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没有放弃,世贸仍将继续!

 全球风口 2020-12-09

⬆︎ 蓝字关注

全球风口 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侦察兵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6月16日,美国Bloomberg彭博社发表了一篇文章,然后这篇文章的各种不同的版本就在我的朋友圈里刷了屏。

文章大意是说:中国继去年在世贸组织的临时裁定败诉后,已经放弃了诉讼,过了6月15日的最终期限,等于自动放弃“市场经济”地位,未来国外在对中国反倾销的时候,就不再用中国的实际成本来判断是否有倾销行为,而是用他们认为可比的第三国的成本来代表中国。

这样的话,在大多数的反倾销诉讼中我们会失败,而且会被课以高额关税。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中国的国际贸易会退回到加入WTO之前的水平。

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是出口拉动型的,现在虽然内需增长得很大,但外贸对经济的影响依然很大。如果真有这么大的变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肯定不小,这么重要的事情,很难相信中国竟然会主动放弃了。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的时候确实有个约定,15年之后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待遇。到2016年12月15年期限到期的时候,中国就向WTO提出了申请,但美国和欧盟不同意,这就是争议的来源。争议不能达成一致,只有走诉讼的路了。

这些都是事实。但有三件事,Bloomberg的文章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没有提到,你要知道了这三件事,你的认知可能就会和刚读到这篇文章时,产生180度的转变了。

| 首先,并不是中国放弃诉讼,而是诉讼的渠道走不通了。

作为争端解决机制的一部分,WTO上诉机构有权对贸易争端进行“终审”,被称为世界贸易“最高法院”。这一“最高法院”常设七名法官,一届任期四年,最多连任两届。新任命法官需要所有164个成员单位全部同意。但在过去两年里,美国已经连续30次对新任法官说不,导致4位法官迟迟不能到位,WTO上诉机构只剩三名法官。

更关键的是,除了来自中国的法官外,来自美国和印度的两位法官的任期于2019年12月11日结束,而任何一起贸易争端案件,都须由三名法官联合审理才能作出裁决。这意味上诉机构在2019年底,只剩下一名来自中国的法官,因此陷入停滞状态。

其次,其实中国加入WTO之后,并没有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约定的就是15年之后才给予。

虽然中国加入了WTO,但在历次的反垄断纠纷中,都是拿第三国的成本来代替中国实际发生的成本的。也就是说,这次即使中国没有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也只是和以前一样,并不会变得更糟糕。

当然了,如果中国能够拿到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未来的发展确实会有利得多。

最后,既然有利当然要争取。

WTO上诉机构停摆了,中国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建立新的渠道去解决贸易冲突问题。今年3月27日,包括中国和欧盟在内的16个WTO的成员单位,联合宣布成立了“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机构”,简称MPIA。也就是在这16个成员单位之间,可以利用这个机构进行仲裁。

中国也参加和发起了大量经济合作组织,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可以协调亚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可以协调东南亚,还有包括原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和伊朗、印度等国参与的上海合作组织等等。

另外,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都可以在协调中外经贸关系中贡献力量。

当然,这些组织里基本都不包含美国,但现在美国成了反对WTO,也就是反对多边贸易协定的排头兵,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本来就是要单独谈判的。

这样看起来,中国不但没有放弃,而且在积极应对。不说未来会好多少,但至少不会更坏。

随着全球政治从两极到一极、再到多极的演化,经济合作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WTO的作用正在被严重削弱,区域性合作组织的作用大大增强。

| 其实,这对中国来说是件好事。

因为现在中国经济实力强大了,在和各个区域合作组织单独洽谈,而不是面对着全球各种声音都有的WTO,反倒更容易达成合作。

当然,这也需要中国调整策略,积极和各个区域合作组织加强合作。这方面中国还是很有经验的,中国著名哲学家赵汀阳先生提出的天下主义,就认为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基于天下格局的思想。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卡普兰的论述全球多极体系的《武士政治》一书,说的也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能够帮助这个时代找到出路。你看,我们完全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合作问题,实现多赢。

所以我们真的不用为中国担心,我们要做的,不是担心中国会被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是我们要把Bloomberg列入不靠谱媒体的名单。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科技企业必然是全球化的。现在的反全球化的短暂回潮,正是中国科技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的时机。要做好全球化布局,就要不光了解科技产业,还要熟悉各国的政策,熟悉现在区域合作的做法,这就对科技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