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寒的艾灸疗法

  平凡的人 2020-12-09

胃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治宜温胃散寒。

胃寒的主要致病因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饮食:胃寒患者多由于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黏膜的刺激。

2、生活习惯:常常不按时吃饭,冷热交替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久而久之会造成胃寒。

3、精神因素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也是促进胃寒症状加剧的重要原因。

4、天气原因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于天气变冷而经常性的胃痛、腹痛、腹泻等。

艾灸治疗胃寒:

取穴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轻者每天一次,每次40分钟至1个小时。

重症,每天一到两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时间不要拘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施灸的时间。寒症无论是宫寒还是胃寒,都是遇寒则痛,遇热者舒,所以由于寒凝导致的胃病,应该说最适合艾灸了。但是前提是,艾灸需要坚持。

灸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左右腿各一。

来源:中研太和医疗,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