静下心来思索人生的意义。究天地之理,通古今之变,弄通天道天理,人世人心。名曰开天眼。

总之是要活个明白。了解社会为什么会这样,人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

争取在死之前把一些事情想得通透,活能活个从容,死也死个明白。

有了这样的目标和追求,步入老境的后半生的生活就有了意义,有了方向。也活得有了兴趣,有了滋味。

我所以不断的骑车上路,就是要把自己的长途骑行作为实现这一晚年人生目标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是保持身体健康。通过长途骑行可以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通过不断的运动,使身体各方面机能保持活力和动力。另外通过直接回归大自然,纳天地之灵气,吸自然之精微,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在大自然中调整身体各方面机能,使亿万年自然精华孕育的这一块肉体凡胎,能在自然母亲的怀抱中与自然保持和谐和匹配,修复几十年逆天而为造成的身体与自然的不和谐,不匹配之处。这可以保持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通过走过千万里行程,一面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一面接触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通过万里骑行,与天地互动,与自然切磋,与社会互动。同时通过骑行路上的修行和思考,观察和比较,想清楚弄明白那些天地的奥秘,社会的变迁,人生的道理。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了解天道,熟悉自然,弄懂人生的明白人。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认真读书。特别是读那些优秀思想家,那些大哲先贤的经典之作。我最近就比较迷恋王东岳先生的《中西哲学启蒙课》,已经听了不止一遍。还有易中天先生的《中华文明史》。也包括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和根据其改编的电视剧《天道》。我都不止一次的收听收看,获益匪浅。

关于这个问题,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慢慢讨论。



5:56,来到了绥滨县和富锦市的分岔路口。这里绥滨县城修了一座巍峨的假山,很有气势。上面有两排红色大字:辽金生态古城,北方鱼米之乡。

拍了张照片,继续前行。





快到富锦市时,要路过松花江。看来松花江发了大水。两岸几公里的地面已经是一片泽国。一大片风力发电机全部泡在水中。





今天因为是阴天,太阳被遮在了云的后面。如果太阳能出来,在太阳的照射下,这一大片湖光山色水中景观应当很漂亮。特别是向远处观看,远处有小山,有富锦市的高楼大厦。近处是水景,还有巍然屹立在水中的一大片风力发动机。相互映衬,很是和谐壮美。本来是一幅很和谐很美丽的图画,但是没有了太阳的光线照耀,风景就大打了折扣。





从远处看,长长的松花江大桥也非常漂亮。犹如昆明湖上的跨湖长桥。中间主跨的桥洞竟然是圆形的。很是秀美。



这座大桥长3470米。应该是我所见到的最长的跨江大桥。以前在山东滨州附近走过的黄河大桥似乎也很长,有5公里。但它的主跨其实很短。只有1公里多一点。其余的地方都是实体路基。而这座松花江大桥是实实在在的3000多米的实际跨度。是空心流水的实实在在的桥体。



在我走过大桥的桥面时,发现路上有很多被压死的老鼠,原来由于下面发了大水,大水漫灌把所有的老鼠洞都给灌了,老鼠们无处可躲,只好躲到桥上来避难,结果在来往的汽车轮下死于非命。

7:04,骑行了45公里。进入到富锦市,这应当是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城市千城一面,没有任何地方特色,所以我连张照片都没有兴趣去拍。

富锦市进出城的路够破。加上城中道路前后延续13公里,骑在在这样的路上,真是一种折磨。如果不是特别需要真的没必要进城来,直接从绕城公路过去更方便,更便捷,路也更好。

出了富锦市,已经骑行了54公里,离今天的目的地建三江只有50公里路程了。

现在的时间是7:45,看来12点之前到达建三江应该没什么问题。

出了富锦市,走完了出城的破路,刚刚在柏油路上走了没多远,就是大榆树镇。



过了大榆树镇,就离开了完好的柏油马路,进入102国道。而这个102国道不仅路极窄,而且那路,那叫一个破。原有的水泥板路已经压的支离破碎,很多地方面目全非,上面又垫了些石子,简直就是一条乡间土路。坑坑洼洼,颠颠簸簸,让一直在好路上骑行的我真的感觉难以忍受。我没想到在我们辽宁那样宽敞漂亮的102国道,到了这里变得如此不堪如此落魄。



