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应付一点是一点

 昵称44943940 2020-12-09
2020年快结束了。
这是太煎熬的一年,随时随地都能听到不好的消息:有人生病了,有人失业了,还有人因为租房平台的爆雷无家可归。太多人的人生轨迹在这一年中发生了巨变。经历过这样一年,我们至少认清了一点,那就是未知的可能远远超出预料。你以为不会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事实上永远存在可能。
这一年教会了我们什么呢?
我想起一条心理咨询的原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也许也是不确定时代的生存之道。
别看这句话只有八个字,落到实处不容易。按我的理解,它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大处着眼,就是让自己看得远,想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背生理本能的。因为大脑厌恶不确定。而你只要多看多想,就必须直面大量的不确定性。本能的反应就是想赶紧停下思考。
但你需要训练自己多看多想的能力,包含那些小概率的可能:「万一我病了呢?」「万一在这个岗位上不能干一辈子呢?」「万一说好的协议被撕毁呢?」……天啊,没有人喜欢看到这些。但不能只看喜欢的东西。这一点,我想2020年已经教育过我们了:看或者不看,风险都在那里。
看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做点什么。
从眼到手,是这句话的第二层意思。也是另一处对本能的挑战,因为要落实到自己身上。
我们害怕独自面对,更愿意在想象中设置一个外部的期限:「没事的,只是这段时间如此,熬过这一段就都好了」。这也许是真的(我也这么希望),但我们如果太寄希望于「等待」,就限制了自己的应对能力。仿佛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什么都不能做,只有等到确定(或者说,问题自动解决)之后再开始。现在到了2020年底,这个声音尤其具有吸引力:不靠谱的2020年,终于快要结束啦!
仿佛在说,让我们把希望都押到明年!
可是明年就确定么?我忍不住想。
当然了,我也衷心祝愿明年万象更新,是靠谱的一年。同时我也看到,现在距离明年有足足二十多天,这仍然是一段可以用来行动的时间。
至少做点什么,为明年做做准备吧?
你也许不同意这个说法,觉得真没什么可做的了。那么,你至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个Plan B:假如明年还和今年一样不确定,你会怎么办?
但我们很容易想:「既然明年还不确定,那不如等确定了再说吧!」这样一个想法就消解了在这一刻采取行动的价值。某种意义上,这是把属于我们的责任外投:必须等别人(或者这个世界)给我承诺多一点之后,我才愿意为我的生活负责。
问题是,这一等可能要等很久。
不要指望风险清零后再前进。哪怕惊涛骇浪中的一艘小船,也要尽力把握一点点的方向。
这是我想说的第三层意思:我们能做一点应对,增加一点点确定感。虽然也只能应对一点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极小在极大的对比下,未免微不足道。但要正视这微不足道的确定感。
小一点就小一点,但事情总归是要有人做点什么,才会有所改观的。我前几天做了一个咨询,来访家庭要做一个很大的决定,我们都不知道从何入手。我说,我们做个小一点的决定,好不好?
家庭问是什么决定。
我说,我们先定下最终做决定的日期。
这个家庭松了口气,又有点失望。只是一个日期而已,和他们要面临的重大难题相比,什么都算不上。但毕竟也是一点进展。日期很快定了下来,我说你们回去之后做一件事,找一支红笔,在日历上把这个日期圈出来,每个人都能看见。
这让他们启动了更密集的信息收集,讨论,决策……最终,他们在那个日期做出了决定。
人们常常想把步子迈得更大,致力于一步到位地解决。但在真正困难的议题面前,这种想法反而会成为一种障碍。有时我看一些专家的意见,关于健康,理财,子女的教育,甚至关于生死,都是乐观昂扬的几句话,几个词,胜券在握的样子。我想这样真的可以吗?外卖员被困在系统里,可怜,等餐的用户多一点耐心吧;世界内卷得厉害,不怕,只要把心态调整好;生存竞争愈演愈烈,加油,努力就有好结果……道理也不能算错,听起来却离现实无限远。搞了半天,我们面临的困境就欠这么简单的一个办法,就可以确定地解决么?
我觉得,倒不如用一种更现实的态度——
做一点,同时不确定。
一边不确定一边做,而不是等确定了再做,或者指望一做之后所有问题都被完美解决。谈论应对的时候,必须先承认一件事,那就是并没有办法「完美」应对。无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存在做对什么,就能把无常完全扼制住的可能性。这让人挺失望。但在应对之前,要有失望的觉悟。
真正的行动派都知道,期待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本身就是在阻碍行动。反倒是不指望一次成功,愿意从小处着手了,才更有动力做起来。
能做一点是一点,尽力而为。
听起来不太积极,但这样反而好。太追求一步到位的解决,不一定真的是在解决问题,也许是以行动力为代价,换取虚幻的确定感。放下这份幻想,就要承担相应的失望——我们能确定的虽然少,但还是要着手去做,去直面不确定的挑战。
为了抵御风险,我们可以做的一小步应对是:找一个信任的保险规划师,先跟他聊一聊。
不同于直接买保险。给家庭制订保障计划是一个大工程,这个工程最好从小处着手启动。有的人很急,以为一买保险就可以万事无忧,那就买吧!生老病死都不用怕了。——不要这样想,因为很容易走向失望。保险也只能为你增加一点点的保障。想要的太不切实际,反而让你得不到帮助。
急于消除风险的愿望,会让人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据统计,70%的人都买错过保险。没必要的买太多,需要的又没买够。有人买了完全不适合的险种,退保又返还不了多少。也有人买了非固定收益的理财,却遭遇到信用风险,血本无归。
所以我接受了专业的保险规划团队——水星规划的邀请,为你提供一次「方案定制」服务:
先不买,只是为你确定方案——
家里有几口人,岁数分别是多少?
收入随着年龄增长,大概率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增长还是持平?还是随着退休,手停口停?
家庭的理财规划是什么?
五年以后家庭有怎样的打算?十年以后呢?家庭和行业受黑天鹅事件冲击的可能有多大?
对小孩的教育是怎样规划的?
为父母的养老做了哪些准备?
是否考虑了疾病的影响?
……
不急于做决定。找到信任的人,咨询,评估,讨论,这是做决定的第一步。无论买不买,这些问题都很重要。聚焦到这些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启动对不确定的应对,哪怕只能应对一点点。
我是第2次推荐水星团队了。作为一个有正规资质的保险规划团队,他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学费增长率、养老金替代率、社保、预期收益、通胀等综合计算,帮你规划应该配置多大比例的储蓄国债基金教育金。并告诉你收益和风险。据测算,他们为每个家庭量身定制的方案,往往可以比传统机构节约30%-50%费用。
费用省了,一样能起到抵御风险的效果:财务规划提前做好,给未来留有余地。大病有保障,养老有后路,对现金流做尽可能坏的预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