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清走笔134】行走在上清途中|杨 妮

 乐乡树人 2020-12-09

行走在上清途中

杨 妮
 
透过录播教室的玻璃墙,我们看到她播放出课件中的拓展环节,广播里传出来那首充满苍伤的《烛光里的妈妈》,掉在嗓子眼里的一颗心终于缓缓放下。这已经是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到此为止,这节课可以说顺利通过了。讨论时间,五年级办公室里,随着执教者郑颖的到来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几位年长的老师眼圈红了……看到这幅场景,你一定想到了卫星发射中心的类似情景,是的,这里只是四十分钟的一节观摩课,但它同样令人激动,感慨。在波澜不惊的实验小学,在刚刚过去的五个星期,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经历了一次艰难的心路历程。

开学不久的一次教研会议上,我们照例接到了“双创双优”的教学任务。五年级语文组的执教人员就如“双创”这个老品牌一样多年不改面孔,这学期终于有一位青年教师的加入让全组教师倍感欣喜,这次的创优课将会有一张新面孔带给大家新的感受。
随着“教学展示”季的推开,各年级组纷纷呈现各自的精彩和智慧,我们组也准备起来。我们要上的课是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在一次集体备课时,小郑老师信心满满地给全组成员汇报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看得出来,这个刚踏上讲台的小姑娘是认真地做了功课的,几个环节的设计中都有大师的教学痕迹。但是很快,这团热情的火焰就在第一次试教中熄灭了。大师的教学流程那样自然贴切,而我用同样的流程怎么就觉得如此做作呢?我想这应该是小郑第一次试课后不得其解的问题。显然,大师有他的教学理念,他的设计是构建在其深厚的底蕴和驾驭能力之上的。

第一次集体讨论是激烈的。大家一致要求重新备课,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两点来展开设计,特别提出要有适合自己的教法。小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态度端正地答应两天后再进行一次试课。这次,我请来教科室刘丹主任作指导。四十分钟似乎特别漫长,课堂环节都结束后,一看时间竟还有七八分钟空闲。教学内容如飞鸿一般轻拂而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刘丹主任郑重说了一句话:“还要下功夫磨课!”匆匆走了。留下我们一脸茫然,我开始怀疑自己是课选错了呢还是应该换人执教?
办公室里气氛很凝重,如果换一名有经验的同事来执教应该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些,对重难点的突破更有经验些,看了别组展示的课,我们这样恐怕……
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阵沉默后,大家纷纷反对换人。
“小郑跟我们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年龄,应该给她机会锻炼。”
“她自己都没有打退堂鼓,我们这样决定会伤了她的自尊心!”
……
“谁是一开始就会的,我们当初不也是师傅带的吗?”肖武玉老师一句话像是责备又如命令。
“师傅?”我的思绪瞬间回到了十七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天,为了上一节公开课《两只小狮子》,在后教学楼一个温暖的办公室里,我的师傅杜逢梅带我深钻教材,声情并茂地教我范读,一笔一画教我板书,然后又在一次次试教中引领我分析、感受提问的准确性……点点滴滴,恍如昨日,时间的潮流真令人感慨啊!师傅当初看我的态度是否也像我今天对小郑的迟疑?没有,片刻也不曾有过!有过的是一遍遍鼓励和期许……

我豁然开朗,“双创双优”结局的精彩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关注的是奔向精彩的过程,是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悟,我们自己不就是在一点点经历中成长的吗?
那天下午,我们对全组成员作了分工:三、四、五、六班的语文老师负责协助小郑预习和第一课时的教学,随时准备试课;雷艳老师、肖武玉老师和我一起帮助小郑分析教材,设计教程。1118日傍晚放学后,我们重新组织了教案,经验丰富的肖老师从各个角度考虑作为一名新手的最佳方案,雷艳老师引导小郑从教态、教师的语言上下功夫。那天我们很晚才离开学校,走在昏暗的小道上,我觉得虽然累,心里却不再忐忑了。
后来的几周时间里,我们一边为小郑上引路课,一边听她试课。她也确实用功,一些小毛病在一次次试教中消失了,对教材的领悟更深入了,教态变得沉稳起来,俨然一位有了多年教龄的老师。

121日,是五年级语文组上创优课的日子。小郑老师充满自信地走进了录播教室,我们组的老师们端正地坐在听课间看她上课。透过玻璃墙,我们看到她在自如的朗读,轻松地与学生互动……恍惚间,我仿佛又看到了十多年前的自己正沉浸在学生中间,师傅在台下伸出大拇指向我示意……一种激动莫名地涌起,一个声音在耳边回荡:实验小学,上清文化,弘扬传承……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小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