连续走了两三天刚修好的柏油路,现在也应该尝尝走破路的滋味儿了,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问题是还不止道路破。关键是在这样的破路上,还有许多大卡车跑来跑去,车一过烟尘滚滚,半天都难以消散。

在这样的破路上,走了5~6公里以后。来到了一个叫福来的村子。我心中暗暗祈祷,福来,福来,是否到这儿,苦尽福来,道路会有个转机呢?





果不其然,梦想竟然成真。出了福来村,道路竟然真的变好了。是那种良好的水泥板路。尽管后来又有几段儿破路。但总体来说,后面的路大部分还都是不错的。

10点整,骑行了80公里。到达永福乡。这个永福乡在百度地图上竟然连个标识都没有。很多村子都有标识,作为一个乡所在地竟然没有标识,真是让人难以理解。这里有一家小超市,我进去转了转,竟然在这里买,到了好几天买不到的红烧肉罐头,尽管是铁盒封装的,也算不错了。

10:33,骑行了87公里,到达二龙山镇。二龙山镇是一个很大的乡镇,很繁华。这里离建三江不到20公里了。我穿镇而过,继续前行。

快11:30的时候,我终于来到了健身江的北大门。这里不仅是北大荒农垦集团所在地。也是七星农场场部所在地。北大门处立的高大的门柱。看介绍,七星农场是北大荒集团超百万亩水稻种植第一场。因为他有170万亩土地,其中种植的水稻面积高达110万亩。仅这一个农场,就种植了110多万亩水稻,农北大荒集团那么多国营农场种植的水稻面积可想而知。







继续前行,很快来到了建三江城镇的中心。我一直骑到最南面火车站附近。本以为这个中国唯一的农垦总部所在地的火车站会很有气势。结果只有其貌不扬的一排小瓦房。站前广场连个雕塑都没有。这让我大失所望。



我在车站前找一个旅馆安排住下。然后骑上自行车又去了人民广场,希望在那里找到一个纪念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开发边疆的军垦伟业的雕塑。结果又一次失望,还是没有。

我真的不能理解,这里就这么不重视这么辉煌的一段历史,就这么忽略几十万军垦战士和支边知青的牺牲与奉献?我对此真的感到难以理解。

回到街里想找个饭店吃午饭。进了几家饭店都没有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本来想吃点儿包子馅儿饼之类。却都没有。因为刚刚过了饭时竟然都生意清冷,无人就餐。有一家有大碗馄饨。我一看算了。吃馄饨还不如吃饺子呢。于是来到超市又买了一斤酸菜猪肉馅儿的速冻饺子。我住的旅馆也捎带着卖大馒头。我看他们的大馒头又大又喧,面香十足,很是诱人。于是回到旅馆,我又买了三个馒头,带上楼,把饺子煮了。在煮饺子时放了一点西红柿,放了一点儿榨菜和老干妈,还有昨天剩的一块烧鸡。连汤带水也算是馄饨了。吃着这一锅稀汤饺子,又吃了一个半馒头,这下吃饱了。别说,酸菜猪肉馅儿的饺子,吃起来真是爽口。

吃完饭有些发困,先眯了一觉。

睡醒后,开始整理今天的游记。

今天,我终于来到了建三江,这个在心中向往已久这北大荒。建三江是一个很奇特的存在。它既不是县也不是市,没有人大,没有政协,没有地方兼职和相应官僚,但这是一个很大的地方,有20万人口,一个城市运转所拥有的一切机构它都有,税务公安法院一应俱全,但这些都属于农垦局,农垦局的前身是王震的部队,这里的人都是当年开发北大荒的专业军人和他们的后代,建三江农垦分局有15个大型农场,耕地1000多万亩,整个北大荒垦区土地面积更超过2000多万亩。其中大部分种植水稻,还有相当一部分种植大豆玉米小麦等。所以这里又叫北大仓。因为这里产的大米质量非常之好,故有绿色米都之称,每年这里产粮过二百亿斤,这些粮食可以养活中国的三军和京沪两地,因为他们的粮食95%是商品粮,三江平原的大米与南方的稻米不一样,南方米是籼米,一年两季到三季,但口感不好,而这里是粳米,香糯粘滑,不仅口感好,而且抗饥饿。所以成为三军粮食供应的主要来源。

今天来到了当年的北大荒,我们就结合网上的背景资料,来聊一聊北大荒的前世今生。

昨天我发了一张北大荒的地图。“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这里并非自古以来就荒凉无人开垦,曾经击败辽与北宋的女真人就在此生存发达。

清朝时满人大量入关,俄国势力趁虚进入;加上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先的龙脉,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地区,才使得边境千里荒无人烟,人迹少见。

直到中国五十年代进行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才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它横跨11个经度;从北纬44°10′到50°20′,纵贯10个经度,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

她的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西部是松嫩平原区。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双水合流。东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幽然相会,东流到海。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平均海拔只有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

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北大荒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部分为低湿沼泽地。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1956年初夏,王震将军率领他的师团指挥官,乘坐一列军车,风驰电掣般地北上。他将地图铺开,兴奋地指着祖国的东北角,对身边的人说:“你们看,这里是纬度40~50度,经度是130度左右,就是在这个位置,地球的对面是什么地方?”“美国、加拿大。”铁道兵二师代师长黄振荣立即回答。“对,北美洲的产粮区,也是世界粮仓。同是一个太阳,太阳对地球是公平的,那一片地是粮仓,这一片地是空白,我们就是要填写这个空白处!要让地球证明,别人做到的,我们共产党人照样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到了密山,大家兵分三路摸情况,王震将军亲自带领第三路人马到宝清县境内的大和镇勘查。大和镇距离宝清县城二百多华里,北离饶河县城三百华里,西离富锦百余里,但大多是低湿的沼泽。东靠完达山原始森林,四周没有一条通路。王震将军被这里绵延葱绿的山脉和广袤的平原一下子吸引住了,大家都觉得这里适合建农场。将军说:“北大荒创建上百个农场,你说该打多少粮啊……”王震将军感慨无限。

第二天天不亮他们就趟沼泽、穿荆棘,在当地猎人的引领下,来到一条小河旁的岗地上停下来。望着近处风光无限的山峦、脚下的清清河水和黑黝黝的土地,将军禁不住喊到“好极了,这可是个大粮仓啊!你们看,东靠原始森林,西边是平原望不到边,有山有水,就在这儿建个点儿。”

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0世纪50~70年代曾组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知识青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成立组建黑龙江时又创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已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如今称之为黑龙江垦区或北大荒集团,北大荒已变为北大仓。

但过量开垦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使湿地面积减少了80%,使大量稀有动物失去了栖息地。所以,现今已经开始退耕还林。现今国家已经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三江平原的荒地。

来到当年的北大荒,但见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种的小麦、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无边。北大荒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北大荒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水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北大荒生长季较短,但可以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高粱等作物,需注意低温冷害。2912万亩耕地,以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驰名全国。北大荒现有林地250万亩、草原616万亩、水面372 万亩。在利用资源、保护资源、良化资源的进程中,北大荒正在呈现土变更,黑土生金;水变清,清流千里;树变绿,绿满青山的动人景象,成为一座绿色的宝库。

以上内容大部分根据网上资料整理,拉拉杂杂又弄了这么多。希望朋友们对今天的北大荒有个全面的了解。今天的内容不少了,就到这里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